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财经 08-27
中轴之上,龙华给出深圳下一个十年的答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这是鹿鸣财经第 591 篇原创文章

作者:金德路

深圳,用时 45 年,从白纸起笔,写下中国最惊心动魄的现代化篇章。

地图铺开,几何中心,是龙华。

作为这座特区的发展中轴,龙华是观察深圳当下与未来的最生动样本。

45 年过去,龙华交出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答卷。

它没有停留在既有的制造故事里,而是同时展开了两条发展曲线:

一条,扎根地面,生长出以大浪为代表的时尚产业;

一条,伸向天空,把低空经济写进未来。

龙华,也因此成了深圳最具象征性的注脚。

大浪时尚小镇

从女装之都到时尚硅谷

如果把深圳的发展史浓缩成几条产业坐标,大浪时尚小镇一定占据一席。

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以成衣加工闻名的产业片区。大浪的名字,和女装几乎画上等号。

那时候," 大浪制造 " 意味着产量和速度,却很难和 " 设计 "" 原创 " 联系在一起。

转折发生在近十年。

2017年,大浪时尚小镇公共服务平台落户龙华。

作为全国首家时尚创意公共服务平台,它生来就自带光环,背后站着清华大学研究院、美术学院等学术资源,可以为企业提供从设计创新、人才培训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链条服务。

自此,大浪真正吹响了向国际化时尚产业高地进军的号角。深圳的 " 时尚硅谷 ",开始改写行业逻辑。

如果说产业平台是龙华的骨架,那么企业总部和园区,就是这里最鲜活的肌理。

如今,走进大浪时尚小镇,188 家品牌企业正满足外界对 " 深圳设计 " 的所有期待。

玛丝菲尔是下重注大浪的品牌之一,历时 15 年,耗资 10 亿,终于让 " 魔幻建筑 " 玛丝菲尔大厦屹立于此。

现在,玛丝菲尔大厦是龙华爆火的时尚打卡地,出众之处非亲眼所见难以描述。

主创团队为新西兰国宝级设计师 Fred 及其 AVB 建筑事务所,国内多家知名设计院参与落地。

灵感取自西班牙高迪,从空中俯瞰,仿佛一只海鸟,双翅欲展。自然仿生的外形,让整座建筑充满生命力。

它远不止是总部,也是集办公、时尚体验、建筑博物馆、艺术展览、文化工坊与高端酒店于一体的创意花园。也是大浪推进 " 数字 + 时尚 " 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放眼世界,如此魔幻的场景,也只有在大浪,才能一睹风采。

不同于玛丝菲尔的魔幻,影儿时尚集团诠释了规模与效率的结合。

2024 年底,影儿的环球总部在龙华启用。总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集研发、中试、办公、商业于一体,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 " 数智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

从龙华起步,影儿搭建了包括 YINER 音儿、INSUN 恩裳、PSALTER 诗篇、Song of Song 歌中歌、OBBLIGATO 奥丽嘉朵和 XII BASKET 十二篮在内的六大品牌矩阵。

在全国布局 15 大区域销售分公司,拥有 1500 多家门店,服务数百万会员。这些数字背后,是影儿在中国女装产业里的品牌版图。

大浪时尚小镇中还有一个企业值得说一说,那就是卡尔丹顿。

卡尔丹顿更强调数字化与绿色生态的结合,它的数字时尚产业园,坐落在大浪时尚小镇中浪静路步行街的核心地段。是大浪推进 " 数字 + 时尚 " 深度融合的标志性载体之一。

卡尔丹顿的总部中心(C 座)是小镇最高的地标,从这里望出去,可以尽览城市天际。

当然,这样鲜活的案例不胜枚举。但以此为基准,足见龙华的时尚底蕴。

曾经," 全国女装看深圳,深圳女装看大浪。" 是行业流传已久的话,现在,这句话有了更丰富的含义。

短短十几年,大浪从成衣加工的代名词,成长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时尚产业高地。

为何大浪能把时尚做的这么彻底?

汇聚玛丝菲尔、影儿、歌力思、梵思诺等数百家品牌,构建起 " 总部 + 品牌 + 供应链 " 的完整体系,只是土壤。

注重原创、人才培育及数字化才是枝干。

连续十三年的 " 大浪杯 " 女装设计大赛,把一批批新锐设计师推向舞台;" 深圳 · 米兰双城时尚周 " 让大浪和世界时尚中心直接对话,从赵卉洲连续登上米兰时装周,到更多年轻设计师崭露头角," 深圳设计 " 逐渐有了全球共振。

人才的集聚也在这里发生。大浪汇聚了 " 金顶奖 " 大师、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创意人才,以及本土成长的新锐力量,在一个小镇里,形成了大师、中坚、新秀同台竞技的梯队,这里,就是设计师的逐梦之地。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重塑传统逻辑。

华为与龙华共建的大浪时尚产业数字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生产、供应到销售的全链条改造方案。赢领智尚、艺之卉、百丽等率先完成升级,生产周期从 30 天缩短至 3 — 7 天,排产效率成倍提升。

服装产业的底色,正被 "数字 +时尚 "的新质生产力重写。

大浪,也因此完成了身份蜕变,成长为深圳 " 时尚硅谷 " 的最强支点。

龙华背后折射的是深圳的另一种野心:成为世界时尚之都。

低空经济:把未来写进日常

低空经济一直很火,但要说全国哪个城市真正把低空经济落到了实处,那就非深圳龙华莫属了。

很多人都幻想过当代交通更快捷的换乘方式,现在,这样的场景在龙华已经成为现实。

2024 年 6 月,全国首个空铁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首航。

乘客下了高铁,不用走出车站,便可直接换乘直升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 零换乘 "。

