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商评 08-27
赵燕「铁腕治企」,华熙生物「翻身」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处于 " 乱纪元 " 中的华熙生物 " 翻身 " 了?

8 月 26 日晚间,华熙生物发布 2025 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 22.61 亿元,同比下降 19.57%;归母净利润 2.21 亿元,同比下降 35.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18 亿元,同比大降 45%;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 2.18 亿元,同比下降 17.49%。

看起来这仍然是一份全面下滑的业绩报告。但是分季度看,今年第二季度华熙生物已经见到了重回增长的曙光。

今年 3 月,华熙生物创始人、董事长赵燕宣布重回业务一线,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短短 3 个多月(半年报仅展示至 6 月底的业绩),华熙生物就 " 翻身 " 了?

01

二季度业绩拐点初现

虽然上半年华熙生物整体业绩仍然大幅向下,关键财务指标均为两位数下滑,但是二季度部分指标已经重回增长。

收入利润方面,二季度华熙生物实现收入 11.83 亿元,同比下降 18.44%;归母净利润 1.19 亿元,同比增长 20.89%,自去年二季度以来,时隔一年重回增长。二季度,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92 亿元,同比增长 8.75%,同样是一年以来再次实现季度同比增长。

现金流方面,二季度华熙生物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 2.41 亿元,由一季度的流出转为流入状态。

华熙生物还在半年报中披露,二季度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 321 天,较一季度的 391 天环比下降,显现出显著的边际优化趋势。

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存货周转天数为 331.61 天,为上市以来同期第二高,因此二季度的存货周转改善说明公司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不过,二季度末华熙生物存货余额为 11.68 亿元,较去年底减少了 0.8 亿元,但仍处于历史同期高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优化。

02  

业绩 " 翻身 " 三板斧

创始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今年 3 月,赵燕在内部讲话中说," 这个公司离开了谁都可以重新组织,唯一离不开的是我这个创始人。" 如今短短几个月就能让公司利润重新 " 转正 ",难不成赵燕真有什么 " 魔力 "?

其实,华熙生物目前只是摆脱了长期利润下滑的局面,收入规模仍然是下降的。即便是利润重回增长的二季度,收入仍然是两位数的大幅下滑。

与其说重回正轨,不如说初步 " 止血 "。

赵燕回归一线后采取了一系列变革举措:调整管理层、压缩销售费用、战略转型。

一是换人。华熙生物 2022 年利润达到历史高点后,连续两年下滑,去年四季度更是首次出现季度亏损的情况。既然经营团队无法做出业绩,那么就直接换人。

上半年,华熙生物管理层进行了大幅调整。Wind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华熙生物已经有 7 名董事、5 名高管离任(包括调岗)。

3 月,华熙生物公告称公司原副总经理刘爱华返聘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徐桂欣、栾依峥职位从副总经理调整为业务副总裁,不再属于高管序列。

此外,根据华熙生物 6 月 21 日的公告,汪卉、相茂功新进入高管序列。

汪卉

2023 年 9 月进入华熙生物,2024 年 2 月起担任财务总监,今年 3 月开始担任副总经理一职;相茂功 2021 年 3 月进入华熙生物,2021 年 3 月起担任高级总监,今年 3 月开始担任副总经理、全球供应链平台执行主任。

白马认为,将财务总监和供应链负责人提为副总经理,显示出华熙生物加强财务管控、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的意图。

事实上,赵燕的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降费。

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销售费用为 8.08 亿元,同比下降 31.44%;销售费用率为 35.74%,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6.19 个百分点,已经是近 5 年来最低水平。

华熙生物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第二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12.46 个百分点,可见公司在继续压缩销售费用。

赵燕对公司高企的销售费用极度不满,曾表示," 高速发展带来的丰盈的财务资源和影响力资源,也使得团队很快就失去了在资源稀缺的创业状态下解决问题的拼劲和思考能力,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候,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层层下放,然后又通过预算外包去做了很多伪工作,形成了如今不给大笔预算什么事都干不成的局面,还滋生了腐败、利己、走轻松捷径的思想。"

目前,华熙生物在各个平台基于价格促销的投流已经停止,希望通过重新梳理品牌的功效技术基础,以期获得更高的投放获客模型。华熙生物正在推动品牌传播从 " 规模导向 " 向 " 效益导向 " 转型。

