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商业评论 09-01
寒武纪成A股“股王”,学霸陈氏兄弟如何缔造传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寒武纪逆袭 A 股,陈氏兄弟携技术抓机遇还是靠泡沫冲上风口?

2025 年 8 月 28 日,A 股市场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寒武纪以 1587.91 元的收盘价成功超越贵州茅台,荣登 "A 股第一高价股 " 的宝座,完成了 " 股王 " 之位的交接。

这家 2016 年才成立、2020 年登陆资本市场的芯片行业独角兽企业,2024 年的财报显示,还背负着约 5.3 亿元的净亏损;然而仅仅半年之后,在 2025 年上半年,寒武纪便成功逆袭,实现了 10.38 亿元的净利润。凭借这一耀眼的表现,寒武纪不仅被市场赋予了 " 中国的英伟达 " 的称号,其超 6200 亿元的市值更是震撼了中国资本市场。

寒武纪首次闯入媒体的视野是在 2022 年 12 月。当时,美国相关部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寒武纪等 36 家中国芯片企业和研发机构列入 " 实体清单 ",并实施出口管制等制裁措施。在那一年,寒武纪的股价一直在 50-70 元区间徘徊,甚至一度跌至 46 元的低谷。但 2023 年初 ChatGPT 的横空出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热潮,这一契机让寒武纪的股价一路飙升,一度涨至 270 元。

图源:寒武纪公众号

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寒武纪又实现了惊人的飞跃,成为 A 股 " 股王 "。多家财经媒体对此评论指出,这一转变绝非仅仅是单一企业的成长奇迹,更是时代变迁的标志性事件。折了射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前所未有的认可与热情,也充分印证了硬核科技领域所蕴含的巨大成长潜力。随着企业关注度的急剧攀升,其创始人——拥有中科大博士头衔的陈天石和陈云霁兄弟,也逐渐走入各界的视野。

登顶 A 股 " 股王 ",这对江西亲兄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寒武纪的未来是否能坐稳 A 股王者的交椅呢?

江西亲兄弟,拿下千亿市值

要深入了解寒武纪,就必须先认识这家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来自江西的亲兄弟陈天石和他的哥哥陈云霁。兄弟两人分别于 1983 年和 1985 年,出生在江西南昌,他们的父亲是江西省电力实验研究所的工程师,母亲则是南昌市八一中学的历史老师。而陈天石与陈云霁自幼便是远近闻名的 " 神童 ":5 岁的陈云霁便能熟练背诵乘法表,9 岁小学毕业,14 岁就顺利踏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门,24 岁博士毕业,25 岁担任国产芯片龙芯的主要架构师。

寒武纪创始人陈云霁和陈天石

弟弟陈天石同样毫不逊色,16 岁时也成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后来考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深造,逐步成长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也正是在他晋升为博导的这一年,兄弟二人看到了 AI 芯片领域的未来潜力,决定携手创业,联合创办了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兄弟二人的 " 学霸 " 特质早已深入骨髓,且形成了鲜明的互补优势:哥哥陈云霁性格外向大胆,对技术探索有着强烈的冲劲,刚进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一头扎进了芯片设计这一技术密集、难度极高的硬核领域;弟弟陈天石则性格沉稳谨慎,更擅长深度思考与理论突破,研究兴趣偏向人工智能算法与智能领域,致力于为 AI 技术赋予 " 灵魂 " ——即更高效的底层算法支撑。正是这样一对性格截然不同但技术能力高度互补的兄弟,在日后的创业道路上相互配合,成功打造出了中国芯片领域的标杆企业。

白天求生存,晚上求发展

2010 年,那时英伟达还在专注于游戏显卡的研发,AI 芯片尚未成为市场主流方向。陈氏兄弟凭借日常频繁的专业交流,敏锐地捕捉到 AI 技术未来对专用芯片的需求,大胆提出了设计一款 AI 芯片的构想。然而,这一超前想法在当时的业界看来过于 " 异想天开 ",甚至遭到了不少质疑与嘲笑,他们连申请 20 万元课题经费以验证想法的请求都未能获批。

命运的改变源于 2014 年,陈云霁在采访中有一句话,说他们的研究是 " 白天求生存,晚上求发展 ",实际上对于智能芯片的研究,兄弟二人就是从周末晚上这些空闲时间开始的。那一年,陈天石发表的一篇论文,在全球首次提出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一举斩获了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顶级奖项 Micro 最佳论文奖,成功打破了美国在该领域长达 50 年的垄断局面,为中国在 AI 芯片底层架构领域赢得了重要话语权。

陈天石 图源:寒武纪科技

正是这一关键技术突破,为后续寒武纪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6 年,寒武纪公司正式宣告成立,有意思的是两人在寒武纪也各有侧重不同的角色。陈云霁在公司职务上更偏研究,思考技术路径相关的部分,担任寒武纪的首席科学家。

