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截至 8 月 25 日,我国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总规模突破 5 万亿元大关,又实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突破。
具体来看,股票型 ETF 规模达到 3.46 万亿元,占比 68.18%,其中规模最大的宽基 ETF 为 2.44 万亿元;跨境 ETF 规模达到 7537.23 亿元,占比 14.87%;另外,债券型 ETF 规模达到 5559.03 亿元,商品型 ETF 规模达到 1532.57 亿元,货币型 ETF 规模达到 1424.70 亿元。
视觉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 ETF 总规模从 4 万亿元跨越到 5 万亿元,只用了短短 4 个月时间。回顾过往,2020 年 10 月,我国 ETF 总规模首次突破 1 万亿元大关;2023 年 8 月突破 2 万亿元,用时近 3 年;2024 年 9 月突破 3 万亿元用时 1 年左右;2025 年 4 月进一步突破 4 万亿元,用时约半年。
哪类产品规模增长最多?
根据 Wind(万得)数据,截至 8 月 25 日,我国 ETF 共有 1263 只产品,总规模达到 5.07 万亿元。其中,上交所的 ETF 产品有 733 只,规模为 3.67 万亿元;深交所的 ETF 产品有 530 只,规模为 1.39 万亿元。
从发展速度来看,我国 ETF 市场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2020 年 10 月,我国 ETF 总规模首次突破 1 万亿元大关;2023 年 8 月突破 2 万亿元,用时近 3 年;2024 年 9 月突破 3 万亿元,距离突破 2 万亿元用时 1 年左右;2025 年 4 月突破 4 万亿元,用时约半年;2025 年 8 月 25 日突破 5 万亿元,只用了短短 4 个月。
具体来看这 5 万亿元产品类型构成。股票型 ETF 以 3.46 万亿元、1007 只产品占据 ETF 市场大半江山,规模占比达到 68.18%;跨境 ETF 产品紧随其后,以 7537.23 亿元规模占比 14.87%;债券型 ETF 凭借 2025 年以来快速发展,最新规模达到 5559.03 亿元,占比 10.96%;此外,商品型 ETF 规模达到 1532.57 亿元,占比 3.02%;货币型 ETF 规模达到 1424.70 亿元,占比 2.81%;其他类型 ETF 规模达到 79.13 亿元,占比 0.16%。
把股票型 ETF 拆开来看,规模最大的还是规模指数 ETF,也就是业内常说的宽基 ETF,目前共有 344 只,总规模为 2.44 万亿元,在全部股票型 ETF 中占比约七成。其次是主题指数 ETF,截至 8 月 25 日,规模为 6209.16 亿元。行业指数 ETF、策略指数 ETF 的最新规模则分别为 2568.30 亿元、1295.47 亿元。
短短 4 个月时间,我国 ETF 总规模增长 1.07 万亿元。那么,哪类产品规模增长最多?
