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也许会出现只有一个人的独角兽公司。当然,一人公司,只是个比喻,可能是几个人或几十人,但可以创造出百亿或更高的价值。"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二届人工智能领导力论坛间隙,中欧 AI 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亿纬锂能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席教授方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者 | 李览青、实习生王罕
编辑 | 周炎炎
当生成式 AI 掀起新一轮智能变革,企业已经逐步从数字时代的组织架构走向 " 超级智能体 ",组织边界、决策机制、人才结构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 未来,也许会出现只有一个人的独角兽公司。当然,一人公司,只是个比喻,可能是几个人或几十人,但可以创造出百亿或更高的价值。"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二届人工智能领导力论坛间隙,中欧 AI 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亿纬锂能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席教授方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如今的 AI 技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赋能工具,而是未来 " 劳动大军 " 的重要部分,重塑企业组织形态和人机关系,从而颠覆传统商业的底层逻辑。
(中欧 AI 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亿纬锂能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席教授方跃)
AI 角色跃迁,从赋能工具到 " 同事 "
" 过去,我们把 AI 当作工具,现在它正在成为我们的‘同事’。" 方跃指出,AI 技术的价值正在经历从简单的 " 赋能工具 " 到 " 价值共创者 " 的跃迁。
他举例,目前最容易落地的 AI 应用是办公自动化、内容生产、编程和客服等领域。在这些场景下,AI 能够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ROI(投资回报率)等直观价值清晰可计算,因此最容易被企业高管和董事会接受。
然而,方跃强调,AI 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如果 AI 只是一个赋能工具,不值得我们投入如此巨大的热情。" 他指出,现在很多企业的 AI 应用面临的困境和数字化早期阶段类似,如果以 ROI 为标准来决定是否要落地应用,可能很难推动智能化进程。
他认为,企业要着眼未来进行投资,而非执着于优化过去。AI 将逐渐成为企业劳动大军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企业的 " 数字员工 "。" 未来,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将不仅仅是人类,而是由人类和 AI 共同组成的混合团队,AI 会成为价值创造的一部分。"
对于 AI 带来的业务风险隐患,方跃认为,目前 AI 员工的角色定位依然是助理、顾问,是一名优秀的执行者,需要人类员工承担监督责任,但当未来技术与系统发展到足够成熟、风险极低的阶段,AI 也有望成为决策者、沟通者甚至组织领导者。他提示,在 "AI 领导者 " 出现之前,不仅需要重视 AI 的能力边界拓展,更要关注 AI 价值观的边界是否符合人类价值观。
企业组织形态颠覆," 一人独角兽 " 企业出现
对于企业而言,AI 将颠覆传统的组织形态。
方跃预言,AI 技术的普及将催生 " 一人独角兽 " 企业。" 一个人背后可能带着 100 个 AI 模型,整体能力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大型团队。" 他形容这种企业形态为 " 超级个体 ",其竞争力来源于 AI 的强大能力,而非传统的人力资源规模。
与以往的数字化转型相比,方跃认为,组织形式 "AI 化 " 的进程既有延续也有变革,其中变革体现在认知与组织架构两方面。
" 虽然 AI 技术变革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商业模式、客户需求、监管环境、竞争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都将被淘汰。" 以亚马逊为例,方跃提到," 卖书 " 是亚马逊起家的传统业务,但亚马逊基于互联网生态,以全新的线上平台模式进行书籍销售,这是认知层面的变革。" 一方面,企业需要理解这种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企业需要将现有的能力与变革相适应,并有效执行升级既有能力。" 方跃表示。
" 当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首先考虑的防范风险,因此动作会变得迟缓,决策环境也变得复杂。" 在组织架构层面,方跃认为企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通过 " 放权 " 来获取竞争优势。AI 会带来 " 去中心化 "。
在技术浪潮快速迭代的当下,方跃指出,给企业提供的机遇窗口期越来越短暂。" 从传统经验来看,当新技术来临时,不用着急行动,可以等行业成熟后再跟进。但在当今技术变化如此迅速、市场和客户都愿意积极拥抱新技术的环境下,所谓的‘独角兽’企业,其产生速度与数量都将远超以往。" 他强调,企业不应盲目追逐技术解决方案,而应当投资有望改变行业竞争态势的商业项目。
方跃认为,未来企业的组织架构变革或将出现两个 " 极端 ":一方面,背后拥有强大 AI 团队的小型企业,在 "AI 员工 " 的助力下,将通过高效与能力升维挑战传统巨头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大型企业也将通过 AI 实现内部协同的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决策效率和运营敏捷性。
" 这两种情况不是非此即彼的,未来可能会长期并存。" 方跃表示。
人类智慧与 AI 能力形成协同竞争
在 AI 能力日益强大的背景下,在企业组织架构中的人类,未来的角色将如何定位?
" 我们必须要和机器算法进行‘差异化竞争’,产生‘互补’。" 方跃认为,在任务执行的速度、一些识别和记忆力等方面,机器算法都占据一定优势,而未来人类的核心价值将体现在价值判断、战略决策和创造力等方面。"AI 擅长执行,但决定‘做什么’和‘为什么做’的,仍然是人类。"
他以编程为例,AI 可以快速完成代码编写,但 " 编什么程序、达到什么目的 " 需要人类来定义。" 未来,人类可能更多扮演‘导演’的角色,而 AI 则是‘演员’。" 方跃认为,人类会逐步将大量 " 执行 " 让给机器算法,把更多时间放在 " 定义和管理价值 " 上。
方跃表示,为了更好推动人机协同,企业需要建立适应 AI 时代的激励机制和管理体系。" 如何考核一个‘数字员工’的绩效?如何激励人类员工与 AI 协同?在 AI 辅助下董事的决策权将如何变化?这些都是全新的课题。"
"AI 和人类员工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人才。" 方跃认为,企业在人才培养时需要重视技术和人才的融合,让知识迭代、模型训练、人机协作在场景应用中形成闭环。
站在教育机构的角度,方跃也分享了他对 AI 时代人才教育的思考。他表示,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培养 " 标准化人才 " 为目标,而 AI 时代需要的是 " 能够与 AI 协同和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
他建议,教育机构应尽快调整课程设置,将 AI 素养纳入核心能力培养。" 未来的求职者,不仅要展示个人能力,更要展示其与 AI 的协同能力。" 他甚至设想,未来可能出现 "AI 劳动力市场 ",企业直接雇佣经过训练的 AI 模型,而非传统意义上的 " 员工 "。
"AI 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企业必须主动拥抱变革。" 方跃强调,AI 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 谁能率先完成认知、结构和机制的变革,谁就能在 AI 时代占据先机。" 他预测,最有可能成为首批 " 超级智能体 " 的应有两类企业,一是 AI 原生企业,二是 All in AI 的先锋企业。
他最后提醒,AI 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类,而是让人类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有价值的创造性工作。人类肩负着 " 培养和管理 "AI 的重任,就像企业人力资源部培养和管理人类员工一样。"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人类智慧与 AI 能力的协同竞争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