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概念股正经历从 " 故事驱动 " 到 " 兑现为王 " 的转折。前期市场对几乎所有相关公司给予高溢价,但随着行业进入 " 商业化验证期 ",投资逻辑正从炒作预期转向检验业绩兑现能力。
这个财报季,成为甄别 " 真成长 " 与 " 伪繁荣 " 的关键窗口。
对科技投资者而言,广撒网的阶段正在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对 " 能落地、能盈利 " 的优质标的的筛选。去建立覆盖重点 AI 龙头的财报跟踪框架、梳理标的变化,变得十分关键——特别是关注能在垂直行业(如医疗、金融、制造)形成规模化商业应用的企业。
财报中的哪些数据应该成为核心观察点?
财务数据:关注营收增速、利润结构和投入产出比,看造血能力;
运营数据:落地场景、客户复购率、收入贡献比重,检验是否形成可验证的闭环。
本文将以创新奇智为例。
一、关键的财务数据与运营数据
创新奇智的上半年财报有几个关键信号:
1、业绩恢复 + 质量改善:从 " 能讲故事 " 到 " 能看兑现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6.99 亿元,同比增长 22.3%;毛利 2.45 亿元,同比增长 26.7%;综合毛利率提升至 35.0%,创下近六年新高。经营亏损由 -1.91 亿元大幅收窄至 -6219 万元;经调整净亏损由 -3741 万元收窄至 -668 万元,收窄幅度高达 82%,首次逼近 " 百万级 " 区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 -840 万元,十分接近平衡点;账面现金近 10 亿元,整体无净负债。
这是一组典型的 " 增长 + 提质 " 组合:营收提升,毛利改善,亏损收窄,现金流趋稳,显示出产品定价能力与交付效率的同步优化。
以上这几个数据非常重要。大多数 AI 企业仍深陷 " 增收却增亏 " 的困境:依赖补贴与低价抢市场,投入巨大、回报缓慢,亏损不断扩大,只能依靠融资续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奇智能展现出真正的 " 自造血 " 能力,财务结构稳健,抗风险能力强,不依赖外部输血,具备较大的稀缺性。
2、结构优化:制造主航道更 " 稳 ",高附加值业务占比抬升
上半年,"AI+ 制造 " 收入占比升至 79.5%,同比继续提升,主赛道更集中,有利规模化复制与口碑扩散;能源电力等工业纵深场景占比亦在提升。
根据业绩沟通会,上半年软件与服务收入占比首次过半。相较于 " 项目型 " 业务,该类业务通常复购与粘性更强,收入 " 可持续性 " 更高,边际成本更低,这意味着更稳健以及更高的盈利弹性。
客户结构上,上半年创新奇智有 337 个付费企业用户,创历史同期最佳水平,其中制造业客户有 281 个,占到 83.4%;整体累计客户 1462 家,约为 3/4 左右是制造业客户。
3、商业化推进的 " 硬证据 "
今年公司明确提出的 " 一模一体两翼 " 战略。一模:AInnoGC 工业大模型作为技术核心;一体:AI Agent 平台驱动智能体应用;两翼:工业软件与工业机器人(具身智能)为主要落地场景。
目前,奇智孔明 AInnoGC 工业大模型已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成为青岛市首批获得备案的大模型。AI Agent 平台发布并已在设备运维、生产数据分析、智造实训等落地;ChatCAD 从试验迈向应用;ChatRobot 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完成多项核心系统优化。
这些举措都是公司正从 " 可用 " 走向 " 好用 " 的关键台阶。
一句话来总结:创新奇智基本符合 " 商业化验证期 " 强调的三条线:好用(产品力)、愿付费(场景闭环)、能兑现(财务指标)。
二、技术与生态共建:工业场景壁垒已成,护城河效应显现
在技术积累与生态布局上,创新奇智已逐步构筑起以工业 AI 为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壁垒。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 1394 项,其中发明专利 1145 项,已确权 407 项,专利数量位居上市 AI 企业前列。
市场地位方面,根据 IDC 发布的《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 2024》报告,创新奇智在激烈竞争中跻身第七,仅次于 BAT、商汤与智谱,是唯一聚焦工业领域进入榜单的厂商,排名甚至超越昔日 "AI 四小龙 " 企业中的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和旷视科技。在 AI Agent 领域,创新奇智亦获评为企业级 AI Agent 应用技术厂商,并被中国信通院 " 智能体产业图谱 " 收录为工业代表厂商。聚焦工业、Know-how 深、场景闭环强,是可持续的差异化。
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创新奇智借生态合力加速落地。
在工程设计软件领域,2025 年 3 月,创新奇智与全球基础设施工程软件巨头 Bentley 达成战略合作,开启 AI 大模型与工程设计软件融合的新篇章。
8 月 26 日,双方进一步携手推出基于多模态工业大模型的生成式 AI 设计产品—— iPID(智能工艺管道与仪表流程图)。iPID 面向石化、冶金、电力、制药等行业,具备多格式图纸解析、图文混合信息识别、连接关系智能抽取、未知符号智能识别、端到端结构化输出等能力,旨在把 " 静态图纸 " 转为 " 可计算的智能 PID"。
生态协同的布局同样延伸至工业机器人领域,创新奇智以 " 打造机器人大脑 " 为使命,向 "AI+ 工业硬件 " 迈出实质步伐。
6 月,公司宣布与库卡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 AInnoGC 工业大模型合作开发新一代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及专业领域机械臂,并推动标杆项目落地与市场协同。
同月,创新奇智还与服务机器人领军企业擎朗智能达成合作,成立 " 工业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 ",联手推动 ChatRobot 工业具身智能技术与泛工业场景落地。目前两者已共同申请多项发明专利,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工业场景中的动态响应能力。
在智能体应用层面,创新奇智也迅速布局金融服务与出海。公司已与阿里钉钉、亨利加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动 AI 大模型、智能资产管理与协同平台技术在金融服务场景的创新应用,并以香港为跳板拓展国际市场。
有分析师指出,在 AI 大模型进入产业落地阶段时," 单点技术突破 " 不再足够,生态协同成为规模化和商业化的关键。生态化叙事契合 "AI+ 产业 " 的政策导向,也回应投资人对 " 增长可持续性 " 的关注。
资本市场层面,管理层亦释放了信心。5 月,公司董事会授权最高人民币 1 亿元的回购计划,用真金白银传递对长期价值和股价流动性的支持。
从财报来看,这似乎不仅是 " 能讲故事 " 的公司,更是一家逐步兑现商业价值、护城河开始显形的 AI 企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