蓝鲸财经 08-24
猪价触发三级预警、养殖户养一头猪亏36元,行业龙头上半年利润却暴涨十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蓝鲸新闻 8 月 24 日讯(记者 代紫庭)" 现在卖一头亏一头,不如再等等看 " 一位养猪户向蓝鲸新闻记者反映,前段时间生猪出栏价持续下跌,决定暂缓出售,等待市场回暖。

8 月 21 日 , 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跌至 6:1 以下 , 触发三级预警 , 并表示将于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

同日,华储网发布了《关于 2025 年 8 月 25 日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将启动 1 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部分龙头企业在业绩表现上却十分 " 反差 ",展现出惊人的抗风险能力。有业内人士认为,生猪养殖市场不断向龙头集中,未来存在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的可能性。

猪价预警,养殖户 " 压栏 " 硬撑等待调控救市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规模养殖户王勇(化名)的养猪场内,近 200 头生猪已达到出栏标准,但他却迟迟未联系屠宰场和经销商。

王勇告诉蓝鲸记者,目前当地外三元生猪出栏价仅为 13.5-14 元 / 公斤,且今年以来饲料价格、防疫成本都在增加,但猪价自春节后便持续下跌。" 现在是淡季,但往年也没这么低过。"

外三元生猪是目前国内饲养量最多的品种,去年 7 月,据中国养猪网猪价系统监测,全国三元生猪当月均价能达到 19.26 元 / 公斤。而要追溯到上一次猪价严重下跌,还是在 2021 年。当年由于非洲猪瘟后产能快速恢复,猪价快速下行,全年触底时(10 月)有一周均价低至 14.54 元 / 公斤。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及卓创资讯共同发布,截至 2025 年 8 月 13 日当周全国猪粮比价为 5.26,环比下跌 1.31%。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仔猪育肥模式的养殖头均亏损 35.77 元。

猪粮比价是监测生猪养殖盈利状况的关键指标,即生猪出场价格与饲料平均价格的比值,它直观反映了养殖户收入与最主要饲料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这一比值越高,代表养殖盈利越好;比值过低,则意味着行业可能正陷入亏损。

面对亏损,王勇选择 " 压栏 "。即暂缓出售生猪,等待价格回升。但这一策略并非没有风险。" 压栏意味着每天还要投入饲料成本,而且大体重猪可能被屠宰场压价。" 他坦言,目前只能 " 硬撑 ",等待市场价格变动。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中规定,当猪粮比价低于 6:1 时,便进入三级预警区间。

对于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态势,国家层面及时出手,采取 " 新增收储 " 和 " 轮换收储 " 的组合拳稳定市场,王勇们的转机正在出现。

8 月 21 日,华储网发布《通知》,明确了本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将于 8 月 25 日进行,收储数量为 2 万吨。次日,多项冻猪肉轮换收储竞价交易通知发布,分别明确了 8 月 26 日至 29 日连续四天的轮换收储竞价交易的数量、品种及其他事项。

对于即将开展的冻猪肉收储交易,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生猪分析师李晶向蓝鲸记者表示,从短期行情看,中标企业加大生猪收购,无疑会提升生猪消化速度,需求端增量。同时养殖端减重接近尾声,结合月末及月初养殖端生猪出栏减少,需求端受即将而来的降温和院校开学的提振而有增量,在供求现状改善的情况下,猪价或迎接短时触底小涨。

但在李晶看来,收储在这个阶段或许只能起到情绪面影响,能够长期推动猪价调整的根本还在于生猪市场的供需关系。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5 上半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43 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约 3900 万头)3.7%。意味着从 2025 年底至 2026 年第一季度,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依然较大,行业整体供大于需的压力仍然存在。

截至发稿前,蓝鲸记者搜索行情宝数据得知,今日全国猪价为 13.82 元 / 公斤,玉米 2367 元 / 吨,猪粮比 5.84:1。这一数据较一周前相比,市场整体行情有所缓和,释放出积极信号。

逆势暴涨背后的 " 成本 " 经

尽管生猪价格持续探底,步入行业 " 寒冬 ",但尤为 " 反差 " 的是,A 股养殖板块的头部企业却大多交出了一份火热的期中成绩单。

据《证券日报》统计,截至 8 月 22 日,已发布 2025 年中报的 13 家农业上市公司中,有 8 家实现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其中,行业龙头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002714.SZ)增速领跑,净利润同比增长超十倍。

牧原股份 2025 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64.63 亿元,同比增长 34.46%;净利润 105.30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169.77%。其中,屠宰、肉食业务收入增长显著,实现营业收入 193.45 亿元,同比上升 93.83%。

在猪价周期性波动的背景下,养殖成本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牧原股份表示,公司通过持续优化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推动商品猪完全成本逐月下降,已由年初的 13.1 元 / 公斤降至 7 月的 11.8 元 / 公斤。全年有望实现 12 元 / 公斤的成本目标。

在 " 成本为王 " 的生猪养殖的行业竞争里,成本优势意味着公司能拥有更为稳定的盈利空间。上半年,牧原养殖业务毛利率达到 18.72%,同比提升 10.59%。在行业猪价普遍承压的背景下,龙头企业正是凭借显著的成本控制能力保持可观利润。

此外,头部企业日益增长的规模效应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牧原股份港股招股书披露,2024 年全球生猪出栏量前五名的企业依次为:牧原股份(7160 万头)、温氏股份(3020 万头)、双胞胎集团(1780 万头)、新希望(1650 万头)和万州国际(1460 万头),其中前四家企业均以国内市场为主。

尽管相较于其他行业,全球前五大养殖企业 2024 年的总出栏量为 1.507 亿头,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1.8%,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基于对各企业公开财报及行业数据的整理,蓝鲸记者纵向对比了上述企业近十年生猪出栏量,发现行业规模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扩张。

两家龙头企业中,牧原股份(7160 万头)从 2014 年的仅约 186 万头起步扩张至今,实现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约 41.3%。温氏股份(3020 万头)体量庞大但增速稳健,2015 年出栏 1535 万头,CAGR 约为 7.84%。

余下企业中,新希望(1650 万头)2015 年出栏 87.28 万头,CAGR 约 49.3%,跨界扩张势头同样迅猛。饲料巨头双胞胎集团(1780 万头)2018 年出栏 150 万头,其 CAGR 也高达 43.7%,在转型初期便展现出极强的爆发力。

唯一下降的是全球巨头万州国际,2018 年全球出栏超 2000 万头,到如今缩减了近千万。财报显示,出栏量下降主要是企业主动的战略调整所致,目的是为了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上述数据可见,近年来头部养猪企业普遍实现了规模化快速扩张。

中城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向蓝鲸新闻记者表示,头部企业凭借大规模养殖,在采购饲料、设备等生产资料时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取优质资源,进一步压缩成本。

具体来看,从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到屠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模式,规模企业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损耗,还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整个行业正从 " 散养为主 " 加速走向 " 规模化、集中化、现代化 ",进而应对猪周期波动的能力在显著提升。这种马太效应也导致了中小养殖户在行业中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尽管面临严峻挑战,但中小养殖户并非没有突围路径。

李晶指出,以中小养殖户为主的中型家庭农场有望发挥灵活性优势,通过特色养殖或参与 " 公司 + 农户 " 等合作模式实现转型。同时,龙头企业也发挥产能调控带头作用,合理淘汰能繁母猪,产业结构或趋于均衡发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王勇 卓创资讯 非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