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婷
在 AI 和消费的驱动下,阿里巴巴迎来三年来最快的节奏。
8 月 29 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 2026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剔除已出售业务影响,集团整体收入同比增长 10%,净利润大涨 76%,超市场预期。业绩发布后,美股阿里巴巴 ( BABA.US ) 收涨 12.9%,报 135 美元,创 3 月 19 日以来收盘新高。
支撑这份成绩单的,是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上任以来反复强调的 " 两大战略 ":AI+ 云与大消费。前者在资本开支和技术突破上的持续加码,推动阿里云收入加速至三年来最高的 26% 增速,AI 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后者则通过闪购与即时零售的推动,带动淘宝 APP 月度活跃消费者在 8 月前三周同比增长 25%。
这份财报向外界释放出两个信号。首先,阿里在 AI 领域的高额投入正逐步兑现,千亿级的基础设施和产品研发,正在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收入与生态优势。国际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更是将阿里云评为 AI 云市场 " 领导者 ",它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科技公司。
与此同时,饿了么、飞猪与淘天的联动,让即时零售迅速走上主舞台。至此,即时零售不再只是一个补充业务,而是在电商竞争中开辟出新的入口和增量空间。
在吴泳铭看来,AI 与消费的结合不仅是阿里新的增长曲线,更是关乎未来十年的战略筹码。" 面向未来,我们将围绕大消费和 AI+ 云两大战略重心继续坚定投入,把握历史机遇,实现长期增长。" 他在财报会上强调。
这意味着,阿里正在试图用 AI 构筑新的技术壁垒,同时以即时零售重新定义电商格局。
图源:图虫创意
千亿投入 AI
2026 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几乎把季度资本开全部砸进了 AI。重金之下,云业务跑出了三年来最快的节奏。
阿里巴巴公布的 2026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在 AI+ 云上的资本开支达到 386 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在 AI 基础设施与产品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已突破 1000 亿元。
财报显示,AI 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本季度更是首次占到阿里云外部商业化收入的 20% 以上,成为驱动阿里云业务加速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阿里云整体收入同比增长 26%,创下三年来的最高增速。
在技术突破上,阿里延续了高频迭代的节奏。通义大模型本季度实现 "N 连发 ",先后推出千问 3 非思考基础模型、推理模型、AI 编程模型 Qwen3-Coder,以及视频生成模型 Wan2.2,均登顶全球开源榜单。8 月初发布的文生图模型 Qwen-Image 更是在上线当天拿下 Hugging Face 榜首。阿里还在 8 月 22 日发布了 Agentic 编程平台 Qoder,利用智能体实现 AI 自主研发,被视为 AI 驱动软件开发的全新探索。
在基础设施层面,阿里正大规模扩张云和 AI 的底座。今年以来,阿里云已在北京、上海、杭州,以及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迪拜和墨西哥新启用 8 个 AI 与云数据中心,年底预计扩展至 30 个地域、95 个可用区。这意味着阿里不仅要满足国内 AI 需求,更要在海外市场正面迎战全球云计算巨头。
行业层面,全球云厂商正在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竞赛。微软、亚马逊等巨头同样大幅拉高资本开支,以满足生成式 AI 的爆炸式需求。与他们相比,阿里的打法是 " 全栈式 ",从算力、平台、模型到应用,形成端到端的覆盖。
具体到落地层面,高德地图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 AI 原生应用 " 高德地图 2025",让导航不再只是路径选择,而是 " 空间智能 " 的综合入口。钉钉完成 AI 升级,发布全球首个以 Agent 驱动的工作信息流 " 钉钉 ONE",探索下一代工作方式。淘宝方面,6 月上线百亿参数大模型 RecGPT,测试显示用户加购次数和停留时长均提升超 5%。AI 正成为阿里各条业务线提升效率和体验的共同抓手。
业务应用和跨国合作,把 AI 推到更广阔的舞台。8 月,阿里与 SAP 宣布战略合作,阿里云将成为 SAP 在中国的全球云计算合作伙伴,同时双方将在通义大模型上展开企业级 AI 升级。这意味着,阿里 AI 能力正逐步走向跨国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为其长期的商业化潜力提供新支点。
从财务数据到技术突破,从基础设施扩张到跨国合作,阿里正在用千亿级别的长期投入,兑现 "AI+ 云 " 增长曲线的承诺。
3 年内实现万亿交易增量
即时零售正在成为电商平台新的必争之地,美团、京东等也在加码,行业竞争迅速升温。在此背景下,阿里大消费平台的雏形,已在整合的速度里显现。
本季度,淘天、饿了么、飞猪完成战略整合,正式组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统一大消费平台的入口和流量。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阿里的即时零售业务收入为 147.78 亿元,同比增长 12%,主要得益于淘宝闪购所带来的订单量增长。
数据的拉升之外,更深层的变化出现在用户黏性上。会员运营已成为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点,行业普遍认为跨场景打通是下一阶段的关键。
会员体系方面,淘宝上线 " 大会员 " 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高德的权益,覆盖衣食住行全场景。88VIP 会员数已突破 5300 万,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
财报分析会上,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 CEO 蒋凡介绍称,闪购显著带动淘宝电商业务,用户规模和活跃度持续增长,可以在长期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前提下,对平台整体产生明显正向经济收益。他预计未来三年内随着百万品牌门店入驻,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实现 1 万亿交易增量。
即时零售的逻辑,不只是快,而是能带来新增流量。行业人士指出,即时零售正在重塑货架电商的流量结构,让平台和商家的增长逻辑发生根本改变。
蒋凡在会上坦言,外卖行业从一家独大到多平台参与,让商家和消费者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长期对行业一定是有利的,在这个过程中平台真金白银投入,创造了超过百万的直接就业,推动行业变革的同时,也促进消费和经济。
图源:淘宝闪购
与此同时,阿里在消费领域的资金投入也在放大。今年 7 月,集团宣布追加 500 亿元资金用于消费业务的升级与扩张。
蒋凡表示,淘宝闪购在订单规模、用户规模、商家供给和运力等方面均超出预期,外卖到家订单已行业领先,淘宝闪购在规模和心智上的阶段性目标已经超预期实现,长期将在效率上实现行业领先。
在盈亏平衡上,蒋凡表示,短期通过物流和补贴效率提升,用户订单结构优化,预计在保持消费者当前优惠投入的情况下,UE 亏损可以缩减一半。
单点爆发只是开端,全盘协同才是战略落点。除了即时零售,盒马、高德、阿里健康等业务在本季度的经营效率均持续改善,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19%,接近盈亏平衡。
可以看到,阿里在大消费战略上的打法,已经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域融合。闪购与即时零售的阶段性成功,不只是拉动了用户数据的短期修复,更重要的是在行业竞争格局中重新确立了淘宝的存在感。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蒋凡在发言中多次提到 " 心智 " 一词。在补贴战和价格战之外,即时零售给了阿里一个新的差异化入口。
随着消费投资的持续加码,阿里正在尝试用即时零售重塑电商竞争的逻辑:不仅比谁货多价低,更比谁能在最快的时间、最广的场景中满足用户需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