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银行营收增长表现尚可,但资产质量不佳,坏账消耗了利润。
文 / 每日财报 张恒
近日,湖南银行在官网对外公布了 2025 年半年度报告,但纵览整份 " 成绩单 ",该行在今年上半年的经营表现并不算太乐观。
规模方面,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湖南银行总资产达 6019.4 亿元,较年初增长 6.47%,其中,贷款总额为 3337.66 亿元,较年初增长 6.11%;总负债为 5608.72 亿元,较年初增长 6.84%,其中,存款总额为 3686.25 亿元,较年初增长 10.67%。
然而,资产负债规模的持续扩张,却未给该行创收及盈利能力带来提升,反而还陷入了业绩双降的局面。今年上半年,湖南银行实现总营业收入 56.02 亿元,同比下降 6.77%;净利润达 19.43 亿元,同比减少 2.63%。
这是湖南银行自 2023 年完成更名挂牌正式运营后,首次出现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步下滑经营压力情况。作为湖南省唯一省级城市商业银行,该行近年来持续推进市场竞争力建设,但从实际运营数据来看,其在盈利表现、区域市场布局等维度仍面临多重发展瓶颈。这一现象折射出该行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需要更精准地平衡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同时应对区域金融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
区域市场竞争加大,
湖南城商行 " 双雄 " 对决
城商行主要业务在本地,因此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城商行的业绩有重要影响。湖南近年来经济增长较好,本地形成了两家较大的法人银行,即湖南银行和长沙银行,湖南银行成立更晚些,业务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内,规模不及在全省网点更全的长沙银行。
湖南银行前身为由国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华融重组 " 四行一社 " 所形成的华融湘江银行,成立于 2010 年。随着华融回归主业,2022 年 6 月,湖南财信金控联合中央汇金,受让中国华融所持有的 31.41 亿股股权总计 119.81 亿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同年 11 月,华融湘江银行经湖南省市场监管局核准,正式改名为 " 湖南银行 ",并于次年 2 月揭牌亮相。
作为一家区域性银行,湖南银行在原 " 四行一社 " 的网点基础上积极开设省内分支机构。截至 2024 年末,该行设有 1 家总行营业部、15 家分行、208 家支行(含社区支行),实现了分支机构对湖南省地市州的全覆盖。
而长沙银行是湖南省最大的本地法人银行,在湖南金融市场地位很高,近年在湖南省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中仅次于工农中建和国开行,居湖南省第六位,规模好于湖南银行,成为该行的主要竞争对手。
以 2024 年的经营数据对比,湖南银行资产规模 5653.38 亿元,位列国内银行业第 56 位,在城商行中居第 28 位。营收 114.02 亿元,居全国第 58 位,城商行第 30 位,基本上处在城商行中游的位置。
而长沙银行资产规模 1.15 万亿,居全国第 32 位,城商行第 10 名;营收 259.36 亿元,居全国第 28 位,城商行第 9 位,规模上在城商行前十,基本可以算作第一梯队。
对比可见,湖南银行体量及业绩与长沙银行相比有一定差距。而目前与湖南银行体量相当的城商行有贵州银行、桂林银行、江西银行、河北银行等,他们的资产规模都是在 6000 亿元上下。
业绩双降,湖南银行何以至此?
从成长性来看,如今更名运营已超两年,但湖南银行经营轨迹却呈现 " 波动调整 " 态势。2022 年华融退出当年,其营收同比下滑 5.03%,净利润仅微增 0.36%;2023 年短暂回暖,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 4.32%、7.01%;2024 年又陷入增长停滞,营收近乎零增长,净利润增速收窄至 1.48%;直至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局面。
这样的成长性在城商行中确实是比较差的。不仅不及同省的长沙银行,也比规模相近的贵州银行、桂林银行差不少,与头部上市城商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等更是有很大差距。
营收方面,湖南银行长期还是有增长的,只是近年更名之后才出现不稳情况。一方面,主要是资产扩张还能维持,尤其是贷款增长不错。资产近十年从刚过 2000 亿增长至今的超 6000 亿大关,信贷余额从不到 800 亿升到了 3200 多亿。
另一方面其净息差相对较高。据 Wind 计算显示,湖南银行今年上半年末净息差约为 1.69%,虽较 2024 年同期仍低 8 个基点,但已优于 2024 年全年 1.63% 的水平,降幅明显收敛。净息差相对较高,主要因为该行信贷客户中民营、小微较多,收益率高,有效对冲了息差收窄压力。
但是,湖南银行利润表现很差,主要是受以下三方面的拖累。
一是,盈利结构分化。作为传统核心收入的利息净收入,湖南银行表现平稳,2025 年上半年创收 42.45 亿元,同比增长 5.53%;投资收益同样成为盈利端的重要支撑,同期实现 11.46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增加 0.92 亿元,同比增长 8.75%。
但中间业务与金融资产估值损益的下滑形成明显拖累,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作为中间业务收入的核心,该行上半年仅实现 2.72 亿元,同比下滑高达 37.77%;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是由正转负,从 2024 年同期的 4.33 亿元骤降至 -0.68 亿元,同比减少 5.01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2022 年还曾有 6.18 亿元的收入,在营收中占比 5.65%,在城商行中是比较高的占比了,虽然比不上中间业务很强的头部上市城商行,但要好于贵州银行(当年占比 3.03%),甚至与长沙银行旗鼓相当(当年占比 5.77%)。
此后下滑比较剧烈,2024 年和今年上半年,分别只有 5.53 亿元和 2.72 亿元,占比也已经降到了 4.85% 和 4.86%。虽然这几年里城商行的中间业务营收占比都呈现下滑趋势,但湖南银行的占比下滑较为剧烈,已经不及头部城商行,而且与长沙银行相比,差距也在拉开。
二是,受业务管理成本刚性影响,湖南银行成本收入比持续攀升。经计算,今年上半年其成本收入比增长至 29.51%,显著高于 2024 年上半年的 27.11% 和 2023 年上半年的 25.87%,对净利润形成直接挤压。
三是,资产质量面临恶化压力,正持续侵蚀盈利空间。截至 2025 年上半年末,湖南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 55.43 亿元,较年初增加 3.65 亿元,增幅 7.05%;同期不良贷款率为 1.66%,虽然较年初仅上升 0.01 个百分点,但却打破了多年来的下降趋势,资产质量边际趋弱或意味着未来信用成本难以持续优化。要知道,该行不良率已从 2022 年末的 1.89% 高位,逐年压降至 2024 年末的 1.65%。
另据监管部门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湖南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 1093.04 亿元,比年初增加 76.10 亿元,增幅 7.48%;全省平均不良率 1.40%,比年初上升 0.03 个百分点,较全国银行业平均不良率低 0.09 个百分点。
仅从上述数据看,目前湖南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和不良率都要高于湖南省银行业均值水平,意味着其信贷资产质量依然需要尽快优化。
从整个金融市场不良率对比来看,湖南银行不仅远高于头部优质城商行,也高于同规模的河北银行(2024 年为 1.50%)、北部湾银行(2024 年为 1.43%),同样距离长沙银行 2024 年 1.17% 较低不良率相差较大。
总结来看,湖南银行与规模接近同档次的银行相比,营收增长表现尚可,但资产质量不佳,坏账消耗了利润,使得近些年里盈利增长不足。与同省的长沙银行相比,其资产规模、营收与净利润规模均较为落后,仍有很远的路程需要追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