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瑾见闻 08-27
再换董事长 百信银行突围挑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鳌头财经 ,作者新财媒引领者

来源   l   鳌头财经

作者   l   宁晓敏

换帅,百信银行能否成功突围?

8 月 18 日、19 日,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出现多则认证为百信银行员工的爆料,称 " 百信银行全员降薪 20% 到 50%"。

百信银行回应称 " 不属实,谣言!"

百信银行刚刚经历换帅。近期,百信银行发布变更董事长的公告,副行长谢志斌被选举为该行董事长,任职资格尚需监管部门核准。

2017 年 11 月开业以来,百信银行已经换了 2 任董事长。此外,2024 年 9 月,该行第二任行长寇冠的任职资格获批。

董事长、行长同时更换的背后,百信银行经营承压。2024 年,百信银行营收失速,归母净利润降幅超过 20%。2025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再以两位数的速度下滑。

百信银行的不良率抬头。2024 年底,该行不良率 1.5%,历经连续 2 年下降后回升,且拨备覆盖率明显下降。

AI 时代到来,银行业纷纷转型升级。换帅,百信银行能否成功突围?

01

董事长行长全换了

百信银行重磅人事更迭,董事长和行长全换了。

7 月 11 日,百信银行发布董事长变更公告。公告显示,该行董事会选举谢志斌担任非执行董事、董事长一职,任职资格尚需监管部门核准。

如果董事长任职资格顺利获批,谢志斌将成为百信银行第三任董事长。

百信银行成立于 2017 年 9 月,当年 11 月 18 日正式开业,是中国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由中信银行和百度旗下公司联合发起。

百信银行第一任董事长李庆萍,2017 年 9 月 5 日上任,2022 年 3 月 7 日离职,任职时间为 4 年 7 个月。

李庆萍曾任职中国农业银行,2013 年加入中信集团,曾任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行长,中信保诚人寿保险副董事长。

吕天贵是百信银行第二任董事长。1972 年出生的吕天贵,曾任职中国银行,2003 年加入中信银行,属于中信银行的老将。

2021 年 4 月至 2025 年 3 月任中信银行副行长,2022 年 3 月 8 日,吕天贵出任百信银行董事长。

2025 年 3 月 10 日,中信银行公告,董事会收到副行长吕天贵的辞呈,吕天贵因工作调整,辞去其所担任的该行副行长职务。

本次接棒董事长的谢志斌,1969 年 5 月出生,早年曾供职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01 年进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2014 年、2015 年,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2015 年 7 月 -2019 年,在光大集团担任纪委书记。2019 年 2 月进入中信银行,4 个月后任职副行长。

此番调整,谢志斌直接从副行长升任董事长。

不仅仅是董事长更迭,百信银行的行长也换了。

2024 年,该行首任行长李如东离任,当年 9 月,副行长寇冠接任行长,其任职资格获批,成为百信银行新一任行长。

百信银行开业仅七年多时间,就经历了三任董事长、两任行长,且在一年内董事长、行长同时更换,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毕竟,一家银行的董事长、行长几乎是同时更换,或将影响经营工作的稳定性。

02

净利下滑不良抬头

百信银行换帅的背后,经营业绩及资产质量双承压。

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20 年至 2024 年,百信银行的营业收入从 17.23 亿元增长至 46.26 亿元,其中,2022 年至 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9.68 亿元、45.34 亿元、46.26 亿元,同比增长 32.35%、14.27%、2.02%,增速逐年放缓。

归母净利润方面,2020 年,或客观原因等因素影响,当年,百信银行在营业收入下滑 27.91% 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为亏损 3.88 亿元,同比降幅达 2064.02%,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2021 年至 2024 年,该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3 亿元、6.56 亿元、8.55 亿元、6.52 亿元,2021 年至 2023 年同比增速为 167.78%、149.43%、30.34%。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不增反降,降幅达 23.72%。

对于百信银行 2024 年增收不增利,中信银行表示,这是百信银行在面对银行业净息差收窄、资产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等多重挑战,并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后的结果。