首先,从规模来看,股票型 ETF 增长最多,4 个月猛增 5123.73 亿元,从不足 3 万亿元增至 3.46 万亿元;其次是债券型 ETF,虽然最新规模仅有 5559.03 亿元,但近 4 个月新增 3166.98 亿元,增长势头惊人。另外,跨境 ETF 增加 2559.70 亿元,商品型 ETF 和其他类型 ETF 也各有增长。相比之下,货币型 ETF 在这几个月则出现缩减,由 4 月 17 日的 1738.37 亿元减少至 1424.70 亿元,缩水超 300 亿元。最后从增减幅来看,除去规模比较小的其他类型 ETF,增幅最大的是债券型 ETF,过去 4 个月直接翻倍,增长 132.40%。另外,跨境 ETF、股票型 ETF、商品型 ETF 依次增长 51.42%、17.40% 和 4.57%,货币型 ETF 同期缩水 18.04%。
从跟踪指数情况来看,截至 8 月 25 日,全市场挂钩 ETF 规模超过千亿元的指数共有 10 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沪深 300 指数,挂钩 ETF 规模达到 1.17 万亿元,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并且 2025 年以来挂钩 ETF 规模新增将近 2000 亿元。
跟踪沪深 300 指数的 ETF 几乎都是各家机构的旗舰宽基产品,例如目前全市场规模最大的 ETF 产品——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最新规模为 4182.80 亿元,2025 年以来新增 586.50 亿元,近 1 年净流入 1403.38 亿元。另外,沪深 300ETF 易方达的规模达到 2968.65 亿元,逼近 3000 亿元大关;沪深 300ETF 华夏、嘉实沪深 300ETF 的规模也分别达到 2191.06 亿元、1918.14 亿元。
排在挂钩 ETF 规模第二和第三位的指数是上证 50 和科创 50,规模分别为 1948.57 亿元和 1924.49 亿元。其中,华夏上证 50ETF 以 1862.98 亿元规模撑起跟踪上证 50ETF 规模的半壁江山;华夏上证科创板 5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 50ETF 和工银上证科创板 50ETF 则是跟踪科创 50 指数的 3 只百亿元级基金。
除此之外,还有 7 个指数的跟踪 ETF 规模超过千亿元,包括号称 " 新一代宽基 " 的中证 A500、中证 500、中证 1000、创业板指、SGE 黄金 9999、恒生科技指数和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
从 2025 年跟踪 ETF 规模新增情况来看,年内增加最多的前五大指数分别为沪深 300 指数、AAA 科创债、沪做市公司债、SGE 黄金 9999、港股通互联网。这几个指数挂钩 ETF2025 年以来规模新增超过 600 亿元。
ETF 产品规模分化显著
根据 Wind 数据,截至 8 月 25 日,旗下有 ETF 产品的持牌公募机构有 55 家,其中管理规模超过 1000 亿元的公司由 2024 年底的 12 家增加至 14 家," 千亿俱乐部 " 持续扩容。其中,华夏基金以 8587.87 亿元的 ETF 管理规模继续领跑市场。2025 年以来,华夏基金的新增 ETF 管理规模为 2006.21 亿元,2024 年以来更是新增 4570.02 亿元,增长势头迅猛。
排在第二位的是易方达基金,最新 ETF 管理规模为 7946.78 亿元,即将突破 8000 亿元大关。近 3 个月时间,易方达 ETF 管理规模新增 1531.49 亿元,2025 年以来新增 1928.37 亿元,也是相当可观的增长。
排在第三到第五位的依次是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和嘉实基金,ETF 管理规模依次为 5640.99 亿元、3478.07 亿元和 3208.36 亿元。2025 年以来,这 3 家管理人的 ETF 新增规模都超过 800 亿元。
除此之外,还有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华安基金、海富通基金、银华基金、汇添富基金的 ETF 管理规模都超过 1000 亿元。
从 2025 年以来新增规模看,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和富国基金都增长超过 1000 亿元。
不过,也有机构的 ETF 管理规模 2025 年以来呈下降趋势,有 6 家机构出现下滑,包括泰康基金、西部利得基金、金鹰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汇安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其中,泰康基金下滑规模最大,缩水 43.49 亿元,最新 ETF 管理规模已不足百亿元。
从单只产品的角度看,截至 8 月 25 日,我国全市场规模超过 1000 亿元的 ETF 共有 7 只,其中上述提到的 3 只旗舰宽基产品——沪深 300ETF 占据前三位。
规模最大的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已突破 4000 亿元大关,达到 4182.80 亿元;第二和第三分别是沪深 300ETF 易方达和沪深 300ETF 华夏,最新规模分别为 2968.65 亿元和 2191.06 亿元。这 3 只产品规模合计已接近万亿元,足见头部产品的分量。
另外,还有嘉实沪深 300ETF、华夏上证 50ETF、南方中证 500ETF、易方达创业板 ETF 等产品规模超过 1000 亿元。
除此之外,我国全市场规模超过 100 亿元的 ETF 产品还有 94 只,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加。
