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电影 08-28
想复制张译,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你肯定还记得这个 " 五星杀手 " 吧。

9 年过去,表情包依然在不断传播。

现在。

《追凶者也》系列的的第二部来了,情况不太妙。

上映 6 天,票房 989.5 万,口碑也创曹保平生涯最低。

从去年爆剧《边水往事》薅过来的姐弟 CP(郭麒麟、齐溪),加上曹保平这个 " 影帝孵化器 ",到底为什么玩脱了——

脱缰者也

还是犯罪片。

尝试延续《追凶者也》的风格——荒诞,脱线。

但这次故事真的没圆回来。

先从影片的一个 BUG 说起,也就是故事的缘起。

很多人不理解——

为什么一个被误解送入少管所的男主(郭麒麟 饰),在父亲死后回家打算继承财产,明明急需这么一笔钱(否则就被追债的弄死了),其二姐(齐溪 饰)依然不愿意将遗产分给他?

甚至于,在他不顾亲情," 绑架 " 了自己的外甥后,二姐依然不松口?

这是电影没有说清楚的地方。

却是影片的核心。

从故事来看,很多人对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大概二姐觉得男主是混世魔王,不学好,骨子里厌弃。

就像影片中,男主阴恻恻地控诉着,成长路上的家庭情感缺位,对面的大姐(柳杨 饰),被吓得挑西瓜籽的手都崴了。

可手捏着 80 万的二姐,依然冷着脸不为所动:

这钱,你一分也别想拿到。

但这站不住脚。

且不说结尾二姐在父亲的坟前说,当时不愿意给 80 万,是怕弟弟挥霍。

单说自己的儿子被弟弟绑架后,她并没有去报警,反而遮遮掩掩,你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二姐是意识到自己的弟弟不可能做出多么凶狠的事的。

她对弟弟有着相对清晰的认知。

那么,是因为二姐贪财?

这在现实逻辑上或许行得通,毕竟这部片的人物设定就是 " 全员恶人 ",你说二姐不愿意分钱也合理。

可从她宁愿拿出钱来给自己的姐夫治疗 " 癌症 ",以致被骗。

以及后来的种种行为都表明——

她又不是个贪财的人。

于是,这样的矛盾让很多观众在看片时很费解,人们无法理解这样一个角色,更无法理解这些戏剧冲突产生的根源,甚至无法入戏。

这其实是曹保平做得比较差的地方。

但同时,Sir 也觉得,这却是曹保平真正表达的核心所在。

怎么说?

一个细节——

外甥屁子一直在写的一篇命题作文,《我的亲人》。

第一版,《我的妈妈》。

涌上心头的,不是妈妈与自己之间的感情,而是妈妈的地位,处长,一个强势的话事人。

父母的相互厌恶," 她讨厌我爸,我爸也讨厌她。"

然后,屁子写不下去了。

让他 " 哽住 " 的是什么?

或许他无法说清。

但他一定察觉到,自己在家中,处于受管制的地位:" 小孩子,是要听大人话的。"

是的,曹保平所探讨的,还是他一贯的主题——

家庭权力结构。

在这个家庭里,原先处于权力中心地位的是父亲。

影片的前提是,在男主初中的时候,他捡到了一块金表,警察找上来后,被父亲误以为 " 偷 ",被不由分说地送进少管所。

他的解释,无人理会;他的成长,无人在意。

这事很荒诞。

你说父亲真的没办法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吗?

或许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他不愿 " 父权 " 的形象被挑战。

于是只要是认定了的事,就没有反悔的余地。

错不错不重要,地位牢固最重要。

而父亲死后呢?

这个接棒父亲的角色,就交到了当处长的二姐手里。

就拿不给钱这事来说——

她不是不相信弟弟。

而是需要让弟弟先按照她需要的样子," 改过自新 ",并一点一点地把 " 好处 " 交给他,本质上,也是一种规训。

没错," 父权 " 其实不分男女。

在这个没有了 " 爹 " 的家,二姐马慧就是实际上的 " 爹 "。

她是父权的代表者,也是父权的执行者。

除了弟弟,全家人多少都在顺从着她。

大姐一家,看马慧脸色;儿子穿衣,被马慧安排;丈夫抢抚养权,也抢得低声下气的。

只有男主这一刺头,马慧没有降服,俩人一直处在对抗状态。

她不会听从男主的要求,因为一旦听从,便意味着缴械投降。

所以在 Sir 看来,这其实是一个与《涉过愤怒的海》的父亲老金,相互呼应的家长角色:

在大张旗鼓的爱的背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掌控欲。

《怒海》中有这么一场戏——

老金发现去世的女儿,生前受辱,他怒不可遏。

怒的是女儿被毁了?

不止。

或许,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名声被毁了。

我这辈子

不就活个闺女吗(为闺女而活)

这小杂种

我这一辈子毁他手里边去了

所以怎么说呢?

这部《脱缰者也》拍的确实不着调,与曹保平的所有电影都无法相提并论。

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

最关键的一点是,哪怕是在一个失败的电影里,我们依然能看到他的表达,和某些方面的坚持。

就像是结尾——

男主与二姐握手言和。

合家欢?

不。

因为男主,此时已经变成了傻子。

曹保平是想说,只有变成傻子,没有自我,才能在处处是刺的家庭中,毫无芥蒂地拥抱家人。

因为他已经不懂得,什么是芥蒂,只会成为听话的小孩(傻子)。

可一旦他露出清醒的苗头,比如听到二姐等人在嘀嘀咕咕,马飞说了一句话,大意是 " 别以为我不懂 "。

二姐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直到她确定男主没有威胁性,跟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她的笑容,才重新流淌了起来。

想到了什么?

《狗十三》。

在那部电影里,爱狗的李玩,终于吃下了狗肉,周围的大人,在惊讶之余,也松了一口气,赞叹着少女的 " 懂事 "。

少女与父亲、与家庭的裂痕,似乎得到了消弭。

但其实是她杀掉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向成人的世俗世界妥协。

《脱缰者也》的结局,也有这一意味。

当然,这样的片段式亮点并不能拯救整部电影,可当我们回看当下的国产片,你或许也会觉得它也很难得——

毕竟,现在的导演是越来越约束自我、收缩表达了。

他们总是会把自己藏在安全区,拍着类似的,不会出差错的电影。

这样的电影并不是不好。

但 Sir 想说的是,电影本就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如果连 " 创造 " 本身都按部就班,我们又谈何突破,谈何发展,谈何个性与价值呢?

很多人不进电影院,不正是因为当下的电影失去了它的独特地位了吗?

于是这一次。

Sir 看到曹保平还在坚持着,用荒诞的方式,表现荒诞的现实,还在进行一些不一定成功的尝试,说出一些不一定被接受的真实。

哪怕是玩脱了,Sir 也会觉得,总比没有棱角地拍一部流水线电影强。

曹保平身上的那根刺还没被拔掉。

光是这些。

我们就会继续期待他的下一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八宝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曹保平 郭麒麟 齐溪 遗产 癌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