2024 年,百信银行净息差 3.97%,同比下降 0.22 个百分点。

百信银行高度依赖利息净收入。2022 年至 2024 年,利息净收入占比分别为 94.35%、91.91%、91.53%。

在这一盈利模式下,净息差收窄,势必对归母净利润产生了影响。

2025 年一季度,该行营业收入增长 25.2%,而归母净利润却下滑 11.95%。

在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之际,百信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恶化迹象。

百信银行的贷款规模增速放缓。2022 年末至 2024 年末,该行贷款及垫款净额分别为 717.74 亿元、799.72 亿元、807.04 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为 74.05%、71.08%、68.81%,2023 年、2024 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11.42%、0.92%,2024 年,增速大幅放缓。

2022 年至 2024 年,百信银行的不良贷款分别 11.04 亿元、11.26、12.50 亿元,2023 年、2024 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1.99%、11.01%,2024 年增速加快。

2024 年,百信银行主要通过核销方式,处置不良贷款 24.97 亿元。当年,该行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 21.60 亿元,其中主要为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

2022 年至 2024 年,百信银行不良率分别为 1.48%、1.36%、1.50%。2023 年的不良率下降,2024 年明显抬头。

拨备覆盖率方面,分别为 302.10%、303.76%、264.69%,2024 年大幅下降,表明该行贷款风险抵补能力下降。

03

产业转型升级充满挑战

经营业绩与资产质量承压,百信银行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作为国内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互联网直销银行,百信银行以 " 数字普惠金融基座 " 的定位迅速崛起,曾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一颗新星。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及自身经营策略调整不力,2024 年,百信银行陷入了业绩增长、不良上升的困境。

2024 年,虽然归母净利润下降,但当年薪酬总额为 7.16 亿元,较 2023 年的 7.05 亿元增长 1.57%。

按照期末 999 名员工计算,人均薪酬达 71.69 万元,同比上涨 4.22%。

A 股银行中,居人均薪酬榜首的是中信银行,人均年薪 58.1 万元。

但在近期,社交平台上,自称百信银行员工爆料称 " 百信银行全员降薪 20% 到 50%",引发广泛关注。

在爆料帖中,12 位网友认为爆料人所说的百信银行降薪是事实,2 人认为言之有理,有 4 人认为是虚假不实。

百信银行对此的回应为 " 不属实,谣言。"

上述所谓的爆料,引发对百信银行产业转型的关注,甚至认为降薪可能与业务调整、业绩增长压力相关。

在贷款结构方面,百信银行以消费贷款为主。

2022 年末至 2024 年末,该行消费贷款占比分别为 84.09%、79.16%、76.52%,呈下降趋势。

百信银行的消费贷款分为自营贷款和平台贷款。

平台贷款实际上就是联合贷款,成立初期,该行快速拓展线上消费贷款的流量合作平台,包括百度、小米、滴滴、爱奇艺、51 信用卡等头部平台。

同时,该行曾与宁波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这类业务引发了暴力催收等投诉。2023 年 8 月,百信银行因提供个人不良信息等 11 项违规行为被监管罚款 503.2 万元。

百信银行正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消费金融转向产业金融。

目前,该行构建了 " 产业数字金融 " 服务品牌,涵盖三类产品,即小微融资产品 " 百兴贷 "、汽车金融产品 " 百车贷 "、票据融资产品 " 百票贴 ",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的精准投放。

2024 年,百信银行调整普惠信贷业务结构,对存量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敞口加强管控,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的信贷投放,对公贷款(不含贴现)规模有所减少。

在直贴业务收益率下行的影响下,贴现规模有所回落,整体对公贷款规模进一步下降。

新帅上任,百信银行正站在业绩突围与转型攻坚的关键节点。

如何稳住经营基本盘、化解资产质量压力,同时在产业数字金融的新赛道上打开局面,将是对百信银行以及新任董事长谢志斌、行长寇冠的挑战。

市场竞争加剧,这场突围之战,恐怕不会轻松。

-END-

· 欢迎转发评论 ·

投稿、咨询、转载

764885213(微信)

■声明

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

往期热文推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信银行 董事会 职场 中国银行 执行董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