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角财经 08-27
跨周期韧性凸显,中国平安进入价值兑现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田羽

中国平安,又交出了一份稳健的答卷。

近日,平安披露了 2025 年上半年业绩,归母营运利润、净利润、营业收入以及股东权益等关键指标均延续增长态势。

分具体业务来看,寿险与健康险业务作为核心驱动,新业务价值显著提升;财产保险与投资业务稳中有进;银行板块保持良好质量。

背后支撑这一切的,平安的 "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 " 双轮驱动。在综合金融模式下,平安整合集团资源、打通业务壁垒,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金融服务,提升体验与黏性;在医疗养老领域,构建覆盖健康管理到养老服务的生态体系,切入长期需求赛道。

与此同时,平安也在加速科技转型。从智能化产品落地到专利储备,从大模型场景应用到数据驱动运营,科技正成为推动业绩与效率提升的重要引擎。

细看中国平安这份中报,并非来自短期市场波动的偶然助力,而是多年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强化风险管理以及战略红利释放的结果。

业绩稳健

分红稳定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 777.32 亿元,同比增长 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80.47 亿元;营业收入 5000.76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 9439.52 亿元,较年初增长 1.7%。

寿险与健康险继续担当 " 增长发动机 "。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 39.8%,新业务价值率(按标准保费)提升 9 个百分点;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 17%,人均价值增长 21.6%;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则同比跃升 168.6%。

如果说寿险业务是长期价值的压舱石,那么财产保险与保险资金投资,则是中国平安应对短期市场波动的 " 稳定器 "。

2025 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 1718.57 亿元,同比增长 7.1%;保险服务收入 1656.61 亿元,同比增长 2.3%;整体综合成本率 95.2%,同比优化 2.6 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车险综合成本率 95.5%,同比优化 2.6 个百分点,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保险资金投资业务则展现出穿越周期的韧性。2025 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 3.1%,同比上升 0.3 个百分点;近 10 年平均净投资收益率与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 5% 和 5.1%。

与此同时,银行业务的稳健表现也为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版图添砖加瓦。2025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利润 248.7 亿元,不良贷款率 1.05%,拨备覆盖率 238.48%。

在金融行业,盈利数据往往容易受到估值波动与会计口径调整的扰动,而现金分红,却是 " 看得见、摸得着 " 的真实现金流,是企业价值最直接的试金石。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向股东派发每股 0.95 元的中期股息,同比增长 2.2%,这份分红并非孤立的决策,而是其十余年坚持股东回报理念的延续。

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中国平安的每股分红从 2011 年的 0.4 元提升至 2024 年的 2.55 元;分红金额也从 2011 年的 31.7 亿元连续增长 14 年、持续攀升至 2024 年的 461.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23%。同期,对应的股息率由 1.2% 提高至 2024 年末的 4.8%。

此外,2011-2024 年,平安的累计现金分红达到 3589 亿元。同期,中国人寿的累计现金分红 1662 亿元,中国太保的累计现金分红 1090 亿元,平安的累计现金分红是后二者的 2.2 和 3.3 倍。

对于金融业而言,稳定分红的意义远超 " 回报股东 " 本身。它是企业资本充足、风控过硬、经营可持续的背书,因为能分且敢分,意味着利润质量与真实现金创造力经得起市场检验,为股东在行业周期波动中提供了可预测的回报,也为企业估值搭建了稳定的锚点。

在中国平安身上,这种 " 分红能力 " 已转化为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可。过去 10 年(2015 年 8 月至 2025 年 8 月),中国平安股价(前复权)累计涨了 224.7%,高居 A 股保险板块榜首,而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累计涨幅分别只有 127.7% 和 194.9%。

从寿险改革的深化到产险品质的优化,从投资业绩的稳健到分红能力的领先,中国平安正在形成 " 股息 + 增长 " 双轨逻辑:分红提供穿越周期的安全垫,业绩增长带来估值溢价,为长期投资价值奠定基础。

双轮战略持续深化

支撑中国平安经营亮眼、分红稳定的背后核心,是"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 "双轮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加速推进。

早在 2021 年 2 月,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首次明确将 " 综合金融 + 医疗健康 " 作为集团核心战略升级方向,强调构建 " 金融是现在时,医疗是未来时 " 的双轮驱动模式。

紧接着在当年 8 月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管理层首次清晰阐述了 " 综合金融 + 医疗健康生态 " 的战略框架,并将 " 医疗养老 " 作为医疗健康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提出构建覆盖 " 健康管理、居家养老、高品质康养社区 " 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这一战略的制定,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宏观经济趋势的前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等收入群体迅速崛起,资产财富多元化进程加速,他们对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与此同时,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与资源配置不均的矛盾愈发凸显,社会对高效医疗服务的渴望愈发迫切。再看人口结构,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养老格局的演变,驱动着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长期需求。

