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近期,长春长光辰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辰芯)的港交所 IPO 获受理,联席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
在谋求港交所 IPO 前,长光辰芯还曾递表上交所科创板。除了两地上市外,长光辰芯业绩乏力、身披对赌协议等问题也引来市场大片关注。
1
单价、毛利率下滑,回报率持续降
天眼查显示,长光辰芯成立于 2012 年,是一家高性能 CMOS 图像传感器提供商。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高性能 CMOS 图像传感器的研发,为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 CMOS 图像传感器产品和定制传感器解决方案。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开发九个系列的 CMOS 图像传感器,主要设计用于工业成像、科学成像、专业图像及医疗成像等高科技应用。
于往绩记录期间,长光辰芯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向客户销售高性能 CMOS 图像传感器。受下游应用场景的需求增长,从 2022 年 -2024 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销售高性能 CMOS 图像传感器的收入分别为 5.6 亿元、5.05 亿元和 5.1 亿元,占当期总收入的 92.6%、83.5% 和 75.8%。
同时,为满足部分客户的特定要求,长光辰芯还提供定制化 CMOS 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于期内,该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 4375.2 万元、9836.6 万元和 1.62 亿元,占当期总收入的 7.2%、16.3% 和 24.1%。
2022 年 11 月,长光辰芯推出了若干 GMAX 系列传感器,与面阵传感器的平均售价相比,其成本较低,因此售价较低。报告期内,线阵传感器的均价分别为 3069 元 / 片、1038 元 / 片和 528 元 / 片,面阵传感器的均价分别为 4467 元 / 片、3175 元 / 片和 2014 元 / 片。
产品组合的变化,让高性能 CMOS 图像传感器的平均售价在期内出现了下降。报告期内,高性能 MOS 图像传感器的平均售价分别为 3969 元 / 片、2338 元 / 片和 1295 元 / 片。
除了均价下降外,长光辰芯期内的毛利率水平也受到该因素影响出现大幅下滑。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 76.2%、63.5% 和 59.0%,期内合计下滑 17.2 个百分点。
业绩表现上,报告期内,长光辰芯实现收入分别为 6.04 亿元、6.05 亿元和 6.73 亿元,毛利分别为 4.6 亿元、3.84 亿元和 3.97 亿元。2023 年、2024 年,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 0.07%、11.3%。
另一边,长光辰芯还由于股份支付费用而在期内出现净亏损。报告期内,公司除税前利润分别为 -5062.3 万元、1.9 亿元和 2.21 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 -8409.9 万元、1.7 亿元和 1.97 亿元,期内公司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 3.77 亿元、5287.7 万元和 5225.2 万元。
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影响,报告期内,长光辰芯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 2.93 亿元、2.23 亿元和 2.49 亿元,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 48.5%、36.8% 和 37.0%,整体盈利能力也略显疲软。
长光辰芯表示,为更好激励员工,公司将继续并可能在未来产生更多的股份支付费用。随着公司继续扩大业务和运营,公司预计成本和开支在未来期间将会增加。而倘若公司无法产生足够收入及管理开支,可能会产生亏损,且可能无法实现或持续维持盈利能力。
其他财务指标方面,报告期内,长光辰芯的股本回报率分别为 55.2%、26.1% 和 22.9%,总资产回报率分别为 36.8%、18.9% 和 17.7%,均较初期水平明显下滑。
2
应收账款攀升,部分股东特殊权利条款引关注
据悉,公司存货主要包括于日常业务过程中制成品、在制品、组件及原材料以及生产或提供服务所消耗的供应品。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存货分别为 3.04 亿元、3.73 亿元和 2.87 亿元,确认存货拨备 1450 万元、2950 万元和 3280 万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 668 天、559 天及 436 天。
公司的应收款项主要包括日常业务过程中就产品或服务应收客户的款项。报告期各期末,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净值分别为 1.13 亿元、1.15 亿元和 1.85 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周转天数分别为 48 天、69 天及 81 天。
截至 2025 年 4 月末,长光辰芯的存货录得 2.84 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录得 2.26 亿元。
报告期各期末,长光辰芯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1.22 亿元、2.08 亿元和 2.25 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 2.99 亿元、9271.3 万元和 4.03 亿元。
前述曾提到,2022 年长光辰芯 3.77 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因该笔费用,该年度公司的行政开支就高达 4.12 亿元,占到 2022 年收入总额的 68.1%。
长光辰芯的行政开支具体包括:薪金及花红、股份支付费用、折旧及摊销开支、专业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费、办公及差旅开支、租赁开支、税项及费用及其他包括财务服务费及杂项行政开支。
