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的保险股,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大家都看到了,可以说是涨势喜人。
" ‘十四五’以来的 4 个完整年度里,人保集团的 A/H 股和人保财险的 H 股三只股票均大幅跑赢同业、跑赢大盘 ",人保集团总裁赵鹏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如此说道。
确实,集团 A 股股价创 6 年来新高,集团 H 股股价创上市 13 年来新高,中国财险股价创上市以来 22 年新高。
赵鹏在后面又补充道," 第一是稳健增长的能力,好的股价离不开好的业绩 "。
那,人保这半年的业绩,怎么样?
集团合并净利润 359 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集团合并净资产 3895 亿元,创历史新高;总投资收益 415 亿元,创历史新高;集团总投资收益率达 5.1% …。
如此看,面上的成绩,确实不错。
而同样创下纪录的、值得关注的,还有各个业务板块。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
1
-Insurance Today-
财险压舱石地位不改
综合成本率为十年同期最好
反内卷功不可没
从上半年的集团保费来看,财险保费收入 3233 亿元,同比增长 3.6%,占集团保费比例达 71.1%。
毫无疑问,财险业务,是人保的根。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总结财险的上半年,那无疑是一个 " 好 " 字。
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实现承保利润 116.99 亿元,同比增长 53.5% ;净利润 234.55 亿元,同比增长 34.4%。
利润之外,业务方面,95.3% 的综合成本率,同比改善 1.5 个百分点,也拿下了近十年同期的最好表现。
且,综合成本率的改善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综合费用率的下降。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人保财险综合赔付率为 72.3%,较去年同期的 70.7% 提升 1.6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粗略计算,综合费用率下降了近 3.1 个百分点。
原因?反内卷,可能是个重要因素。毕竟,比价格、拼规模、抢份额的内卷式竞争的一大特点,就是存在较高的手续费等支出。
会上,副总裁于泽同样表示,财险行业反内卷已初见成效。
上半年,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盈利能力逐步改善,综合成本率 97.0% ,同比下降 0.3 个百分点;
车险综合成本率 94.2%,同比下降 2.2 个百分点;旧准则口径,上半年公司车险费用率较 2020 年末下降 18.2 个百分点。
这或许就是一个例证。
影响综合成本率的还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巨灾。比如,今年 5 月的北京冰雹灾害,3 至 5 月的江苏干旱,以及 4 月北方暴风和南方暴雨和 6 月台风 " 蝴蝶 "。
不过,于泽在会上表示," 从目前情况看,今年整体大灾和以往年度相比特点是数量较多,但单一损失不大 "。
因而,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受巨灾损失同比下降 38.3%,损失净额为 25.1 亿元,巨灾合计影响综合赔付率约 1 个百分点。
2
人身险新业务价值创历史同期新高
人保健康保险服务收入超寿险
但人身险的硬仗,没打完
众所周知,保险业,有两个头雁:一个是人保,一个是国寿。
固然人保财险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甚至是亚洲最大财险公司,但财险和寿险不大一样,后者有杠杆效应。所以,从体量上看,人保要小不少,总资产 1.8 万亿,只比新华的 1.78 万亿,多一点。
这甚是可惜,人保一直以来,都缺少一个强大的人身险板块,只得成为行业的无冕之王。
虽然上半年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大增 71.7%,实现净利润 68.62 亿元,保费收入增速也达 14.5%,远超行业平均。但规模和 " 老七家 " 其他六家险企相比,较小,甚至还被中邮等险企超过。
从产品结构来看,人保寿险保费增长主要来自普通型产品,分红险已连续三年同期下降,今年上半年更是大跌逾 60%。
从渠道来看,银保占比达 58.7%,无论是新单还是续期,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分别达 32.5% 和 14.9%。
发布会上,集团副总裁肖建友表示," 巩固深化重点银行业务合作…优化产品结构,全面聚焦年金险、终身寿险等高价值产品,同时加快分红险产品转型,防范利差损风险;特别是要在改善年期结构、提升五年期及以上业务占比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
而个险,诚然综合金融渠道和个险新军渠道保费收入分别有着 64.2% 和 19.9% 的增速,个险总保费也维持住了 3% 的正增长,但新单依旧面临 9.8% 的负增长压力。当然,新单负增长,这是所有头部险企乃至全行业共同的痛。
不过,从人保健康的发展来看,中国人保的人身险业务,寿险、健康险,倒是已经形成了两条腿走路的格局,至少在价值上是这样。
