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公园 08-26
涨疯了的寒武纪,谁在煽风点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者 | 封华

  编辑 | 魏晓

寒武纪涨疯了。

3000 亿、4000 亿、5000 亿……过去一段时间,寒武纪市值一飞冲天,不断打破人们的认知。

截至 8 月 26 日收盘,市值突破 5500 亿元大关,市盈率超过恐怖的 4000 多倍,在 A 股傲视群雄。

股价为 1329 元,照此趋势,超越贵州茅台(1481 元)也指日可待,仿佛预示着新老产业 " 王位 " 的交替。80 后创始人陈天石持有寒武纪 29.63% 的股份,目前市值超过 1500 亿元。

作为国产 AI 芯片赛道极为稀缺的标的,寒武纪处于技术更替、资本逐利、政治影响三者交集地带,带动国产芯片板块集体高走。

但火热之下还需冷思考。当前寒武纪的暴涨幅度,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其连续多年亏损,去年第四季度才刚刚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

仅凭稀缺性,寒武纪真能够撑起如此高的估值?这背后是 AI 产业链国产替代的关键节点,还是寒武纪被资本 " 黄袍加身 ",又一次制造的叙事泡沫?

是虚火还是盛世?

在股价 " 狂飙 " 的背后,离不开市场谣言的诱导和各路资本的推波助澜。

之前有消息称,寒武纪已向某家关键供应商预定了大量的芯片封装基板(载板),暗示其订单量激增。

寒武纪在 8 月 14 日晚发布风险提示进行辟谣:公司关注到网上传播的关于公司在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收入预测、新产品情况、送样及潜在客户、供应链等相关信息均为不实消息。

也有传言称字节跳动要以 10 亿元采购寒武纪 AI 芯片,随后被澄清。不过,各方的澄清不仅未能踩住刹车,也没消除投资者的疑虑。

有投资者质疑:" 是不是里边的机构故意放出的消息,目的就是为了炒作股价?"

寒武纪这种硬科技上市企业,确实是 " 小作文 " 的绝佳目标。

在发展投入阶段,业绩容忍度高,未来想象空间大,但由于业绩验证周期较长,普通投资者对业绩预期难以证伪。

这就为 " 小作文 " 提供了发展空间,各方资本入场支持,叠加公众高涨的预期,就很容易形成市场合力。

2024 年,寒武纪被纳入上证 50 指数,这意味着,其已被官方认可为中国资本市场科技板块的核心资产。这无疑将增强市场信心,为寒武纪吸引更多稳定的资金。

从寒武纪十大股东构成看,机构投资者众多,以指数基金为主,并且从 2023 年至今,寒武纪机构持股占流通股比通常在 50% 上下。

方正证券重庆金开大道、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等游资席位也十分活跃,频繁现身龙虎榜,单日净买入额超 10 亿元。

还有 " 超级牛散 " 章建平,其在 2024 年第四季度便已进入寒武纪前十大股东之列,并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继续增持,持股比例达到 1.46%,持股市值达 38 亿元。若至今持仓未变,其或已斩获超 80 亿元的浮盈。

各方资金鼓吹寒武纪,不仅能够趁机大捞一笔,还能够以寒武纪为标杆,为之后要上市的摩尔线程等公司打造高估值环境。

外资大行高盛的背书也添了一把火。其在将寒武纪的目标价,从原来的 1223 元大幅上调 50% 至 1835 元,并给出了三个原因:腾讯等云服务商增加资本支出;DeepSeek 新版本推动 AI 芯片国产化替代;寒武纪将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

即使如此,当前阶段支撑寒武纪高市值的,仍是宏大叙事带来的未来预期。无论英伟达芯片供货稳定与否,国内 AI 供应链的自主化,是不可撼动的趋势。

高纯度的 AI 芯片概念、高端算力市场广阔的前景,并且有英伟达珠玉在前,市场愿意给予寒武纪高溢价。

只是,在这条国产替代的道路上,是否非寒武纪不可?现阶段的高市值是否有持续支撑的锚点?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 AI 蓝媒汇表示:" 一方面是市场对寒武纪未来发展的高预期,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被高估的市场风险。当前频繁出现的小作文和游资的现身,表明寒武纪股价存在被炒作的特征,会导致股价波动加剧,增加投资风险。可以说,当前对于寒武纪,风险是很值得关注的点。"

离英伟达还有多远?

打铁还需自身硬。寒武纪能否长久支撑高估值,还需剖析其自身的价值。

自 2020 年登陆科创板以来,亏损问题一直持续困扰着寒武纪。2020 年至 2023 年,其归母净亏损分别为 6.59 亿元、11.11 亿元、15.79 亿元、10.43 亿元。

2024 年,随着寒武纪的业绩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

去年营收为 11.7 亿元,同比增长 65.56%;归母净亏损则大幅收窄近一半,降至约 4.43 亿元。并且,在第四季度终于迎来首个盈利季度,实现约 2.81 亿元的净利润。

今年一季报,单季营收为 11.1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 4230%,归母净利润达 3.55 亿元,首次实现季度扣非净利润为正。

市场对寒武纪的期待,不止是业绩的大涨,更是扛起 AI 芯片国产化旗帜,取代英伟达。

未来可期,只是目前来看,国产芯片在推理方面表现较为良好,且具有性价比优势,但要真正替代英伟达的高端 GPU,还要跨越技术与生态的双重鸿沟。

如寒武纪旗舰产品思元 590,其综合性能约为英伟达 2020 年发布的 A100 芯片的 80%-90%。而英伟达还有性能更强的 H100、H200,并发布了新一代 Blackwell 架构。而且受制于制程工艺,H100 的 4nm 也领先思元 590 的 7nm。

生态上,寒武纪和华为海思试图在英伟达 CUDA 生态圈之外建立自主生态圈,与英伟达展开直接竞争。不过,英伟达的 CUDA 有十多年积累,已成为全球 AI 开发的重要平台。对现有开发者而言,迁移到寒武纪的 Neuware 平台的成本较高。

技术没有捷径,生态也无法一蹴而就。寒武纪的思元系列产品,但距离全面撼动 H100、H20 的地位,还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产业爬坡期。

在美国限制芯片出口的背景下,国产算力芯片有望占据更多份额,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

8 月 22 日,深度求索推出的 DeepSeek-V3.1 模型,使用了 UE8M0 FP8 Scale 的参数精度,是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的。

目前来看,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具备支持 FP8 计算精度的产品。而在中国信通院公布的 "DeepSeek 大模型适配厂商 " 首批名单里,寒武纪的 AIDC 一体机在列。

也就是说,在打造国产大模型和 AI 芯片协同生态的进程中,寒武纪是最被看好的一家,但不一定是唯一一家。

有了顶流 DeepSeek 的帮助,AI 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无疑会加速。

据 IDC 数据,2024 年,中国加速芯片的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超过 270 万张。其中,中国本土人工智能芯片品牌的出货量已经超过 82 万张,占比为 30%。第一上海证券预计,2025 年国内算力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容量有望翻番。 

在这个进程中,既有核心价值,也有资本泡沫。对于寒武纪来说,在保持技术迭代的同时,加快生态建设,打造软硬件一体的闭环商业系统,就有望将过高估值回归到合理区间,撑起 AI 产业链国产替代的旗帜。

Lanmeih/ 今日话题

你看好寒武纪代替英伟达吗?

咱们评论区聊聊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寒武纪 ai芯片 作文 芯片 a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