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包括小米、荣耀、顺丰。
作者 | 刘俊群
编辑丨刘钦文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 4560 篇原创
本文约 3803 字,阅读时长约 8 分钟
一部新手机从首次开机便开启二手生命周期。但在循环经济加速的今天,旧产品正通过电商平台持续焕发 " 新生 "。与此同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资本对赌,也正在这个行业悄然上演。
" 我现在的小米手机就是在二手交易电商平台买的,9 成新,但价格是新品的一半,划算又方便。" 北京市海淀区市民王女士就表示,像她这样的消费者正逐渐增多,推动了中国二手交易市场的快速成长。
2016 年成立的闪回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闪回科技 "),正是这条赛道上的重要选手。该公司靠回收和销售旧手机起家,如今估值约 24 亿元,它已于近期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此前 2024 年 2 月和 9 月的两次尝试均以《招股书》失效告终。而根据其 D 轮融资协议,公司必须在 2025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合格上市,否则将触发投资者赎回条款,面临近 8 亿元的巨额偿付压力。
来源:罐头图库
闪回科技背后站着小米集团、顺为资本等知名投资方。然而光环之下,公司至今仍未实现盈利,2024 年营收 13 亿元却持续亏损。同时,在黑猫投诉、小红书等平台上,也不乏用户对其 " 恶意压价 "" 以次充好 " 等评价。
靠卖旧手机年入近 13 亿
平均 991 元 / 台
据《招股书》显示,按 2024 年回收和售出二手手机的交易总额计算,闪回科技均位列行业第三,市场份额均为 1.3%。
公司以 " 闪回收 " 和 " 闪回有品 " 两大品牌为核心,业务覆盖手机回收、二手销售及相关增值服务,公司业务的操作过程是,先回收二手消费电子产品,随后再将其通过自有平台及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出去。
来源:小程序 截图
同时,公司线下布局也正在推进。2023 年 9 月与 12 月,公司在深圳以 " 闪回有品 " 品牌开设两家线下门店,探索实体零售场景中的二手电子产品回收与销售。据《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进一步探索商业可能性,以在未来开设更多品牌零售门店。
截至 2025 年 8 月,闪回科技合作门店超过 17 万家,覆盖全国多个省市,累计服务消费者超千万人次。
但规模并未带来盈利,2021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收从 7.5 亿元增至 12.97 亿元,但四年累计亏损却超过 3 亿元。2025 年上半年营收 8.09 亿元,亏损仍有 2463 万元。
按产品划分,二手手机的销售为闪回科技贡献了营收的大头。2022 至 2024 年,该业务收入从 8.56 亿元升至 12.31 亿元,占比从 93.2% 提高至 94.9%;销量从 105.7 万台增至 124.3 万台,平均售价从 656 元 / 台涨至 991 元 / 台。
同期,公司销售其他二手电子产品的收入分别为 0.45 亿元、0.9 亿元和 0.47 亿元,占比从 4.9% 降至 3.6%。
2025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二手手机的收入为 7.73 亿元,占比进一步升至 95.5%;销售其他二手电子产品的收入为 0.27 亿元,占比 3.4%。
来源:《招股书》 截图
盈利难背后是销售成本的快速上升。2021 至 2024 年,该成本从 6.88 亿元涨至 12.35 亿元,2024 年几乎与营收(12.97 亿元)持平,导致毛利率从 8.2% 下滑至 4.8%。2025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小幅回升至 6.3%,但仍显著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比如 2024 年,同行业的万物新生(爱回收母公司)的毛利率近 20%。
对此,闪回科技将毛利率下降归因于行业竞争:公司不得不提高回收报价,以从主流手机品牌处获取二手货源。其同时承认,闪回科技无法保证日后能够维持或提高毛利率。若无法维持或提高毛利率,公司业务、增长前景、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采购方面,2022 至 2024 年,公司通过 " 以旧换新 " 渠道采购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主要为手机)约 117.3 万台、150.5 万台和 128.6 万台,对应采购金额约 6.59 亿元、8.39 亿元和 10.36 亿元,逐年上升。其中,2024 年采购数量下降但金额上升。
2022 年 -2024 年,公司净流动负债分别为 3.36 亿、6.31 亿和 7 亿元,主因赎回负债增加。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净流动负债达 7.22 亿元,总负债净额 7.13 亿元。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2022-2024 年分别为 -4373.6 万元、-4777.4 万元和 -1844.9 万元,2024 年较 2023 年显著收窄,2025 年上半年转正至 4371.8 万元,同比增长 233.62%。
对于本次 IPO,闪回科技表示,将用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能力以及升级公司的基础设施;加强与公司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以及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及将业务扩张至市场潜力更高的销售渠道以稳定增加公司的销量及利润率。
供应商包括小米、荣耀和顺丰
公司曾被投诉 " 压价 "
二手电商的盈利本质是赚差价,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二手交易电商平台属于双向交易模式,回收交易和二次销售的差价成为平台的利润,为了利润最大化,需要保证回收价格最低和售价最高。
闪回科技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从供货渠道看,《招股书》显示,闪回科技二手手机的获取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分别是以旧换新、闲置回收和企业客户。其中,以旧换新是公司二手手机主要来源,2024 年占消费电子商品采购总值的比例为 92.5%。
当消费者在手机品牌店、运营商门店或线上商城参与以旧换新时,闪回科技通过内置的 " 闪回收 " 系统接收旧机,并为合作方提供检测、定价等技术服务。
