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榆林 08-25
黄土高原上的烽火记忆:清水营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明长城—清水营堡遗址

站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上极目远眺,群峦叠嶂、长城蜿蜒、古堡巍峨、墩台林立,岁月的笔触在这片土地上描绘出一幅磅礴的历史画卷。在这片雄浑壮阔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英雄豪杰的足迹,也留下一系列不朽的传奇故事。

清水营堡,作为烽火岁月的见证者,它不仅是抵御外侮的坚固壁垒,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虽经风雨侵蚀,却依旧傲然挺立,记录了无数的金戈铁马与人间悲欢,它穿越数百年风霜,仍然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清水营位于府谷县清水镇清水村。明成化二年(1466)巡抚卢祥置城堡,撤府谷县兵守之。《延绥镇志》载:" 清水营东至黄甫川一十五里,西至木瓜园堡三十里,南至府谷县八十里,北至大边二十里。城设在山坡,系次冲中地。城周围凡三里一十八步,楼铺一十九座。" 万历三十五年(1607)巡抚涂宗浚用砖包砌,新修关城三里二百九十八步,墩台三十二座。

清水营堡,作为延绥镇最东端的营堡,它不仅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一环,更是抵御草原的关键堡垒。明制该堡驻军丁并守瞭军共 1120 名,马骡 428 匹。隆庆五年(1571),在该堡长城外设贸易市场,与蒙古交易。清代该城堡设守兵 100 名。军事力量雄厚,成为抵御外侵的重要屏障。

隆庆五年(1571),明王朝在该堡长城外设贸易市场,与北方蒙古部落展开和平的商贸往来。来自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与蒙古的皮毛、马匹在此交换,形成了一幅繁忙的贸易图景。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异域风情与中原文明在此交汇,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清水营堡因清水川而得名,以水清水美而著称。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几千年前,一只传说中的凤凰翩然而至,被这方净土上一泓碧波所吸引,流连忘返。它轻展羽翼,俯身品尝甘冽之水,并栖息在此。自此,这片土地便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凤凰城。

凤凰城内,每一砖一瓦、一檐一角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仿佛是一部翻开的史书,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漫步其间,古老的寺院、精致的戏台、雄伟的楼阁映入眼帘,它们不仅是建筑的杰作,更是时光的见证者,记录着古城的兴衰变迁。

北、东、南三座城门楼静伫其间,守护着岁月的繁华与变迁。南门的瓮城设计独具匠心,内部设有千斤闸,增加了防御的坚固性。城墙高耸而厚实,扼守着险要的山谷通道,遵循着陕西三边的筑城智慧," 多置烽燧,凿堑筑墙,以为保障 ",彰显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卓越成就。

尽管岁月无情,让曾经的辉煌逐渐褪色,城墙、门楼如今已是断壁残垣,荒草覆盖,但那份历经风雨而不倒的坚韧,依旧震撼人心。站在断壁残垣之间,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清水营堡作为战略要塞时的磅礴气势。这里是历史的缩影,每一处痕迹都是时间刻下的印记。

在战争频发的年代,民众既仰赖雄伟城郭、固若金汤之壁垒以自守,又复求诸神明庇佑,凝心聚力。故而,庙宇与神灵应运而生,构筑起心灵之防线。清水营堡内庙宇林立,散落在历史的长河里。相传在繁盛时期,这里庙宇多达三百六十间,包括城隍庙、清泉寺、关帝庙、娘娘庙、龙王庙等,每一座都承载着百姓的祈愿与敬仰。

尽管历经沧桑,许多庙宇已显破败,匠心独运的雕梁画栋、碧瓦斗拱,仍旧透露着过往的辉煌与文化的厚重。袅袅香烟缭绕其间,参天古木见证着历史更迭,清泉依旧潺潺,流淌着岁月沉淀下的文化印记。

站在清水营堡的城墙上远眺,山川依旧,而人事已非。每一块斑驳的石墙,都镌刻着先民智慧的痕迹;每一处残垣断壁,都承载着过往风云的沉吟。那份坚守与奉献的精神,穿越时空,依旧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来源 / 榆林文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长城 烽火 蒙古 民族精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