整体经营开支上,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8420.0 万元、1.32 亿元和 1.3 亿元,占当期收入的 13.9%、21.7% 和 19.3%;销售开支分别为 1436.7 万元、2265.3 万元和 2785.8 万元,占当期收入的 2.4%、3.7% 和 4.1%,行政开支分别为 4.12 亿元、6219.6 万元和 6472.1 万元,占当期收入的 68.1%、10.3% 和 9.6%。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长光辰芯的控股股东为王欣洋,实际控制人为王欣洋、张艳霞夫妇,二人合计持有公司 49.53% 的股份。
自 2012 年成立后,长光辰芯分别于 2014 年、2017 年、2021 年完成三次增资并在 2022 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而改制后,长光辰芯并未直接谋求港交所上市,而是选择了递表 A 股科创板。2023 年 6 月,长光辰芯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2025 年 1 月,长光辰芯撤回了上市申请,理由是:香港联交所作为国际公认的知名证券交易所,可让公司进军国际资本市场、拓展全球业务布局,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市场认知度,并为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创造机遇。
根据长光辰芯递交上交所时的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募资 15.57 亿元,其中募投项目的七成左右主要用于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另计划募资 3.6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港湾商业观察》指出,首先,从融资渠道和上市门槛角度来看,科创板对企业的科创属性、研发投入、财务指标等方面有着严格且细致的要求。长光辰芯虽是 " 硬科技 " 企业,但在冲刺科创板过程中,可能某些方面未完全契合监管要求,导致上市失利。而港股市场对科技公司的包容性更强,上市规则相对灵活,为长光辰芯提供了新的上市路径和融资可能,使其能够更顺利地进入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
其次,从企业全球化布局和国际化发展需求出发,长光辰芯产品主要侧重于工业成像、科学成像等非消费级 CIS,在全球市场已占据一定份额,具有国际化发展的潜力。港股市场拥有国际投资者结构,长光辰芯在港交所上市后,能够更好地对接海外客户资源,以资本为纽带撬动全球化合作,加速其从 " 国产替代 " 向 " 国际竞争 " 的跃迁,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三,从行业估值和赛道优势方面考虑,半导体是国际资本青睐的热门赛道,在港股市场通常享有估值溢价空间。长光辰芯作为半导体领域的 " 硬科技 " 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有望获得更高的估值,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价值。同时,结合全球 CIS 市场预计将在 2024 年至 2029 年加速增长的背景,长光辰芯选择在此时赴港上市,能够借助行业发展趋势和港股市场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企业的持续研发、产品迭代和业务拓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递表科创板时,长光辰芯曾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审核问询函。其中,关于股东特殊权利条款安排被交易所特别关注。
结合此次递表港交所的招股书中可知,2022 年 6 月,王欣洋、马成、李扬、刘洋分别与 22 位外部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该等协议中约定了 22 位外部股东就受让股权享有特殊股东权利条款。
2023 年 6 月,大部分投资者的所有特殊权利已全面终止,其中珠海祈欣、高瓴裕润、华舜广州及厦门源峰的知情权于 2023 年 6 月的终止后又于 2025 年 1 月恢复生效。
上交所关注到,关于特殊股东权利条款的终止情况,部分股东存在 " 已沟通可于申报上市前终止,条款恢复安排尚在沟通中 "、" 内部沟通用印中 " 等情况;珠海祈欣等 4 位股东签署的《补充协议》,特殊知情权条款存在附条件恢复安排。上交所要求长光辰芯说明:各外部股东关于特殊股东权利条款的履约义务人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特殊知情权条款存在附条件恢复安排的原因,仅对该 4 名股东设置特殊知情权恢复安排的原因。
对于特殊知情权条款存在附条件恢复安排的原因,仅对该 4 名股东设置特殊知情权恢复安排的原因,长光辰芯在问询函回复中表示:因 2022 年 6 月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时系各转让方分别与不同外部投资者签署,基于协议相对性原则,公司、各转让方与外部投资者就股东特殊权利条款终止事宜分别进行了沟通,并分别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
" 发行人特殊股东权利条款终止事项均为转让方和各受让方分别沟通协商达成,因此存在差异。其中珠海祈欣、高瓴裕润、华舜广州、厦门源峰 4 名股东基于其内部管理权利诉求,与履约义务人约定特殊知情权条款附条件恢复安排。除前述 4 名股东外,其余外部股东享有的特殊股东权利条款均无条件不可撤销地终止且自始无效,不附带任何恢复条件。"
此次 IPO,长光辰芯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在主要应用场景的持续研发及产品迭代;建立一个先进的 CMOS 图像传感器研发中心;扩展封装及测试生产线;扩展国际业务布局;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025 年 6 月,公司宣派股息 1850 万元,预期将于 2025 年 8 月前派付。
另外根据公司在科创板递表的招股书显示,2020 年、2021 年,公司分别进行现金分红 1475 万元、2212.5 万元。也就是说,从 2020 年至今,公司合计宣派股息 5537.5 万元。(港湾财经出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