陈云霁在一次采访中说:" 我性格偏外向、胆子大,喜欢做一些天马行空的事情,更适合搞科研。" 于是,商业的事情交给了更持重的弟弟陈天石。根据公开信息,陈天石直接持有寒武纪 28.63% 的股份,随着公司市值的飙升,其身价一度高达 1700 亿元,陆续入选各类富豪榜。陈云霁则评价弟弟每走一步都会想好可行性,能规避产业发展中的 " 坑 ",适合带领一个企业往前冲。

对于这对一路开挂的学霸兄弟,陈云霁却一直说自己的学习并不好,他甚至说,"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我并不是学霸。相反,多数时候都是一个学渣。" 陈云霁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 " 心理素质特别好 ",碰到大事反而更镇静,所以关键考试比如高考、考研没有失过手。

而寒武纪的股价走向几乎也契合了兄弟两人的发展之路,有人说,从产业层面来看,国产芯片产业链的成熟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寒武纪带来了关键机遇。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持续升级,英伟达 H20 停产等事件,使得国内市场对算力的需求不得不加速向国产芯片转移," 国产替代 " 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而寒武纪作为国产 AI 芯片领域的头部企业,恰好契合了当前国内市场对自主可控算力的迫切需求,成为国产替代进程中的核心受益者。

图源:雪球

另一方面,资本层面的多重利好因素也加速了资金向寒武纪聚集。其一,寒武纪被成功纳入科创 50、沪深 300 等多个重要指数,直接吸引了众多基金对寒武纪进行配置,融资客对寒武纪的投资热情高涨。

寒武纪的股价有泡沫吗?

陈氏兄弟的学霸人生外加寒武纪惊人的股价让这只股票已经背负了太多的赞誉。但也有评论认为,今年一季度寒武纪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 亿元、净利润 3 亿元,这是其首次实现季度盈利,然而对应的市盈率却高达近 300 倍。不少股评家认为,寒武纪当前的股价已存在明显的泡沫。

通常而言,小市值公司较易成为市场炒作的对象。但寒武纪的股价持续走高绝非单纯炒作所能推动。从交易数据来看,该公司股票日均成交量已达 100 多亿元,如果股票日成交量增至 200 亿元以上,就不是单一或少数资金方能够主导,其股价表现是市场合力作用的结果。

对比英伟达,凭借芯片业务,市值已突破 4 万亿美元,稳居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宝座,其成功本质是抓住了 AI 时代的核心需求——算力。由此,市场产生 " 寒武纪能否成为中国版英伟达 " 的猜想。

从国内竞争格局来看,AI 芯片领域技术壁垒极高,具备成熟研发与生产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如果国内 AI 芯片实现全面国产替代,其市场规模将非常可观。从当前行业动态来看,国内互联网巨头在 AI 芯片领域的投资已达百亿、千亿量级,单家企业投资规模甚至突破千亿元;在美股市场,特斯拉、Meta、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对英伟达芯片的采购规模也均以千亿美元计。由此可见,AI 芯片赛道的市场空间足够广阔,寒武纪市值增长千亿元的逻辑,也可从这一赛道的想象空间中找到支撑。

需要注意的是,寒武纪的估值逻辑与传统价值股、业绩股存在本质差异,若沿用经典估值模型,很难全面衡量其价值。对该公司的估值,必须建立在对 AI 芯片行业技术趋势、产业格局、国产替代进程的深度理解之上。

不过客观点说,现在的市值,对寒武纪而言确实处于较高水平,市场也需清醒认识到其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一方面,AI 芯片技术迭代速度极快,若公司未能持续跟上技术前沿,可能面临技术落后的风险;另一方面,国产替代进程受外部环境、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等多因素影响,若进程不及预期,将直接影响公司业绩释放节奏。

从被制裁时股价低谷,到逆袭成 A 股 " 股王 ",寒武纪的飙升离不开陈氏兄弟的技术坚守与时代机遇的加持。虽然 AI 赛道前景广阔、国产替代逻辑清晰,但 300 倍市盈率下的高估值,叠加技术迭代、替代进程等风险,也让其 " 坐稳王位 " 充满挑战。未来,寒武纪能否持续以技术突围兑现期待,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参考资料

1、寒武纪大爆发,是否意味着资本市场底层逻辑改变?潮新闻

2、寒武纪陈天石,打造市值 5000 亿芯片帝国,被誉为中国英伟达,盐财经

3、江西两兄弟,干出 4200 亿,华商韬略

点击推荐」,锦鲤附身!

- END -

欢迎关注 " 首席商业评论 " 视频号留言讨论!

投稿及内容合作|editor@chreview.cn

广告及商务合作|bd@chreview.cn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寒武纪 a股 江西 创始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