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商业观察 08-26
泡泡玛特的下一个LABUBU,已经出现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今年年初,LABUBU 风靡全球,也引起了很多人对泡泡玛特这家公司的讨论:" 黑马 "" 神话 "" 泡沫 " ……

8 月 20 号,泡泡玛特半年报终于出炉,不管是 LABUBU 还是泡泡玛特,不管是 " 神话 " 还是 " 泡沫 ",终于在数据维度有了具体体现。

这次财报有哪些重要信息点?数据背后,反映出泡泡玛特怎样的运营策略?《DT 商业观察》做了如下梳理。

LABUBU 很火,但这个系列营收只占 1/3

以 LABUBU 为核心 IP 的 THE MONSTERS 系列,是毫无疑问的 " 明星 " 角色。今年上半年, THE MONSTERS 营收 48.1 亿元,同比增长 668%,大概占了整体营收的 1/3。

虽然 1/3 这个比例不算低,但相比 2017 年,泡泡玛特几乎靠 MOLLY 一个 IP 撑起全部营收,现在的泡泡玛特,IP 明显更多元了。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有 5 个 IP 营收过 10 亿元,13 个 IP 营收过亿元。

其实如果拉长时间线来看,泡泡玛特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 " 顶流 "。

大家比较熟知的第一个 " 顶流 " 是 MOLLY,一个 " 嘟嘴的小女孩 ";2022 年和 2023 年位于营收榜首的是 SKULLPANDA,走 " 艺术设计风 ",2024 年才轮到了 THE MONSTERS,在此之前,这个系列甚至没有进到营收前三。

至于 " 下一个 LABUBU" ——有人看好 " 哭娃 "CRYBABY,原因是在 2024 年财报中,CRYBABY 是最快进入 "10 亿元俱乐部 " 的一个 IP。

最近则有人看好 " 星星人 ",原因是这个 IP 去年 8 月才和泡泡玛特签约,今年上半年就已经营收 3.9 亿元,被泡泡玛特评价为 " 成长最快的新锐 IP"。

(星星人首次线上见面会)

单独的 IP 爆火可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好几个 IP 轮流走红,背后是一套 IP 运营机制。泡泡玛特是怎么做的呢?

独特的 " 造星 " 流程

其实在早期,泡泡玛特陷入过单一 IP、单一品类营收占比过大的处境,2017 年,MOLLY 营收占比超过 80%,外界有不少 " 泡泡玛特只靠 MOLLY"" 盲盒不再有新鲜感,泡泡玛特怎么办 " 的声音。

也是在此之后,泡泡玛特做了很多事来让自己 " 多元 ":开发更多的 IP,减少 MOLLY 的占比;开发更多的产品形式,从手办延伸到毛绒、积木甚至是线下乐园、动画。

" 多元 " 这个词,在历年财报中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打造不同的明星 IP、丰富的产品形态,成了泡泡玛特刻不容缓的事。

从发掘 IP 到产品上架、卖爆,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DT 商业观察》发现,这个过程不是靠 " 审美 "" 兴趣 " 这样感性的词汇堆叠而成的。泡泡玛特像经纪公司 " 造星 " 一样,有一套高度市场化的 " 造星流程 "。

当 " 星探 ",寻找艺术家

泡泡玛特的 IP 主要来自签约艺术家,然后把他们的创作变成玩具。

一开始,泡泡玛特寻找艺术家 IP 的原则很简单:哪个 IP 被最多人喜欢,就找谁合作。

比如 MOLLY 的发掘,就源于一条微博。2016 年 1 月,王宁发微博询问网友:" 除了喜欢收集 Sonny Angel,还喜欢收集什么呢?"(Sonny Angel 是泡泡玛特之前卖爆的潮玩)。

结果发现,在留言中最多被提及的,就是香港设计师王信明的作品 MOLLY。半年之后,泡泡玛特推出了第一个 MOLLY 系列设计。

事实上,在和泡泡玛特签约之前,MOLLY 这个 IP 已经存在了 10 年。王宁这样评价泡泡玛特为 MOLLY 做的事:" 不是我们捧红的他们,是他们在香港早就已经红了。这些潮玩艺术家在潮玩领域已经是大神级了,只不过当年这还是个太小众的领域,大家还不知道而已。"

(MOLLY / 泡泡玛特品牌档案 · 全收录)

2017 年之后,泡泡玛特每年都会举办自己的潮玩展,很多艺术家参加,哪个艺术家前排队的人最多,泡泡玛特就去联系谁,看看大家为什么喜欢、能不能合作。

至于这些艺术家为什么不自己把作品做成潮玩,原因也很简单,从平面画到玩具还有很远的距离,找工厂 " 开模 "(指按照产品需求做模具)不仅价格昂贵,还需要自己联系工厂、做包装、运营、销售,并且因为圈子小,就算是做了产品,销量可能只有几十、几百个。

通过调研测试,量化 " 情绪价值 "

在把 IP 原型做成实体玩具的过程中,怎么判断艺术家提供的 N 版画稿、以及这版画稿变成实体产品会不会火呢?

