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已成为关乎国家未来的重中之重。今年 7 月,国家层面正式推出育儿补贴政策,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激发了母婴消费市场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它正切实帮助许多家庭缓解 " 想生却不敢生、不易生 " 的现实焦虑,为期盼生育的家庭提供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辅助生殖领域的领军企业锦欣生殖(1951.HK),最新发布了 2025 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虽然公司短期收入和利润有所回落,但其主动推行了一系列战略调整,清晰传递出 " 卸下包袱、聚焦主业、重拾增长 " 的坚定决心。
那么,在这份中期 " 成绩单 " 背后,究竟透露出哪些关键信号?在政策持续利好、生育支持不断加码的今天,锦欣生殖的成长潜力是否依然值得期待?
短期承压,风险出清为未来铺路
整体来看,公司上半年业绩受多因素影响,短期承压。
2025 年上半年,锦欣生殖实现总收入 12.89 亿元,同比下降 10.7%;经调整净利润 8226 万元,同比下降 68.3%;试管婴儿取卵周期数 13,808 个,同比下降 8.3%。
业绩下滑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国内辅助生殖技术逐步纳入医保,短期内对高价项目需求产生扰动;二是美国医生团队扩容与新诊所建设同步推进,HRC 业务短期内盈利承压。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主动进行多项资产减值处理,总金额超过 11 亿元,主要包括:
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对 HRC 业务计提减值 9.52 亿元,老挝项目减值约 4600 万元,更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实现风险出清。公司表示将适时重组美国业务,回笼资本。风险资产处置:终止男科业务投资,计提减值约 6400 万元;对其他项目投资预付款计提减值 3500 万元,优化资源配置。一次性事项:因武汉医院租约年底到期,调整装修摊销年限,计提摊销约 2100 万元;另投入 5000 万元用于保健院硬件改造,以争取更高资质并提升服务质量。其他特殊事项:美国业务上半年亏损约 4400 万元,随着业务重组推进,该亏损将逐步修复。
尽管上述减值及风险资产处置对当期利润造成冲击,但均属非现金调整,不影响公司现金流和正常经营。通过此次彻底的风险出清,锦欣生殖解决了市场长期担忧的商誉包袱,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表一:公司财务事项处理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经营调整:短期见底,2026 年将成反弹起点
虽然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核心业务基本盘依然稳健。国内辅助生殖治疗周期数(取卵周期数及人工授精治疗周期数,即 IVF 及 IUI)实现 3.2% 的同比增长,成都院区 VIP 渗透率提升至 20.8%,显示高端客户需求具有韧性。
从国内业务来看,政策红利释放,新院区驱动增长。
公司表示,上半年受 IUI 占比提升的影响,辅助生殖取卵周期数有所下降,但 IUI 为不孕不育的早期治疗项目,其平均成功率不足 20%,大部分患者后期仍需要进行包括试管婴儿在内的后续治疗,后续公司将在医疗流程进一步优化,综合患者实际需求,将 IUI 占比保持在合理水平。
随着育儿补贴政策落地和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公司国内机构的患者咨询量明显增加,底层需求仍然旺盛,中长期市场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公司正积极推进南方总部升级计划,新院区预计 2026 年第一季度完成搬迁。新院区设计容量 12,000-15,000 周期 / 年,将整合 IVF 实验室、遗传检测中心等先进设施,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孵化医院(武汉锦欣、云南九洲及昆明和万家)表现突出,尽管受装修等因素影响,业务保持稳定,公司预计短期总周期数将突破 5000 例,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有望成为集团业务增长的 " 第三极 "。
从海外业务来看,公司结构优化,资金回笼可期。
美国 HRC 业务上半年收入 3.03 亿元,同比略降 1.0%,但客单价提升 9.7% 至 14.4 万元,显示一定的定价能力。为长期战略发展,美国年轻医生团队扩容与新诊所建设同步推进,短期内业绩承压。公司明确表示将适时重组美国业务,回笼资金降低杠杆,减少利息支出。
这一调整符合公司 " 聚焦中国、辐射海外 " 的新战略方向,未来海外业务将更侧重技术引进和差异化产品及服务,而非规模扩张。
管理变革:专业团队重塑战略,重回正轨,拐点已现
本次业绩披露还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管理变革正在引领公司重回健康发展轨道,经营拐点迹象已经开始显现。
2025 年 7 月,CEO 董阳先生正式回归核心管理岗位,并暂代 CFO 职能,形成 " 业务 + 财务 " 的高效决策体系。管理团队进一步明确了 " 暂停非核心并购、加速资金回笼 " 的短期策略和 " 以中国为基石、辐射海外 " 的中长期战略方向。
根据公司规划,管理层将重点聚焦三个维度:
在财务层面,一方面通过风险释放和减值出清,修复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通过资金回笼,降低杠杆、保障流动性、加强股东回报。根据公司规划,预计未来三年内暂无新增重大资本开支,前期重大资本性投入已经进入尾声。
在资本市场层面,公司将强化市值管理,积极回报股东。公司计划在降低杠杆后,启动中长期股票回购方案,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回报股东。
在业务发展层面,锦欣生殖正在积极培育多个新兴业务板块,构建多元化收入结构:
公司重点聚焦生育力保存市场,该领域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亿级赛道。与传统辅助生殖业务不同,生育力保存具有更强的客户粘性和更长的服务周期,形成类似 " 订阅制 " 的 SaaS 商业模式,将进一步拓展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目前,公司已在香港和美国完成数百名用户的早期产品测试,未来有望借助人口政策东风,重构冻卵商业模式,打造 " 消费 + 数字 + 保险 " 的创新生态(Insurtech),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在 AI+ 医疗领域,公司开发专业基础模型,应用于治疗方案模拟、胚胎评估等关键环节,助力合作医院提升成功率和运营效率。同时,通过推出医疗级妇幼 AI 守护者数字陪伴系统,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体验。
在遗传基因技术领域,公司借助先进遗传基因技术,优化生育健康产品体系,通过整合 Igenomix 等国际先进技术,提供从孕前携带者筛查到产后新生儿基因检测的全周期服务。
整体来看,公司短期内将以提升自由现金流为核心目标;中期在维持传统业务稳定现金流产出(通过南方总部升级、孵化院区实现 5000 周期)的基础上,将持续加大对领先技术及垂直 AI 应用的研发投入,覆盖生育力保存、遗传与生育健康、AI 赋能等重点方向。预计 2026 年业绩可恢复至 2024 年正常水平并实现小幅增长,2027 年则有望迎来更大幅度的提升。
图表二:公司规划目标
小结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在生育政策暖风频吹、支持力度不断加码的今天,锦欣生殖是否依然具备可持续的成长性?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伴随生育政策持续优化与辅助生殖需求稳步攀升,锦欣生殖作为行业龙头,已通过一轮深刻的战略与资产调整,基本卸下了历史包袱。管理层积极推动业务聚焦与组织变革,进一步明确了以中国为核心、技术与服务双轮驱动的未来路径。可以说,公司已为迎接下一轮增长做好了扎实准备。
从估值层面看,根据 WIND 数据,截至 8 月 25 日收盘,公司 PE(TTM)为 30.21 倍,处于上市以来中枢偏低区间,当前位置已较为充分地反映了短期业绩压力。然而,随着风险逐步出清、核心业务企稳回升,2026 年有望成为业绩反弹的拐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新院区投入运营、冻卵和遗传检测等新业务逐渐成熟——多股动力蓄势待发,锦欣生殖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
图表三:公司 PE BAND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数据截止 2025 年 8 月 25 日收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