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珍妮
元力速递
AWAKENING OF METAVERSE
深圳首部城市 VR 大空间概念片
成都每年发放不超过 1 亿元算力券
互联网新草案:网页将明确 "AI 成分表 "
工信部:促进 5G/6G、AI 等深度互融
上海人工智能安全工作委员会揭牌成立
上海将重点推动 " ‘安全 +AI ’双向融合 "
上海:已完成 92 款生成式 AI 备案
我国将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OpenAI 重组或将推迟至明年
Meta 将在路易斯安纳州建 AI 数据中心
脑机接口年内投融资达 9.23 亿元
英伟达财报疲软引发 AI 增长放缓担忧
相风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影眸科技完成新一轮数千万美元融资
全球半导体营收将突破 1 万亿美元
更多详情内容,请查看官网
沉浸式体验
1. 深圳首部城市 VR 大空间概念片
近日,深圳城市形象 VR 大空间概念片《时空奇旅 深生不息》正式亮相。
这部作品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完成,是深圳首部借助 AI+VR 大空间技术打造的城市形象概念片。它依托全栈 AI+3D 原生技术,以 " 用数字基因重构城市进化史 " 为核心理念,在高精度城市建模、超大规模场景实时渲染以及沉浸式交互叙事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突破。
政策预览
2. 成都:每年发放不超过 1 亿元算力券,打造人工智能 " 爆款 " 产品
近日,《成都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若干政策》正式印发。
政策内容从优化算力供给、鼓励使用模型、拓展场景应用、鼓励人才创新、强化金融支撑、支持品牌推广、打造 " 爆款 " 产品、鼓励企业上榜 8 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每年发放不超过 1 亿元算力券,每家算力需求方每年累计可领取最高 500 万元算力券。鼓励数据中心绿色发展,对新获批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给予 100 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对企业通过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调用、云化部署等方式使用模型的,给予最高 100 万元补贴。
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 " 爆款 " 产品,每年遴选不超过 10 个技术创新强、销售规模大、市场反响好的 " 爆款 " 产品,按照不超过年度销售收入的 20% 给予研发单位最高 100 万元一次性奖励。
3. 互联网新草案:网页将明确 "AI 成分表 ",标明 AI 参与程度
近日,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公布了一项名为《AI 内容披露头字段》的草案,标志着网页内容透明化的新阶段。这项新举措旨在通过引入一种全新的、机器可读的标记,清晰地展示 AI 在网页内容创作中的参与程度。
根据这项草案,网页服务器在响应请求时,将增加一个特定的 HTTP 头字段,以明确标识网页内容的生成方式及其与 AI 的关系。
4. 工信部:促进卫星通信、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互融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 2030 年,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
《意见》提出,持续开展卫星通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增强基础元器件、芯片、关键终端设备产品等供给水平,提升卫星通信技术性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推动我国卫星通信技术持续迭代演进。促进卫星通信、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互融,加快推进非地面网络(NTN)等卫星通信技术创新发展。
城市动态
5. 上海人工智能安全工作委员会揭牌成立
8 月 28 日,在 2025 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大会上,上海人工智能安全工作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
据悉,该委员会由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与多家 AI 与安全头部企业共同发起,旨在推动 "AI+ 安全 " 技术协同与治理创新,应对深度伪造、数据投毒等新型威胁,重塑产业防御范式。
6. 上海将重点推动 " ‘安全 +AI ’双向融合 ",布局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安全产业
8 月 28 日,在 2025 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大会上获悉,上海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较 " 十四五 " 初已实现倍增。
《2024 年度上海市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攻关成果目录》发布,涵盖 AI 安全、量子安全等 14 个方向的 20 项创新成果。
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表示,上海将重点推动 " ‘安全 +AI ’双向融合 ",布局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安全产业,并以普陀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园为核心,建设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网络安全产业承载区;联动徐汇 " 模速空间 "、浦东张江等载体,构建全市协同发展格局;持续打造头部网安企业标杆,面向 AI 安全、车联网安全、软件供应链安全等新兴领域培育 " 小而精 " 网安主体;建设一批安全能力平台,牵引产品迭代和服务升级。
