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地方产出的方便面最多?
有人说是河南。
按省份统计,河南省的方便面产量占了全国的近三成,不过,这些产量分布在北起新乡、南到漯河的方便面产业带中。
如果范围缩小到市县的话,方便面产业最集中的地方,其实不在河南,而是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下面一个叫隆尧的县。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隆尧县这个地名,不过要说起今麦郎方便面,恐怕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了。
隆尧作为河北省的产粮大县,靠着龙头企业的带动,成了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
隆尧县正在耕作的农田
河北邢台市的隆尧县,一个主要靠种小麦的农业县,就算再加上做方便面,给人的感觉也 " 高端 " 不到哪儿去。
隆尧县的区域位置
然而,就是这个靠做方便面起步的小县城,却藏着一家中国民营 500 强的企业,诞生了中国方便面行业的首富,成了年产 140 亿份方便面的世界最大方便面生产基地。
就是隆尧人自己创立、在隆尧扎根发展,如今成了跟康师傅、统一平起平坐的隆尧本土品牌——今麦郎。
今麦郎,带动隆尧这个地处河北腹地的闭塞县城,成为了方便面产业的领跑者。
《2022 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今麦郎排在第 48 位,差点赶上了著名的老干妈。
2022 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前 50
在价值变化这一块,上榜的其他企业要么是负增长,要么最多是两位数的增长,而今麦郎的同比增长则达到了惊人的 126%,成了榜单中价值增速最快的企业。
今麦郎建在隆尧的生产基地,年产 50 亿份方便面。
加上其他地方的生产基地,今麦郎每年方便面的生产能力是 120 亿份。
每天处理小麦 5500 吨、年转化小麦 180 万吨的庞大规模,在全球同行业里排前六,国内排前三。
算上整个隆尧其他相关的企业,方便面的年产能更是高达 140 亿份。
简单地说,就是隆尧一年能给全国 14 亿人,每人做 10 份方便面。
因为这样的集中度和惊人产能,隆尧也成了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
今麦郎的方便面生产线,早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自动生产
由方便面带动起来的隆尧食品产业,年营收 170 多亿元,100 多家食品制造和配套企业,贡献了隆尧当地三分之一的利税,妥妥的支柱产业。
这还不算,因为今麦郎带动的整个食品行业,还捎带着让隆尧每年生产 19 亿只食品容器、32 亿个纸碗、350 亿个瓶盖……
这又让隆尧成了全球最大的纸容器和瓶盖生产基地。
今麦郎和隆尧方便面产业同时起步,短短 30 年时间,隆尧怎么从一个产粮大县成了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
这一切,还要从 30 多年前说起。
1992 年,中国台湾商人魏应州在天津成立了顶益食品," 康师傅 " 方便面开始在国内风靡。
在这一年,隆尧人范现国刚拿着开小作坊攒下的钱,和十几个人合伙成立了 " 天帅 " 集团,生产单晶冰糖。
康师傅的爆火让范现国看到了方便面的巨大市场,可合伙人却不同意做这个。
于是,1994 年范现国带着几个人自立门户,成立了华龙集团。这次他拿到了决策权。
一个日后能跟康师傅、统一平起平坐的方便面巨头诞生了。
在当时,康师傅和统一都瞄着城市市场,农村根本没得卖,只能见到一些杂牌,甚至包装都没有的方便面。
华龙一开始,就瞄准了农村市场这片空白区域,它的第一款方便面就叫 " 华龙面 ",主打一个便宜实惠。
" 华龙面,天天见 " 的广告,涂满了各地农村的墙上。
华龙方便面也迅速占领了农村市场。
早期的华龙面
价格便宜还好吃,华龙面年销售额很快就蹿上了 5000 万,成了河北、山西同行业的第一。
只用了 3 年时间,华龙方便面就从一个地区品牌,开始谋求更大的市场。
1997 年,华龙在 20 多个省建起了 600 多个销售网络,开始自己图谋占领长江以北方便面市场的计划。
这时,范现国的老乡王路山,还是华龙集团的在甘肃的一个代理商,他跟着华龙市场的一路高歌,赚了不少钱,也萌发了单干的想法。
1999 年,隆尧第二个搅动全国方便面市场的品牌诞生了。
熟悉老东家产品和套路的王路山,成立了中旺集团,用两块面饼的三太子方便面,迅速做成了当时农村市场和华龙一较高下的品牌,2000 年就把销售额做到了 1 个亿,2 年之后成了中国方便面的 5 强之一。
当年农村里三太子方便面的墙面广告
看到 " 双雄争霸 " 开展得如火如荼,隆尧县和周边的有钱人也纷纷加入方便面行业。
当时仅隆尧这一个县,就一下子冒出了四五家规模比较大的方便面企业。
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2002 年," 三太子 " 年销售额突破了 5 亿,而华龙已经成了年销售额超 25 亿、资产 30 亿的大型民营企业。
2000 年前后,华龙方便面销售额开始快速增长
这一年,范现国放弃了华龙这个商标,开始启用全新的品牌 " 今麦郎 "。
今麦郎跟全球方便面的老大日清集团合作,成为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制面企业,随后推出了新技术的方便面品牌 " 大今野 "。