公开信息显示,赵燕正在营销端推动 " 科学家 + 产品经理 " 双轨制,培养懂技术的营销人才。

倒不是说赵燕有什么独特的 " 魔法 ",换人、降费,甚至查贪腐,这些都是要 " 动刀子 "、得罪人的事情,恐怕只有作为创始人的赵燕能够推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华熙生物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降幅大幅低于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二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速也远不如归母净利润的增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最大的正向贡献是政府补助,达到了 0.48 亿元。

政府补助在短期内对华熙生物利润拐点的到来也起到了助力作用。

03

真正的拐点:收入规模重回增长

华熙生物利润拐点初现,收入拐点的到来还很远。

一方面,华熙生物二季度收入降幅和一季度相差并不算大,都是大两位数的下降。

另一方面,华熙生物主要业务板块的收入几乎都在下降:上半年,原料业务实现收入 6.26 亿元,同比下降 0.58%;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 6.73 亿元,同比下降 9.44%;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现收入 9.12 亿元,同比下降 33.97%;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现收入 0.38 亿元,同比增长 32.4%。

营养科学创新转化收入占比低,其增长对整个收入的增长贡献并不突出。而收入下滑较大的是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即护肤品业务。

护肤品是近年来华熙生物快速成长的业务板块。从 2016 年至 2022 年,短短 7 年时间,华熙生物护肤品业务收入规模从 6000 多万元成长到了 46 亿,最高时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超过 70%。

华熙生物孵化了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 肌活四大护肤品品牌,其中润百颜和夸迪在 2022 年时就已经成为 10 亿级的大单品。

护肤品业务曾经支撑起了华熙生物接近千亿市值,但是自 2022 年后,护肤品业务板块收入持续下滑,成为公司业绩下滑的 " 罪魁祸首 "。

华熙生物也在对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 " 动刀子 "。据媒体报道,米蓓尔、BM 肌活原本分别有七八十个员工,在两个品牌的运营人员合并后,只剩下二三十人。

经历了多年的下滑后,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板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仍然高达 40.34%,还是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该板块恰恰是下滑最大的板块。

华熙生物在半年报中称,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的经营逻辑正在从过去流量驱动的销售逻辑到基于严密科学论证的品牌传播逻辑,将科研创新转化为消费级别的解决方案。

这种经营逻辑的转变何时能形成经营业绩的转变,尚未可知。白马认为,华熙生物只有收入规模重回增长才意味着业绩拐点的真正到来,关键是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的收入止跌回升。

04

" 气质 " 正在发生变化

与短期的经营业绩变化相比,华熙生物更大的变化在于赵燕回归带来的公司 " 气质 " 和风格转变。

应该说,今年是华熙生物风波不断的年份。3 月,先是赵燕突然向内 " 开炮 " 并将其讲话原文公开发布;随后,华熙生物 5 月向多家券商和巨子生物 " 开炮 ",否定其旗舰产品玻尿酸不如重组胶原蛋白的市场观点;7 月,华熙生物又被前员工举报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债券,公司选择了 " 正面硬刚 "。

上述三大事件或为主动设置议题,或为被动接招应对,华熙生物均展现了极强的 " 攻击性 " —— " 寸理必争 ",毫不退让。

特别是关于透明质酸和重组胶原蛋白两大产品的对比上,华熙生物多次主动释放信息,并推动行业协会发布相关倡议书,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公司应对舆论的 " 强势 ",其风格和创始人赵燕何其相似!

华熙生物的长期业绩拐点,尤其是收入拐点还需等待,但经营风格拐点已经来临。

文章内容和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END -

更多财经、投资、商业话题欢迎私信与我交流;添加微信,加入白马商评讨论群,来者请注明行业,采访函件请发邮箱:zcl_britty@sina.com。

热文推荐——

界面、蓝鲸财经、Wind推荐:

新浪财经、界面、蓝鲸财经、Wind 推荐:

蓝鲸财经、Wind 推荐、腾讯自选股:

钛媒体、蓝鲸财经、Wind 推荐:

新浪财经、钛媒体、蓝鲸财经、Wind 推荐:

Wind 推荐:

新浪财经、蓝鲸财经、Wind 推荐:

新浪财经、Wind 推荐:

Wind 推荐:

新浪财经、Wind 推荐:

白马商评 | 白马梭哈 | 白马研究

雪球百人调研团成员、星计划创作者

百度乘风计划作者

21 财经月榜

环球老虎财经热文榜

百家号、同花顺、东方财富优质创作者

36 氪、钛媒体、澎湃、界面、蓝鲸、格隆汇、知乎专栏认证作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华熙生物 创始人 拐点 纪元 曙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