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交所文件显示,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国星宇航 " ) 更新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 1.774 亿元、5.075 亿元、5.535 亿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 76.6%。2025 年上半年收入 2.413 亿元,相较 2024 年同期的 1.462 亿元增长 65.1%,显现出强劲的营收上升轨迹。
据招股书,国星宇航是全球 AI 卫星技术领域的先驱,是中国最早研制及发射 AI 卫星的商业航天公司。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发射卫星 27 颗,其中 AI 卫星达 21 颗,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居 AI 卫星发射数量第一。
其通过一体化业务模式覆盖卫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卫星设计、研制、发射协调及在轨运行以及控制管理到星基解决方案。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 2024 年收入计,国星宇航在管理卫星行业全价值链的所有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 22.1%。
国星宇航收入构成以卫星及相关服务、星基解决方案为主。其中卫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 2022 年的 0.523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0.91 亿元,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进一步实现至 1.221 亿元,占国星宇航总收入的 50.6%,星基解决方案占比为 48.9%,标志着国星宇航已进阶 AI 智算卫星发展阶段,商业化成效加速落地。
此外,国星宇航经营质量更加优化。毛利逐步提升,2022-2024 年,公司毛利从 0.45 亿元跃升至 2.102 亿元。2025 年上半年毛利 0.243 亿元,同比 2024 年上半年的 0.139 亿元增幅达 74.8%。经营现金流出净额逐步改善,从 2023 年 3.135 亿元降至 2024 年的 2.125 亿元。2025 年 6 月 30 日同比上年同期降幅达 39.1% 至 0.781 亿元。
国星宇航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适配太空环境的 AI 应用卫星研制技术;型谱化卫星平台整星快速定制,实现卫星批量化、低成本制造;灵境引擎遥感影像自动化空间升维技术,提升数据处理的精度与效率;高功率平板式 AI 智算卫星平台,支撑在轨实时计算与模型部署。
高技术壁垒让国星宇航首创实现全球多项 AI 卫星里程碑。2024 年,公司成功发射中国首颗 AI 智算卫星,并完成全球首次卫星在轨运行 AI 大模型技术验证,标志着太空计算能力实现质的飞跃。2025 年 5 月 14 日,公司进一步发射全球首个由 12 颗 AI 智算卫星组成的星座,迈出了发展 AI 智算卫星星座的第一步。
根据媒体此前报道,该星座是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也是国星宇航 " 星算 " 计划的首发星座。其中,AI 智算卫星 ( XSD-37 及 XSD-38 ) 的在轨算力达每颗卫星 744 TOPS,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其为全球在轨算力最高的卫星。
商业航天行业具有 " 前期高投入、规模化难、降本增效尚未完全实现 " 的特点,国星宇航选择了一条高投入、高技术壁垒的发展路径。其 " 星算 " 计划的技术及市场进展,意味着公司通过高研发投入打造技术护城河和未来商业模式。短期净利润虽尚未转正,某种程度上是 " 以时间换空间 ",换取长期竞争力和潜在垄断优势的战略选择。
数据上看,研发投入一直是国星宇航的重中之重。2022-2024 年,研发投入分别为 0.458 亿元、0.535 亿元、1.42 亿元,占同期收入的 25.8%、10.5%、25.7%。2025 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占比进一步提升,为 0.977 亿元占同期收入 40.5%。
针对盈利改善,国星宇航在招股书中也给出了明确的驱动路径:AI 卫星技术进步推动订单价值提升;批量化制造降本增效;发射成本随行业技术进步下降;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需求爆发。
这背后是研发团队的有力支撑。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研发团队规模达 204 人,92.1% 拥有学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卫星研发团队达 130 人,92.3% 拥有学士及以上学历。核心管理层拥有 10-20 年不等的 AI 及通信工程研究、卫星系统研发及技术管理、航天科技管理等方面经验。截至目前,国星宇航拥有 101 项专利,包括 95 项发明专利,覆盖卫星平台及数据处理与算法等关键领域。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商业航天市场产值预计从 2024 年的 2.3 万亿元增长至 2029 年约 8.0 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28.3%,其中卫星细分市场预计从 2024 年起按年复合增长率 26.3% 进一步增长,至 2029 年将达到约 2661 亿元。截至 2024 年底,中国有约 20 家民营企业覆盖完整卫星产业链,国星宇航作为其中之一,稀缺性显著。
政策层面,2020 年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纳入 " 新基建 ",天空地海一体化网络建设加速,为 AI 卫星提供广阔应用场景。AI 卫星带来的变革潜力也是无限的,它正推动卫星技术从传统的 " 数据下行 " 模式向 " 在轨信息生成与智能服务 " 模式转变。
作为 "AI 卫星第一股 " 的国星宇航,通过 " 技术 - 制造 - 应用 " 一体化模式,率先卡位 AI 卫星赛道,其全球领先的星座部署能力与商业化进展已得到市场验证。随着太空计算需求爆发及规模化效应显现,公司有望持续引领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升级,为全球提供新一代星基智能服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