王路山这边,他挖来了之前华龙的营销总监,开始跟 " 康师傅 " 合作,随后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非油炸方便面品牌 " 五谷道场 "。
换了新名字的今麦郎,销售额持续增长。
当时的五谷道场也很牛,2006 年也做到了 20 亿的年销售额,那一年王路山的中旺也以企业成长 2003% 的速度,登上了中国企业成长百强榜的榜首。
之后,虽然王路山的中旺集团因为盲目扩张等原因消沉了,但隆尧的方便面产业,和其他相关配套的产业链,却因为这 " 二龙相争 " 迅速崛起。
一个农民创建的企业,靠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从一个县城品牌成为全国方便面行业数一数二的存在,几乎靠一己之力带着隆尧县,成了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
今天外卖风头正盛,方便面行业却一片悲歌的情况下,今麦郎和隆尧方便面产业的未来如何?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国的方便面行业风生水起,营业额一度连续 18 年递增。
不过从 2013 年开始,方便面行业开始走下坡路。
原因很简单,2012 年是中国外卖兴起元年,这一年的 " 千团大战 " 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等平台的激烈厮杀,让方便面一下就从人们的速食食品名单中 " 失宠 " 了。
随着消费市场升级,还有对饮食健康、营养丰富均衡的考虑,方便面一度不再是许多人追求便捷饮食的必选项,甚至是可选项。
直到疫情期间,方便面行业才又有了反弹的迹象。
那这是否预示着,以方便面行业为支柱产业的隆尧和今麦郎,已经开始走向夕阳呢?
可能和很多人的认知相反,中国甚至全球的方便面市场,还一直增长。
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需求其实一直都在增长 图片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有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方便面的市场规模是 1039 亿元,2022 年则增长至 1823.8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312.3 亿元。
把方便面放在整个方便速食行业中来看,它也依然是顶梁柱。
2024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方便面在各类方便速食类别中,占据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39.63%,不仅是绝对的顶梁柱,而且市场份额比 2023 年提高了 3.14%。
方便面在方便食品中仍是绝对的主角
这也就是说,问题不是人们不爱方便面,而是今后的人们更喜欢什么样的方便面。
创新才永远是第一位的。
别觉得隆尧这种相对闭塞县城的企业是 " 土包子 ",其实回过头看,他们从一开始到今天,也是经历了一系列 " 主动 " 的转型。
如果说隆尧方便面行业创立之初," 三太子 " 的 2 块面饼、今麦郎的一袋半等产品是他们价低量足,攻占空白市场的举动,那后来的 " 五谷道场 " 和今麦郎的弹面,则标志着创新的阀门正式被打开。
在国内方便面三巨头中,康师傅和统一靠着几十年不变的红烧牛肉和老坛酸菜,增收不增利。
反而是跳出了传统方便面包围圈的今麦郎,在 "0 油炸健康面 " 的赛道上,向健康化要到了行业的新增量。
经过 10 年攻关、获得 31 项重大技术突破,今麦郎非油炸蒸煮面生产工艺成了世界领先的技术工艺,突破了非油炸方便面的诸多技术瓶颈。
也就是说,今麦郎在传统的油炸方便面之外,用创新的技术,开辟了一条 " 健康 " 速食的赛道。
全球方便面市场规模及增速
2022 年,今麦郎的这项新工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代表中国方便食品企业获得了 " 全球食品工业奖 "。
创新,从专利数量上也能体现出来。
康师傅的专利数是 210 项,统一的专利数 897 项,今麦郎则拥有 926 项专利,而且多是实用创新型专利。
虽然不是遥遥领先,但这似乎也能说明问题。
早在 6 年前,今麦郎就和亿滋、玛氏、百事、星巴克这几个国际顶级食品集团一同入选了 2018 年度中国 10 大创新食品公司。
2022 年初,今麦郎宣布完成 6 亿元融资,投资方是加华资本。
有媒体报道称,在加华资本眼中,今麦郎有望成为中国版的 " 雀巢 " 和 " 卡夫 "。
在 2022 搜狐财经峰会上,范现国说过,唯有开创新品类、新物种,才有未来。
哪怕是世界 500 强,都不可以懈怠。如果不再创新,就会被时代淘汰。
隆尧地处河北腹地的闭塞县城,方便面产业落户之初就是从自给自足的模式起步,这为隆尧方便面行业奠定了全产业链的基础。
隆尧县风光
在巨头的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奋起逆袭是被逼出来的,也因此创新成了刻在企业发展骨子里的 " 基因 "。
有了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隆尧的方便面行业才拥有了未来继续发展和不断兴盛的可能,打通从 " 国人粮仓 " 到 " 中央厨房 " 的产业升级之路。
✎
THE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