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9 日,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688235.SH,股价 278 元,市值 4281 亿元)A 股盘中股价达到 286.28 元,创历史新高。
消息面上,公司港股前一晚发布 2025 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 24.33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44.7%;净利润约 9560 万美元,同比扭亏为盈。
这期间,国内创新药板块经历了哪些调整?随着半年报披露期即将结束,多家外资投行纷纷发布研报,他们对中国创新药板块持何种态度?
美国是公司第一大市场,撑起上半年收入半壁江山
8 月 6 日,百济神州刚发布了 2025 年第二季度美股业绩报告,以及 A 股半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公告。8 月 28 日,公司发布的是港股 2025 年半年报,公司 A 股半年报预计在 8 月 29 日晚间公布。
尽管发布时间不一,但所有报告都指向同一个关键信息——百济神州首次实现半年度扭亏为盈。具体来说,今年上半年百济神州营业利润达 7.99 亿元,归母净利润达 4.5 亿元。
公司表示,此次实现盈利主要由于产品收入的大幅增长,同时费用管理推动了经营效率的提升。分产品看,PD-1 抑制剂百泽安(通用名:替雷利珠单抗)和 BTK 抑制剂百悦泽(通用名:泽布替尼)对销售增长做出主要贡献,后者是体现公司 " 国际化 " 定位的关键产品。
今年上半年,泽布替尼的全球销售额达 125.27 亿元,同比增长 56.2%,其中超 7 成收入来自美国市场,欧洲和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分别约为 15% 和 10%。在美国市场,泽布替尼的销售额连续两个季度位居 BTK 抑制剂市场首位,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43%。在同一段时间,竞品阿可替尼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5%,伊布替尼的销售收入同比减少 9%。
实际上,美国也是百济神州的第一大市场。根据公司港股在 8 月 29 日发布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美国市场、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51.86%、34.22% 和 11.14%。
根据《中国临床试验趋势与国际多中心临床展望》,近五年百济神州在全球总计开展 142 项临床试验,其中注册机构为美国的超过 60%。从开展国家 / 地区来看,其在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三个国家开展的临床试验位列前三,分别有 92 项、86 项、57 项。
百济神州全球自主研发和合作管线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创新药板块经历阶段性调整,未改变行业长期发展逻辑
8 月 8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报道了《百济神州首次盈利,股价却连跌 3 日 投资者为何对 " 创新药一哥 " 不满意?》。当时,有创新药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百济神州的最大挑战是维持业绩的高速增长。
但记者注意到,市场对百济神州半年报的反应变化,恰逢港股创新药板块经历阶段性调整—— 8 月至今,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月度跌幅为 0.64%,为今年首次下跌。
8 月(黄色框内),港股创新药板块经历阶段性调整 图片来源:Wind
一方面,今年以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从最低 1774.67 一路上涨至 7 月 29 日的 4041.17,累计涨幅达 127.71%,获利盘兑现需求强烈。
另一方面,创新药板块受到海外政策扰动。例如,当地时间 8 月 5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将首先对进口药品征收 " 小额关税 ",并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提高税率。
但从多家外资投行发布的研报以及百济神州近日宣布的合作看(详见《中国创新药收入新突破:收益权提前变现,百济神州揽入 8.85 亿美元》),短期调整并未改变中国创新药板块的长期发展逻辑。
作为最早看多中国创新药板块的外资机构之一,摩根士丹利在 8 月 26 日的研报中抛出 " 创新黎明 " 论断,认为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已迎来关键拐点,本土创新企业正不断推出可在全球市场商业化的 " 从 1 到 N" 疗法(基于现有技术框架的优化创新)。
研报估算,到 2035 年,美国和欧洲生物制药企业将面临累计 1150 亿美元的专利到期缺口,其中到 2030 年需填补的缺口达 400 亿美元,这样的行业格局正为中国填补创新缺口创造条件。
该研报还预测,受益于中国在药物研发领域的速度与成本优势,到 2040 年,全球研发回报率将提升 48%。到 2040 年,源自中国的医药资产占美国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药物的比例将从目前的仅 5% 提升至 35%,其在海外市场产生的收入预计将达 2200 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