从 ETF 规模变动来看,年内规模增加最多的依然是几只沪深 300ETF 产品。例如,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年内规模增长 586.50 亿元、沪深 300ETF 华夏增长 550.98 亿元,还有几只沪深 300ETF 规模增长也超过 300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5 年以来由于黄金价格飙涨,相关 ETF 也深受市场和投资者青睐,规模水涨船高。华安黄金 ETF 年内新增 283.84 亿元,最新规模已经逼近 600 亿元。此外还有多只黄金 ETF 也已经跻身百亿元级基金。
当然,ETF 产品规模分化也十分显著。在头部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的情况下,还有大量产品规模甚至不足亿元(324 只),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其中不乏头部机构的产品,马太效应有愈演愈烈之势。
ETF 生态圈未来更趋成熟
对于我国 ETF 总规模突破 5 万亿元,业内也高度关注并热议。
华夏基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几年,我国 ETF 总规模持续在快车道上奔驰。指数化投资作为连接投融资两端的重要纽带,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居民财富管理、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工具。
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成曦也指出,从产品特性来看,ETF 可以分散个股风险,而且费率低廉、交易灵活,既能满足机构大规模资产配置需求,也适合个人进行长期布局,越来越多投资者借助 ETF 开展投资。
" 从市场环境来看,一方面政策在持续加大对 ETF 发展的支持力度,例如年初发布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展股票 ETF、稳步拓展债券 ETF 等措施,有助于推动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提升,吸引各类资金通过 ETF 投资入市;另一方面,今年市场板块热点频出,不少投资者利用 ETF 进行布局,进一步助推了 ETF 市场规模增长。"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则告诉记者,4 万亿元到 5 万亿元,这个阶段的跨越其实就是 2025 年 ETF 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就核心驱动因素来说:一是 ETF 净值大幅上涨,是主要因素;二是债券 ETF 规模增长,里面又有多方面因素推动,包括存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下降后,机构资金对交易性品种的客观需求、更多基金管理人参与债券型 ETF 开发显著扩大产品和流动性供给、信用债 ETF 开始纳入中登质押库等;三是从盘面可以看出主力资金在 4 月 7 日、4 月 8 日两个交易日为对冲外部风险而大量买入 ETF;四是从年初开始计算股票型 ETF 也有一定的自然资金净流入,尤其体现在一些行业主题 ETF 和港股 ETF 上,市场资金希望借助这类工具,高效把握今年贯穿始终的主题轮动行情。
展望这类产品的发展,成曦表示,未来 ETF 产品日益多元,投资生态持续完善,将吸引更多投资者选择 ETF 作为资产配置工具,我国 ETF 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产品投资标的将更加丰富。目前国内 ETF 仍以 A 股宽基和行业主题产品为主,未来风格因子 ETF、商品 ETF 等产品类型开发创新空间广阔,可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差异化选择;二是产品形式将不断创新。近年来,海外主动管理型 ETF、特定策略型 ETF 等创新产品快速发展,把这些创新形式与我国市场实践相结合,有望进一步拓宽 ETF 发展空间;三是风险管理工具将更加完善。随着股指期货、ETF 期权等衍生品工具持续丰富,ETF 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进行风险对冲和资产配置,ETF 生态圈将更趋成熟,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也分析道,随着我国 ETF 市场产品饱和度进一步提升,主要市场参与者产品布局的 " 硬件 " 相差并没有那么大,基金公司的差异化可能更多体现在优质产品的数量和特色,以及服务能力的 " 软件 " 方面。近年来,基金公司的 " 质量竞争 ",其一体现在基金管理人会通过做市商等机制针对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弱的产品提升其承接投资需求的能力;其二体现在基金管理人在服务方式上开展创新,通过市场动态更新、投资观点输出、择时交易建议、配置方案定制等方式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 指数基金的工具属性决定其必须与投资者需求深度绑定。指数投资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体现在产品创新、服务优化、成本压缩及生态建设等维度。公募基金公司要从‘产品中心’到‘场景中心’,重构投资者体验,通过低成本、透明化、精准服务,将 ETF 工具属性与投资者财富目标深度绑定,提升指数投资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 ETF 成为居民财富增长的基石工具。" 华夏基金总结道。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