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叶二 编辑 | 魏晓
追觅破局,运动相机值得用 AI 重做一遍。
市场消息显示,智能清洁领域的领军者追觅科技,目前正携旗下新创公司 " 光子跃迁 " 强势闯入智能影像领域,入局运动相机市场,首款产品将于今年发布。
从地面杀向空中,从扫地跨界影像,追觅正在寻求将自身原有积累的核心能力迁移至更广更高的维度,而这必然会在沉寂已久的影像江湖,掀起一场重构市场格局的风暴。
事实上,市场早就迫切需要新变量了。
当前的智能影像市场,从 4K 堆料到 8K 参数竞赛,从电子增稳卷到光学防抖极限,行业困在 " 性能冗余、场景脱节 " 的循环里 —— 多数产品仍停留在 " 让用户适应设备 " 的初级阶段:想拍段 vlog 要先调参数、拍夜景要手动拉曝光、从拍好素材到朋友圈分享还得花几小时剪辑。
硬核参数只服务小众极限玩家,却把普通用户挡在门外。
基于当前运动相机市场竞争格局稳定,既有主流玩家打破现状的能动性不足。门槛较高的产业链和技术又把微创团队拒之门外,此时,就需要强有力的 " 破局者 " 出现。
追觅旗下的 " 光子跃迁 " 入场,就是要带来一场全新的影像变革。
从已透露消息来看,依托追觅科技深厚的技术积累,光子跃迁正在酝酿大招。
不仅会将多模态感知交互引擎、多维感知识别系统、流体触控、弹性记忆金属等多种全新技术引入运动相机市场,更是要打造一款 " 设备主动理解用户 " 的全新物种,对运动相机行业进行重新定义。
而智能影像江湖原本长期以来形成大疆与影石的 " 双雄格局 " 或就此成为过去,市场即将进入三分天下的时代。
" 下一个时代运动相机 " 诞生
影像设备,本质上是记录光的信息——每一粒光子打在影像传感器上,都会产生一个信号,而成千上亿次的信号积累,转换成了镜头前的一帧帧画面。这既是光子跃迁名字的由来,同样也对应着其在影像领域的决心——用一粒光子,改变世界。
AI 蓝媒汇了解到,正如追觅科技的探索基因——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我们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当进军到运动相机领域时,光子跃迁并没有选择做 " 另一台运动相机 ",而是重新定义了什么才是 " 适合每个人的智能影像伙伴 "。或者说打造 " 下一个时代运动相机 " 雏形更为贴切。
首先,它是超智能的。
在 AI 技术应用的赛道上,各品牌纷纷布局探索,而光子跃迁则突破性地将端云协同 AI 架构、多模态场景语义识别、动态视觉感知引擎、AI 驱动 LUT 色彩映射、智能成片高光算法、自适应 AI 配乐系统等十余项深度 AI 技术集成于新一代产品中。
这标志着其已构建起与行业竞品间的技术代际壁垒。当前市场主流的 AI 技术应用,大多仍停留在单一功能的工具辅助层面,难以实现全链路智能赋能。
光子跃迁通过 AI+ 多轮语音交互 + 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深度融合方案,真正实现了从 " 辅助工具 " 到 " 专业创作伙伴 " 的跨越,打造出具备 " 自主拍摄 + 智能剪辑 " 双重能力的 AI 创作中枢。
在操控维度,支持模糊语义指令解析与意图预判,彻底释放用户双手,实现无接触式创作控制。
在拍摄维度,搭载主体智能追踪与构图优化算法,可自主识别拍摄主体并动态调整画面构图,确保视觉焦点精准呈现。
在场景优化维度,产品依托内建场景识别库,能更精准地洞察拍摄环境特征,并基于此启动像素级画质增强引擎,从环境感知曝光调节,色彩还原度、动态范围扩展、肤色自然优化到细节纹理重构,实现全维度画质的智能提升,让每一段创作都达到专业级影像水准。
试想一下:
凌晨四点,西藏海拔 5000 米的雪山垭口,狂风卷着雪粒砸在登山者张宇的面罩上。你喘着粗气,对着衣领处的运动相机说到:" 拍摄前面日出场景,人物居中,背景暗一点,人脸亮一点,打开肤色调整。"
登山结束后,APP 自动剪辑、调色、配乐导出相机拍摄成片,同时 AI 分析画面给出适合的分享文案 " 人类抵达之处,皆为风景 "。
而这,将是全球首款真正 " 听懂人话 " 的运动相机。
并且,更懂场景。
光子跃迁的 AI 生成模型 + 运动相机生态,可以针对运动相机场景随心所欲编辑视频,目前其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场景库,让更多场景能迅速通过预制场景参数拍摄调整色彩画面,拍摄完成即可出片分享,尤其是在夜景方面,团队通过 AI 训练了多种夜景算法,让夜景从之前的 " 看到 " 跃升至 " 好看 "。
以前很多人印象中,能用运动相机拍出好画面好内容的,都是摄影牛人,后期高手。现在光子跃迁通过 AI 智能体相当于把这些 " 专家 " 内置在产品中,让这些更懂拍摄,同样也更懂用户的 AI 专家化身导演,专为用户这一主角服务。
是的,人们对于一个 AI 大爆发时代下智能影像产品的想象,不就应该如此嘛。
再者是颠覆性的。
运动相机的 " 方盒形态 ",已经在市场流行很长时间了,但这显然不是唯一选择,而是市场缺乏探索,缺乏创新的结果使然。
而光子跃迁,敢于说不。
市面上已有的摄像器材产品形态缺少创新;图片来源:品牌官网
据了解,此次光子跃迁将带来的运动相机产品,将彻底告别 " 固定形态 ",一方面挑战工程学极限,在一个手指大小的机身里塞下专业设备的性能,为 " 空间交互与 AI 创作平台 " 提供基础支撑。
