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瑾见闻 08-27
“双面”奇富科技:业绩持续狂飙,用户投诉与催收争议环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经野武士 ,作者述林

来源 l 财经野武士

作者   l 述林

8 月 15 日,奇富科技披露 2025 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业绩公告。不出意料的,又是一份华丽的中期成绩单。

报告显示,上半年,奇富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99 亿元,同比增加 19%,其中,第二季度营收为 52.16 亿元,环比一季度增加 11.2%;实现净利润 35.27 亿元,同比增加 39%,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为 17.31 亿元,虽仍保持同比增长,环比一季度却略降 4.81%。

作为从 360 集团金融业务中孵化出的信贷科技公司,奇富科技自独立运营以来,营收数据便一路飘红,已远高于 360 集团的同期营业额。而强大的吸金能力背后,奇富科技仍面临获客、口碑建立、平台化转型等多方挑战,尤其是近两年关于该公司的催收争议与投诉,正拷问着奇富科技的品牌口碑。

此消彼长,获客成本始终居高

亮眼的业绩基本面下,奇富科技二季报中部分指标的变动,释放着并不乐观的信号。

首先是获客成本依旧居高。2025 年第二季度,奇富科技的用户(获批信贷额度的客户)获取成本为 370 元,相比第一季度的 384 元,减少了 14 元 / 人。

但这个下降是建立在第一季度出现大幅上升基础上的。事实上,2024 年,奇富科技四个季度的用户获取成本依次为 282 元、286 元、265 元、312 元。简单计算,全年综合 CAC(用户获取成本)约为 286 元,远低于同期信也科技 320 元的综合 CAC。

所以,尽管今年二季度 CAC 环比一季度略降,相比去年二季度仍是大幅上升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 CAC 环比一季度下降了,但奇富科技二季度的营销开支并未较一季度减少,反而环比增加 12% 至 6.63 亿元。个中缘由,便是 API 渠道获客费用增加了。

API 是允许不同的软件系统进行交互,应用在金融领域就是金融公司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如支付机构、电商平台、工具类 app、社交平台等)对接,借助第三方平台的流量场景和用户数据快速触达用户的模式,实现客户引流。

奇富科技是互联网金融行业较早使用 API 渠道进行获客的。在今年二季度的投资者电话会中,奇富科技表示,因为得益于 API 渠道在新老用户中更大规模的贡献,该公司第二季度新增了约 179 万信用额度客户,较第一季度提升了 16.23%。API 渠道贡献的用户规模更大,奇富科技在 API 渠道支付的渠道获客费用自然也更多了。

API 具有跨主体、跨系统的特征,这也让 API 模式存在不少隐性弊端。长期依赖 API 模式进行获客,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金融公司对用户真实画像掌握不足,信贷风险更易暴露;此外,流量控制权掌握在三方平台手里,金融公司难以沉淀 " 自有客户资产 ",极易陷入 " 高成本获客 - 低客户留存 " 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可能会对奇富科技自身的利润形成侵蚀。

发力重资本业务,轻资本占比下降

回到用户获取成本上来,通常而言,轻资本业务的用户获取成本显著低于重资本业务。进入 2025 年后,奇富科技的用户获取成本大幅增加,原因很有可能是该公司又逐渐倾向重资本业务了。

奇富科技的重资本业务是以信贷驱动服务的业务,包括自营贷款、担保兜底(助贷业务)等,从中获取利息收入和担保费,但需要直接承担信贷风险。轻资本业务则是平台服务,包括纯助贷业务、SaaS 服务、转介服务,主要是通过技术输出和流量匹配,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服务,无需承担信用风险。

2022 年,在业务合规压力之下,奇富科技大力推进 " 轻资本、去兜底 " 的平台化转型,轻资本业务一路扩张,2024 年,该公司的平台服务贷款促成规模占比高达 53%,已经超过了重资本模式的贷款服务规模。

然而,到了 2025 年,奇富科技的重资本业务又开始占据上风。第一季度,奇富科技的贷款撮合规模为 888.83 亿元,其中,重资本模式的贷款规模占比为 50.7%,轻资本、ICE、to B 金融科技输出解决方案模式的贷款则合计占比 49.3%。

二季报虽未披露具体的规模和占比,但披露了不同业务的服务费收入。其中,重资本模式下的贷款撮合及服务费为 4.61 亿元,较去年二季度增加 205.3%;轻资本模式下的贷款撮合及服务费为 3.27 亿元,同比减少 37.6%。重资本模式的贷款撮合与服务费比轻资本模式多了 1.34 亿元。

种种迹象都能证实,今年奇富科技的业务重心,正在逐渐向重资本业务倾斜。比起轻资本业务,重资本业务不仅资本消耗高,且存在风险与收益失衡、资本约束等局限,长期竞争力还是得看轻资本业务的技术纵深和生态协同。

用户投诉居高,品牌好感度亟待构建

重资本业务的 " 风险自担 " 属性,意味着催收环节便是金融公司的 " 止损 " 核心。奇富科技的重资本业务在该行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自然需要在催收环节投入更多精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奇富科技的催收模式以委外催收为主,自建为辅,将部分催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催收服务机构。

委外催收机构为了提高催收效率,难免会采取较为激进的催收手段,这也导致关于暴力催收的争议一直围绕着奇富科技。

在黑猫投诉平台,商家 "360 借条 "(奇富科技旗下信贷服务品牌)积累的超 4.2 万条投诉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投诉理由便是暴力催收。近期便有一位客户在投诉暴力催收时提及委外催收机构,表示 "360 联合外包公司一天给我打三个电话以上 ",另一位用户则直接明确表示 "360 委托第三方豆豆钱暴力催收 "。

从投诉内容来看,奇富科技委托的三方催收或调解公司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广东品珺律师事务所、深圳市泓京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普信金融等。

若不及时加强对合作催收机构的合规管理,便会引起用户大量的不满,致使投诉堆积。近一个月里,奇富科技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便有 870 条,获得回复的仅 81 条。

根据该公司 2024 年 ESG 报告,奇富科技去年通过山海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抓取到的主流投诉渠道资讯及新闻舆情就有 1.2 万条。无论是用户投诉,还是负面舆情,都会传导至品牌端,导致品牌口碑与形象大打折扣。

对于当前的奇富科技而言,这些小问题暂不足以动摇业绩,或许 不足为惧。只是,在监管趋严的行业环境下,若要延续增长神话,奇富科技也应当做出些改变了。

-END-

· 欢迎转发评论 ·

投稿、咨询、转载

764885213(微信)

■声明

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

往期热文推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360 成绩单 社交平台 互联网金融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