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安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 zhijuzk)
▼
一
今年工作不好找,老陈想给女儿找一个体制内临时工先干着。一来过渡过渡,二来为考公做准备。
也就在前两年,区里某中层还热情的包揽下了老陈女儿工作的事。
老陈知道现在 " 逢进必考 ",但自己要的只是 " 临时工 ",凭借着自己企业多年来的贡献,以及他和各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认为这不算啥。
二
" 这样,你先把简历发我,我试试看。" 对面的中层明显面露难色。
" 有点为难?" 老陈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 两年前安排个临时工根本不算啥,局里也需要。今年上面要求所有单位清退编外人员,基层还好,区级部门都是重灾区。" 中层解释道。
不仅如此,老陈还得知现在所有临时工都参照正式工 " 编制化 " 管理,每个部门需要多少临时工上级都有明确要求,一编一岗,多一个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三
于是,临时工入口紧急刹停不算,很多单位还清退了不少的临时工。
原本手拿把掐的事却很难实现,这让老陈有些郁闷。
" 不来也好,现在不仅很卷,工资也不一定按时发。" 看出了老陈的郁闷,中层安慰道," 我们局里临时工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
" 即便如此,还是没有一个主动辞职的。" 中层补充道。
四
曾几何时,体制内临时工是不少人眼中 " 稳定 "" 过渡 " 的选择。可如今,入口收紧、管理趋严的背后,藏着的是体制内编外人员多年来的乱象。
在以往,部门招聘临时工,只需几个人点头即可。长此以往,临时工数量几倍于正式工成为普遍现象。临时工成为了干活的主力,正式工成为 " 监工 "。
同时,当临时工的工资无法按时保障时,地方财政的压力已逐渐传导到了最末梢。
" 稳定 " 的光环在临时工群体身上渐渐消失后,那些追求 " 过渡 " 的人,怕是得先琢磨琢磨这 " 过渡 " 到底是过渡到考公的跳板,还是过渡到 " 等工资 " 的漫长煎熬里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