另一方面创新性地引入了磁吸模块化系统,用户可通过搭配不同的配件模组(如扩展电池、麦克风、前屏等),灵活适应第一人称骑行、vlog 拍摄、水下探险等多场景创作需求。
性能冗余,场景适应性不足的运动相机现状将彻底翻篇。
极致便携、全域穿戴、核心模组即插即用、场景无限拓展,运动相机本就作为人类 " 延伸的眼睛 ",帮助人们看见更广阔、更多元的世界,就应该像器官一样," 长在身上 "。
最后,则是大众化的。
可以清晰看到,光子跃迁正在用 "AI 智能体 + 形态重构 + 模块化生态 " 的组合拳,重新定义了运动相机的本质 —— 它不再是 " 记录工具 ",而是能主动创作的 " 空间交互 AI 平台 "。
这种每一项创新都让用户惊叹 " 原来运动相机能这样 ",又在使用后直呼 " 就该是这样 "。
其所有的出发点,正是要服务于大众市场的 " 最易拍摄 "、" 最便捷携带 "、" 最灵活可玩 " 的产品,既能够满足滑雪、攀岩等极限运动场景需求,同样能够满足 Vlog 记录、探店旅游等更为普遍化的日常场景。
不追随,从用户底层需求出发,理解用户成为用户。" 颠覆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 " 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影像江湖或将三分天下
而在这背后,影像江湖也将被深刻搅动。
长期以来,智能影像市场形成了大疆 + 影石的国产双雄格局,彼此在全景相机、运动相机领域,拿走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
但现在,随着光子跃迁这个创新变量出现在赛场,行业人士普遍认为,竞争格局或将就此形成大疆、影石、追觅三分天下的局面。
凭什么?
一个事实是,光子跃迁敢于颠覆行业,这绝非是 " 跨界新手的冒进 ",而是追觅科技 " 跨领域技术迁移 + 顶配团队积淀 " 的必然结果。
公开资料显示,追觅科技旗下的光子跃迁正式成立于 2025 年 3 月,此前其核心创始团队已有着多年智能硬件与智能影像产业经验,早已开始启动技术预研和产品验证。
公司核心团队则大多来自国内成熟的智能影像企业、头部手机厂商以及快消品行业龙头公司,拥有视觉、图像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积累,并在 AI 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方面有深厚的积淀。
技术水平,不仅在同行业领先,更关键的是,追觅此时的入局同样恰逢行业 " 需求升级窗口期 ":当下短视频浪潮下,大部分普通用户需要的不是 " 参数更强的专业工具 ",而是 " 随手就能拍出好内容的社交利器 "。
光子跃迁的精准切入,让它一入场就能占据市场空白,从而快速跻身市场。
据沙利文《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设备市场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7-2023 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零售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4.2%,2025 年市场规模高达 480.5 亿元。
同时,光子跃迁所带来的全新影像物种,也将再次满足人们对 " 看见 " 这一需求的持续渴望,并将推动影像行业的探索与创新,再次向前迈出实质性一大步。
中国科技已进入全球超车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疆、影石,以及追觅这三家国内顶尖的消费电子厂商,都不约而同地拓展自身业务的边界以覆盖更多品类。比如大疆也于日前宣布正式进入智能清洁赛道,追觅以及影石,则纷纷官宣了无人机业务。
从商业角度上来看,这正是科技公司们相互进取的精神体现。
市场永远需要新血液,新活力。在科技产业的发展浪潮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凭借单一领域的优势长久占据 " 安全区 "。并且此种相互进取的跨界本身,并非零和博弈,而是通过跨界竞争激活行业创新活力,推动技术从 " 单点突破 " 走向 " 跨界融合 ",最终构建起更具韧性的中国高端科技生态。
此次追觅以光子跃迁入局运动相机,同样如此。
当光子跃迁的首款产品今年内发布时,我们看到的或许不只是一款新相机产品,而是整个运动相机行业从 " 功能升级 " 到 " 体验革命 " 的创新分界点。
甚至可以预见,其将激活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最终受益的,将是每一个渴望 " 轻松记录美好生活 " 的用户 —— 毕竟,好的科技产品,从来不是让用户适应它,而是主动走向用户。
光子跃迁总裁袁谦在接受内部采访时说道 :
过去十年,大疆、影石等硬核企业的崛起,为中国智能影像树立了标杆。致敬先行者,也更期待未来。
新技术浪潮已至,光子跃迁和其他品牌将以技术为舟、以用户为帆,用新技术打造极致产品体验,把中国创新带入全球市场核心,下一个影像时代也必然属于中国。
Lanmeih/ 今日话题
你期待什么样的运动相机?
咱们评论区聊聊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