从半年报数据来看,上半年人保健康新业务价值达 38.37 亿元,而人保寿险则为 49.78 亿元,已成四六开局面。
再看,保险服务方面,上半年人保健康实现保险服务收入 156.03 亿元,已超过人保寿险的 140.18 亿元。
把时间拉长看,人保健康的规模增速,也很快。
近三年来,人保健康原保险保费收入复合增速达 9%,新业务价值复合增速达 150.9%,旧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复合增速 109.1%,净资产复合增速 45.8%,总资产复合增速 22.5%。
再看到医保改革洪流,面对医保回归 " 保基本 " 的功能定位,这意味着必将有巨大的医疗健康需求将涌向商业健康险,而这些需求背后,又都是一二线城市最有支付能力的那一批消费者…而这或许也将成为中国人保做大整个人身险板块,成为保险行业真正头雁的重要机遇。
当然,还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源于人保自身的业务协同,毕竟人保财险拥有令人羡慕的法人客户资源,这或许也将成为人身险板块职团业务的一大重要突破点。
而且,这是人保独有的优势。
3
最后回应了一个市场关心的点
即新准则带来的业绩波动
新准则的实施,固然有其道理。但从客观上,也使得保险公司的业绩变得前所未有的扑朔迷离。
诸多中小公司处于准则切换的交替期,使得行业总利润等财务指标变得很迷,毕竟有的公司切换了,有的没有,完全不在一个准则下,加总的数据,也就失了真。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也是这样。尽管上市公司都用上了新准则,但,和自身过往业绩放一块,同样是处于一个不可比的状态。
而这样的迷离,也反映在保险公司自身:季度业绩波动性显著加大,这已成为全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投资资产市值的波动被更直接地传导至利润表,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市场预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这也是市场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发布会上,人保从负债端、资产端以及资负管理角度,给出了应对思路。
先看负债端,简而言之,就是优化业务结构,降低负债端成本。其中一点,就是加大保障型产品的供给,毕竟对利率的敏感不高。比如,人保健康的保障型业务占比,已达 79%。还有一个,就是推进浮动收益型产品的转型,降低可能的利差损风险。
在财险方面,公司通过强化风险定价、优化再保安排以及夯实巨灾风险保障机制,来提升承保端的稳定性。
再看资产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价值投资,优化配置。
而在技术上,要想平抑新准则下的业绩波动,一个关键举措是加大对计入 " 其他综合收益 "(OCI)的高股息股票配置。毕竟,进入了 OCI 分类的投资,其公允价值就不会对当期利润产生冲击了。
发布会上,人保表示,截至 6 月末,集团 OCI 股票投资规模较年初大幅增长 60.7%,其投资收益率跑赢沪深 300 红利指数 7.8 个百分点,为稳定投资收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了,最根本的,还是做好资负匹配,将资产负债的久期缺口控制在合理区间。比如,在利率反弹的时候加配长期债券,以免利率下降的时候因两端久期的缺口导致公司报表对利率变动过于敏感。
后记
人保,走向世界
尽管从总资产上看,人保尚算不得保险老大,但从正儿八经的风险保障来看,这或许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半年报数据显示,中国人保风险保障金额达 1780 万亿元,同比增长 6.9%。当然,可以说,这个保额,有点 " 虚 "。
但不可否认的是,的的确确,有 1780 万亿元,约 14 个中国 GDP 总量这么多的资产,全部上了保险。
而且,人保的保险版图,还在继续扩大。
于泽在谈到 " 全力拓展保险服务收入新的高质量增长空间 " 时,直言:
要发展中国海外利益业务,跟随中国企业 " 走出去 ",稳步开拓海外保险市场,通过发展分入业务扩大保险服务收入来源。
集团也同意了我们设立海外代表处的方案,我们也计划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成立分支机构。
比如,主动把握中国智造的出海机遇,依托自身的新能源车险定价能力、理赔管理经验,并创新再保合作模式,将新能源车险作为其重要 " 出海 " 项目。
目前,公司按照 " 聚焦香港、探索亚洲、规划全球 " 的三步走策略,于 2025 年初在香港成功落地首单业务,成为行业内首家在境外开展新能源车险业务的险企。
发布会上,于泽透露," 上半年,项目已在香港地区承保了超过千台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目前的赔付率约为 50%,大幅好于预期 "。
今年 6 月,项目第二站选定泰国并成功出单,标志着车险服务从 " 境外 " 走向 " 海外 " 的关键一步。
这一步,多年后回过头看,或许也将是人保乃至中国保险,走向国际深蓝的一大步。
【今日保】已进驻以下媒体平台
和讯名家 | 金融界 | 东方财富 | 雪球 | 搜狐号
大鱼号 | 野马财经 | 网易号 | 知乎 | 一点资讯
抖音 | 微信视频 | 爱奇艺 | B 站 | 快手 | 西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