7. 上海:已完成 92 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截至 8 月 28 日,上海市新增 9 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累计已完成 92 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这 9 款分别是:元象 XVERSE 多模态、音潮音乐、Tforce、SDSW LITE、模丸、辰星、跃视 AI 运动、Unilaw、100X 外贸助理。
8. 近 400 亿人次!我国将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8 月 27 日,交通运输部举行 8 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我国将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在大模型建设框架上,交通运输部提出了 "1+N+X" 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总体技术架构。为加速大模型落地部署,交通运输部立足行业实际,梳理出 860 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聚焦行业运行监测、安全监管等重点方向,遴选出一批高频刚需场景。当前,交通运输部正在加快组织智能体研发,首批智能体将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署。
企业动态
9. OpenAI 重组或将推迟至明年," 微软拉锯战 " 影响 OpenAI 融资
当地时间 8 月 27 日,据媒体报道, OpenAI 的公司重组可能会因与微软的谈判而推迟到明年。OpenAI 一直在与其最大的赞助商微软进行复杂的谈判,以重新制定一份有效期至 2030 年的商业合同。
如果达成协议,OpenAI 将完成重组,并为首次公开募股 ( IPO ) 奠定基础。然而,多位了解谈判情况的消息人士称,双方仍无法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一致,这种僵局可能会导致谈判推迟到 12 月 31 日之后。
报道称,这是一个关键日期,因为如果在此之前未能达成协议并完成重组,软银将可以拒绝向 OpenAI 提供 100 亿美元的承诺,并可能阻碍该公司筹集更多资金的努力。
10. 500 亿美元!Meta 将在路易斯安纳州建 AI 数据中心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表示, Meta 计划在路易斯安那州农村建设的巨型数据中心投资额将达到 500 亿美元,他直言对该项目的成本感到震惊,还曾疑问 "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工厂 "。
特朗普展示了一张据称是 Meta CEO 扎克伯格提供的图片,图中通过数据中心与曼哈顿的对比,直观呈现了该数据中心的规模。
Meta 曾在去年 12 月宣布,对该数据中心的投资将超过 100 亿美元。Meta 将该数据中心命名为 "Hyperion",未来将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用于支撑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负载,到 2030 年可扩展至 2 千兆瓦的电力容量。今年 7 月,Meta 表示该园区有能力扩展至 5 千兆瓦,但并未给出新的投资金额。
11. 脑机接口:年内投融资达 9.23 亿元,企业总量已突破 200 家
截至 8 月 27 日,年内脑机接口领域已发生投融资事件 13 起,金额共计 9.23 亿元;2024 年全年,发生投融资事件 6 起,金额共计 2.01 亿元。
具体来看,13 起投融资事件中,有 9 起与医疗健康相关,1 起与人工智能相关,其余 3 起涉及算法优化、硬件开发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脑机接口产业联盟于 8 月份发布的《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2025 年)》提出,我国脑机接口企业总量已突破 200 家,这些企业广泛分布于 25 个省份。同花顺 iFinD 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27 日,脑机接口概念下的 A 股上市公司已有 42 家。
12. 英伟达财报疲软引发 AI 增长放缓担忧
当地时间 8 月 27 日,英伟达公布了其最新的财务数据,尽管公司的总营收和净利润均超出市场预期,但其数据中心收入却略低于分析师的预估。
数据中心业务是英伟达的核心增长引擎,Q2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56%,达到 411 亿美元,上年同期为 262.72 亿美元,市场预期为 413 亿美元。其中有 338 亿美元收入来自计算芯片(即 GPU 业务),73 亿美元来自配套的高速互联部件。由于 H20 芯片销售受阻,计算芯片业务反而较第一季度下降 1%,但游戏芯片录得增长。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数据中心是推动英伟达 AI 业务扩展的重要引擎,若其收入未能持续增长,可能会影响到公司整体的增长预期。
投融资
13. 相风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AI 气象模型研发商相风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算丰信息。相风科技成立于 2025 年,专注于 AI 气象模型研发与行业应用,致力于为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精准农业、智慧海洋、金融保险等领域提供全尺度、全要素、高精准的气象预测能力。
14. 影眸科技完成新一轮数千万美元融资
近日,3D 大模型公司影眸科技完成新一轮数千万美金融资,由蓝驰创投领投,字节跳动、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等老股东跟投,光源资本持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这是影眸科技今年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
行业报告 / 数据
15. 全球半导体营收将突破 1 万亿美元
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报告,全球半导体营收将从 2024 年到 2030 年几近翻番,规模超过 1 万亿美元。短期关键驱动来自生成式 AI 在云端与部分端侧设备的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来看,从企业与消费应用中的代理式 AI 走向物理智能,在未来十年推动自主机器人与车辆发展。基础设施的大部分价值将在更长周期内由 AI 价值链中的应用与 API 进一步释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