在前期对产品的判断上,有一部分工作的确是靠团队审美、无法用数据量化的。

比如泡泡玛特团队内部在讨论, MOLLY 要不要做一个充满勇气的形象的时候,泡泡玛特国际集团首席运营官司德就表示:" 你没法讨论数据指标,大家要有足够的敏锐和感性。"  

但另一方面,泡泡玛特团队有很理性的一部分——大量的前期调研、小范围的产品测试,以及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

播客节目《小心有效》中,一位泡泡玛特前员工分享,在早期,泡泡玛特内部对于 " 能不能火 " 判断有三个核心维度:" 情绪共鸣度 "" 视觉记忆点 "" 用户延展性 "。

就拿其中最重要的 " 情绪共鸣度 " 来说,在看设计师的初稿时,泡泡玛特会先做一个小范围调研,比如 LABUBU 的画稿出来时,有 80% 的人说 " 觉得它很真实,不用假装完美 ",这就说明 " 情绪共鸣度够了 "。

在产品做好之后,泡泡玛特会先利用自动贩卖机和快闪店来测试,小范围投放产品,看看哪些 IP 更受欢迎,再把潜力 IP 重点培养。

即便是在新品上市之后,泡泡玛特仍然会继续做用户调研,来复盘前期哪些判断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未来积累运营经验。

这样大量调研、小步测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周转率,避免产品积压。

2025 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的存货周转天数为 83 天,一个 IP 在推出一批产品后,用不到 3 个月的时间就能全部卖完。而潮玩行业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大概是 180 天。

给 IP 分级,调配资源

在泡泡玛特内部,IP 被划分为不同等级,它们对应的营销资源、店铺资源、门店陈列位置、供应链资源都不太一样。

比如一款等级偏低的 IP,通常是 1 年先开发一个系列的产品,做几千到一万套试试,如果很受欢迎,下一代就不是几千套,而是几万套的量,同时把它铺到更多的门店中、投放更多的广告。

根据《晚点 Latepost》报道:" 基于直营店打通的数据和多年经验,新品首发一两天,团队就能做出增加或减少生产订单的决策,和相对准确的销售预测。表现好的 IP 产品可以得到更多资源,表现最好的那类产品可以快速摆上全球几百家门店的首张桌子。"

这样的运营方法,正如一家经纪公司,会给不同 " 咖位 " 的明星分配不同资源,如果某位明星人气暴涨,可能就会给他更多的广告、更好的剧本。

正是因为如此,泡泡玛特的很多 IP 成长路径不是一条 " 直线 ",而是 " 上上下下上上 "。

就拿目前为止单年营收达到 10 亿元的几个大 IP 来说,SKULLPANDA,在 2019 年推出时只是小 IP,现在已经成了第二大 IP;LABUBU 所在的 THE MONSTERS 其实 2018 年就推出了,也是从冷门 IP 慢慢做火的;而 DIMOO 在过去几年一直稳居 TOP3,今年上半年则排名第五。

进入新市场,先打安全牌

在进入一个新市场之前,泡泡玛特也遵循这一套 " 先做大量调研 "、反复测试,再谨慎开店、推产品的策略。

我们在过去文章中分析过泡泡玛特进入新市场的 " 三步走 " ——

首先是参加线下展会,让当地消费者初步了解品牌,同时结合电商平台销量观察当地消费者喜好;再根据当地合作伙伴的选址建议,开设机器人商店或快闪店,测试选址;最后,结合线上销量和线下测试的效果,泡泡玛特才会正式开线下门店,进一步触达消费者。

写在最后

在《因为独特》这本书中,王宁认为泡泡玛特像一家 " 唱片公司 ",去挖掘、签约合适的音乐人(对于泡泡玛特来说是艺术家),音乐人专注唱歌,而泡泡玛特承包发行、包装以及商业化等一切工作。

最近两年,泡泡玛特除了开发新 IP 还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卖珠宝、开线下乐园。在泡泡玛特的设想中,不管是手办、毛绒、积木、珠宝,还是线下店、乐园,都是为了 IP 而服务。

创始人王宁的观点是:" 盲盒只是一种销售方式,就像打折促销一样,但盲盒并不是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

泡泡玛特乐园负责人胡健认为:手办是把 2D 的艺术家 IP 做成 3D,现在的乐园,则是把艺术家 IP" 实景化 "。

可以说,泡泡玛特认可的、最根本的商业模式,是运营艺术家 IP。

现在的泡泡玛特的确很像一个头部经纪公司,签约很多艺人,培养他们出道,并逐步形成了一套 " 造星体系 "。为了避免过度依赖头部顶流,又打造艺人矩阵。

从这个角度来看,泡泡玛特是否能长久发展,关键可能并不在于 "LABUBU" 能不能一直火,而是作为平台,是否有持续 " 制造顶流 " 的系统能力。

作者  /   张晨阳@a18811650028

编辑   / 郑晓慧 @mersailles

设计   / 戚桐珲

运营   / 苏洪锐

[ 1 ] 李翔 .《因为独特》

[ 2 ] 播客《小心有效》. 对话泡泡玛特前员工,我们在买泡泡玛特的时候到底在买什么  

[ 3 ] 华西证券 . 国内潮玩先锋,多元化全球化打开增长空间

[ 4 ] 华西证券 . 全球爆火背后,从海外 IP 集团复盘看泡泡玛特成长潜力

[ 5 ] 泡泡玛特招股书、历年财报

[ 6 ] 晚点 LatePost.   泡泡玛特的千亿目标之路:给 LABUBU 当经纪人、扩品类、去大市场

[ 7 ] 泡泡范儿 .   北大偶遇 LABUBU?首席运营官司德 " 开课 " 啦!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神话 泡泡玛特 the dt 明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