具体到战略执行层面,目前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就是" 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对经过客户授权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通过统一智能小程序 " 任意门 ",中国平安将旗下 13 家子公司的 APP 连接起来,打破了传统金融的 " 孤岛 " 模式,让客户能无缝体验跨 APP 的服务。

数据增长则是战略成效的直接提体现。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公司个人客户数近 2.47 亿,较 2024 年 6 月末增长 4.6%;客均持有合同 2.94 个,较 2024 年 6 月末增长 0.3%;持有集团内 4 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 26.6%,留存率达 97.8%;服务时间 5 年及以上客户占比为 73.8%,留存率为 94.6%。2025 年上半年,客均营运利润 247.32 元,同比增长 0.6%。

客户数量、客户粘性以及客户价值均实现了稳步增长。

与此同时,在医疗养老领域,平安同样深耕细作,已形成 " 金融 + 医疗健康 " 和 " 金融 + 养老服务 " 两大业务线。东吴证券指出,医疗养老生态已成为赋能公司主业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平安通过整合供应方,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合作覆盖率 100%;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居家养老服务覆盖 85 个城市,近 21 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已在 5 个城市启动。同期,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

最新的财报数据,无疑是平安双轮战略成功的有力证明。通过精准的战略布局、高效的执行以及持续的创新,平安在金融与医疗养老领域实现了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为客户创造了更大价值,也为自身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利数全球第一

科技转型的 " 生存考试 ",正摆在每一家金融机构面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赛中,中国平安平安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与转型速度,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7 月初,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重磅公布 2025 年 " 开源大模型 +" 首批软件创新应用典型案例中,平安集团旗下平安产险、平安人寿、平安好医生共计 14 款智能化产品入选首批精选案例。这是对平安在金融与医疗场景中科技应用深度的肯定,意味着从保险理赔到健康管理,科技正渗透到平安业务的毛细血管。

如果说智能化产品是科技实力的 " 前端展示 ",专利数量则是其技术底蕴的 " 硬核背书 "。

今年 3 月,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发布了《金融科技行业 2024 年专利分析白皮书》和《医疗健康行业 2024 年专利分析白皮书》(简称 " 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国平安专利数 8582 项,专利占比 2.2%,超过蚂蚁集团工商银行、腾讯集团等金融科技巨头,排名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国平安以 4176 项专利,领先飞利浦、西门子等一众国际医疗健康科技企业,排名全球第一。

白皮书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医疗健康行业革新与进步的关键驱动力,而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专利申请布局表现抢眼,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大数据技术领域专利数量均居于首位,远超第二名专利数。

平安的专利优势背后是体系化的研发支撑。目前,平安拥有科学家团队近 3000 名,拥有科技开发人员近 2 万名,每年科技投入超百亿。

这些技术成果并非停留在实验室,平安将技术专利深度融入主营业务链条,让科技真正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 " 引擎 "。

目前,平安的数据库沉淀 30 万亿字节数据,覆盖近 2.47 亿个人客户;  2025 年上半年,平安大模型调用次数达 8.18 亿,多元场景应用数超 650 个;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占比 94%,2025 年上半年闪赔占比 59%;AI 坐席服务量约 8.82 亿次,覆盖平安 80% 的客服总量;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 64.4 亿元。

在金融行业边际收缩的当下,平安以数据与智能驱动的精细化运营,找到了 " 效率前移、风险后移 " 的平衡。这种闭环不仅推动产品创新与生态协同,更增强了企业的跨周期韧性,使其在行业波动中保持稳定发展。

对资本市场而言,这套科技驱动体系的价值尤为关键,它提升了资本效率与现金回收的可预期性,为长期估值提供了扎实 " 锚点 ";同时,领先的技术实力与清晰的转型路径,也增强了外部合作吸引力与人才凝聚力,进一步放大网络效应。

综合来看,中国平安 2025 年中报业绩稳健背后,是 " 股息 + 增长 ""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 "" 科技赋能 " 三重逻辑的协同成果。

稳定分红保障了投资回报,双轮战略持续释放业务价值,科技驱动提升了效率与韧性。

在行业波动与结构调整的浪潮中,中国平安这艘金融巨舰依然稳中有进,凭借稳健的战略布局与科技驱动,为中国金融业描绘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清晰路径,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稳健成长样本。

出品人 :卢桦

主编 :  袁明武  责编 :角爷

版式 :伊妍

商务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国平安 平安 收益率 财产保险 养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