公司供应端高度依赖上游合作伙伴。2022 年 -2024 年,上游合作方给闪回科技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供应量分别为 173.7 万台、240.7 万台和 180.5 万台。除此之外,闪回科技还需支付推广服务费及销售佣金。这类费用在过去三年始终维持在营收的 6% 以上,2024 年达到 9810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前五大供应商中出现小米和荣耀的身影。
据《招股书》信息,合作伙伴 A(采购占比 41.5%)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以物联网平台连接的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与智能制造公司,并于联交所上市,与小米集团(1080.HK)情况一致。合作伙伴 J(采购占比 8.7%)注册于深圳,注册资本达 322 亿元,符合荣耀的业务特征。
2025 年上半年,顺丰也进入前五大供应商名单,主要提供配送及物流服务,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为 0.7%。
《招股书》同时提示,上游供应渠道的稳定性对公司的转售业务至关重要。若与这些合作伙伴的业务关系恶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采购完成后,在销售端,闪回科技将经过功能测试的二手手机通过自有及第三方平台出售给消费者或企业。公司主要依靠 " 闪回有品 " 移动应用和微信小程序,同时与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及直播渠道合作。
《招股书》显示,2022 年 -2024 年,公司通过销售平台销售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收入占比均超九成,表明其业务高度面向 C 端消费者,这也意味着用户口碑对其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也有消费者认可其产品性价比。北京市海淀区的张女士还表示,2023 年,自己曾用过 " 闪回有品 " 为母亲买过一部小米 10,当时花了不到 700 元。她认为, " 闪回有品 " 品牌下的手机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在小红书、黑猫投诉等平台上,也有消费者对于 " 闪回收 "" 闪回有品 " 等品牌提出质疑,包括手机回收检测后恶意压价、手机疑似被掉包、购买二手机以次充好等问题。
在小红书上,有博主分享道,自己的三星手机打算在闪回收上进行二次销售。闪回收方面当面检查时,(三星手机)无划痕。但质检时,(闪回收方面)发现手机侧面有划痕,并要求扣除 500 元。该博主认为,闪回收有恶意压价的情况。
来源:小红书 截图
对此,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永俊表示,压价属于合理行为。二手电商交易平台与消费者本身就存在一个冲突点。平台要保持适当的利润,才能生存发展。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二手产品的价格卖得越高越划算," 恶意压价 " 也有可能是消费者本身对价格的期望值过高。
不过,当前二手电子产品的检测、评级、定价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闪回科技表示,尽管已利用 AI 分级及定价技术,但也无法保证对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定价反映该等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实际或公平值。
庄帅也认为,二手产品属于 " 孤品 ",市场本身没有持续性,很难出现价格标准。但从二手交易市场来看,供求与价格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如若遇到二手交易电商平台 " 恶意压价 " 的行为,消费者不满商品回收价格,可以选择用脚投票。
更进一步看,压价还会反过来影响平台的收益。庄帅认为,目前来看,还是要留给市场检验:回收价格太低,就很难回收到更多的二手商品,平台也就没有商品可以出售。从而影响收益,会倒逼平台提高回收价格。
身背对赌协议
股东小米出钱又出人
在冲刺 IPO 之前,闪回科技已完成多轮融资。
《招股书》显示,2018 年公司获得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近亿元的 A 轮投资;2019 年获清桐资本 B 轮融资;2020 年完成由赣州市赣悦基金投资的 B+ 轮;2021 年又先后引入深圳担保集团、同创伟业及深智城等投资的 C 轮。
2023 年 12 月,就在递交《招股书》前夕,闪回科技还完成了由安吉县财政局投资的 800 万美元 D 轮融资。投资方获得公司 2.33% 的股权,目前,闪回科技估值约 24 亿元。
但这笔融资附有明确的对赌条款:公司须在 2025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合格上市,否则将触发回购条款。尽管原定的 2024 年底期限经投资者同意延后一年,但公司压力并未减轻。
毕竟 2024 年 2 月和 9 月,闪回科技已两次递表失效。若此次再度闯关失败,投资者赎回权将自动恢复,公司须偿付近 8 亿元的赎回负债,而其账上现金及等价物仅 1.198 亿元。
从股权结构看,上市前创始人刘剑逸通过 ShanHuiShou BVI 持股 32.47%,通过梦工园旗下 MGY Wisdom BVI 持股 10.97%,合计控制超过 43% 股权,为公司实控人。机构股东中,顺为资本通过上海闻微持股 3.99%,小米通过上海骄锃持股 6.99%。
《招股书》显示,刘剑逸毕业于江西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曾在天音控股旗下深圳易天移动数码连锁公司(下称 " 深圳易天 ")担任运营商总监长达 9 年。2015 年他进入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行业,出任回收宝科技监事,次年与深圳易天的余海容、何小敏等老同事共同创立闪回科技。目前余海容任 CEO,何小敏任首席生产官,核心团队具备深厚的行业共事经验。
而小米也不仅是重要股东,也派出前战略投资部合伙人蒋文担任闪回科技的非执行董事。蒋文曾于 2014 年至 2025 年 1 月任职于小米,负责投资规划,后转岗生态链部门主管,2018 年起就入驻闪回科技董事会,担任董事一职,主要提供战略建议与监督。
尽管有产业资本加持,但对于闪回科技冲刺 IPO,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还提示到,综合来看,尽管闪回科技在手机回收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但其持续的亏损、及经营现金流的持续净流出,都表明公司的上市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在考虑投资时,需要仔细评估这些风险因素。
你用过 " 闪回有品 " 等二手交易电商平台吗?体验感如何?评论区聊聊吧!
© 野马财经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