从这里出发,可以飞往香港、澳门,也能在 30 分钟内抵达珠三角的核心城市。

把低空经济推向了区域交通的新层级,这只是龙华的第一步。

如果说空铁联运代表了区域级的通勤畅想,那么医疗速递则落在了最贴近民生的场景。

清晨,龙华区中心医院,护士把一管血样放进无人机的收纳仓。

三分钟后,样本已经抵达实验室。

过去需要二三十分钟的地面运输,如今被空中航线压缩到几分钟。

在龙华,这样的场景正在成为日常。

从春晚的无人机表演,到无人机外卖、药品配送,龙华在天空中铺设一张新的城市网络。

这不是炫技,是定义了一个城市的未来,让物流、医疗、文旅与治理一起飞了起来。

前面说到的龙华区中心医院的 " 医疗速递 " 项目,是低空经济最直接的落点之一。

过去,样本转运靠地面。二三十分钟才能送到实验室。现在,无人机起飞,3 — 7 分钟就能完成。目前,一期航线已经铺开,连通 5 条航线、8 家社康机构。

在我们眼里,可能只是快了二十分钟,但对于医疗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事关老百姓的健康,龙华这张考卷,绝对可以给到满分。

按照规划,2026 年之前,这张 " 空中医疗网络 " 会覆盖全区三十余家社康机构,届时将会开启医护协同的全新模式,值得期待。

物流配送,则让低空经济从医院推向了社区。

在龙华,无人机快递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极具科幻色彩的风景线。

美团已经布下了全国首张 " 低空物流全境覆盖运营许可证 " 航网。无人机从社区屋顶的起降点出发,几分钟后把餐食、药品送到街角的收发一体空投柜。

过去要靠骑手穿街走巷,现在由无人机在高楼之间穿梭作为补充,这是对低空经济的另一种解读。

看似是简单的无人机起降,但背后需要的一整套基础设施。

截至 7 月底,龙华区已建成 132 处起降设施,其中医疗专用点 14 处、物流点 27 个,即时配送点 13 个。5G-A 基站超过千个,通感基站 9 个,给这条网络提供了实时通信与导航保障。这张 " 空中物流网络 ",已经具备规模化运营的条件。

目前,龙华区累计开通低空航线 101 条,占深圳全市的四分之一。其中,24 条用于城市公共治理,覆盖应急救援、工地安全、交通巡检、查违和消防等。

说到这几年爆火的无人机表演,龙华应该最有发言权。

成百上千架无人机在空中排布出方阵,从巨龙到浪花,从星河到城市剪影,光影变换如同舞台。

这些表演的幕后团队,就在龙华。

龙华区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与北航共建的 " 无人机集群低空表演 " 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以这一方向命名的国字号平台。

大漠大已经连续六年亮相春晚,累计拥有百余项核心知识产权,市场份额超过六成,已经执行上万场表演、两千万架次安全飞行,这样的成绩,堪称中国范本。

让科技成为城市的公共美学,这是龙华低空经济的又一特色。

目前,龙华已经集聚 445 家低空相关企业,规模以上产值 44 亿元,同比增长 11.8%。

制造环节占比九成以上,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低空经济,在龙华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蓝图。也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未来并非遥远的想象,而是从医院到社区、从北站到夜空,正在一寸寸变成日常。

龙华的底色

很多人对龙华的第一印象,还是 " 制造大区 "。的确,这里有深圳最完整的工业底盘。

2024 年,龙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154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6567 亿元,位列全市前列,并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前十。

今年上半年,龙华延续高增长,地区生产总值 1567.11 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值,同比增长 6.2%,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但只说 " 量 " 概括不了龙华。龙华真正的底气,是产业升级的速度。

近 5 年间,龙华区高新技术企业从 588 家,增长到   4092 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达到 138 家,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47.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 30%。

研发投入占比 4.15%,逼近发达国家水平。

这些投入换来了一批硬核成果:全国首台国产ECMO在这里获批上市;全球首台5.0T医学磁共振设备从这里走出;集成电路光学检测技术打破国外封锁;锂电 " 四剑客 " ——科达利、贝特瑞、新宙邦、星源材质,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龙华何以展现出这样锋芒毕露的风貌?

或许从 " 免申即享 " 几个字,可以窥见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无限优势。

龙华率先推行 " 免申即享 " 改革,四年间推出 116 项事项,累计兑现政策红利 20.5 亿元,直接惠及 82.79 万企业与群众。

这一制度设计被称为 " 四个全省之最 ",不仅简化了审批流程,更实现了从 " 企业找政策 " 到 " 政策找企业 " 的转变。

对于时尚产业和低空经济这样新兴领域而言,这种制度土壤尤为重要。

很多人说,营商环境是看不见的基础设施。龙华恰恰把看不见的制度变成了能感知的服务。

如果把经济数据和制度合在一起,就可以看懂今天的龙华。

一边是产业的厚度,一边是制度的细度。一个是制造大区的底盘,一个是创新强区的筋骨。

这就是龙华底色。

也只有这样的龙华,才能撑得起深圳的厚度与未来的想象。

- END -

鹿鸣财经 | 原创平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深圳 菲尔 博物馆 人才培训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