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 09-01
当标配的胎压监测,变得不可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从西宁回到北京后,詹正平与妻子仍心有余悸。原本满怀期待的青甘大环线自驾之旅,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爆胎和一套 " 不靠谱 " 的胎压监测系统彻底打乱。

8 月中旬,他们驾驶着一辆租来的比亚迪 ( 002594 ) 秦 L DM-i 行驶在旅途中时,仪表盘突然显示胎压异常,随后中控屏弹出 " 胎压不足操作指引 " 的提示。

由于该车型没有数字胎压显示功能,车上也未配备充气泵等工具,詹正平只能依靠耳朵和肉眼判断。听到左后轮传来漏气声后,他按照指引添加了补胎液,继续上路。

不料一段时间后,车胎爆了。在第二天更换轮胎时,詹正平注意到,维修师傅测量出来的其他三个轮胎在冷态下胎压高达 3.1bar,高于车门门框上标注的推荐值 2.5bar,而车辆却未发出任何警报。

他有些疑惑,但为了赶行程,还是将胎压全部调整至 2.5bar 并完成胎压复位后,重新出发。

没过多久,胎压警报再次响起。詹正平下车查看,发现轮胎肉眼看起来并无异常,基于上次补胎后爆胎的经历,这一次他不敢再按照指引添加补胎液,却也不敢不理会胎压警告继续上路,他和妻子陷入两难。

胎压警报时的仪表屏与中控屏

从大柴旦翡翠湖到德令哈的高速上人烟稀少,而此时距离租车公司已经超过 500 公里,租车公司无法提供换车服务或其他帮助,纠结之后,他决定 " 赌一把 ",先不处理,开到下一个服务区再说。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服务区里的维修人员监测后表示胎压完全正常。松一口气后,愤怒随之而来。原来这一路的忐忑,只是系统开的一次玩笑。

这次胎压报警后,他意识到这辆车的胎压监测系统可能并不精准,就像一个不够可靠的 " 哨兵 ",分不清是事实还是误报。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 " 哨兵 " 一旦提醒,中控屏上就会同步弹出 " 胎压不足操作指引 ",如果是误报,那么这个指引很有可能成为对用户的误导,而添加补胎液这个操作,会对轮胎造成一定的伤害。

" 如果大家像我一样遇到这种情况,看不到实时数值,只弹出胎压报警,该如何决策?相信系统去加补胎液?还是不管它冒险前行?"

作为一名学习法律多年且从业多年的法学老师,詹正平格外看重责任与证据。他认为,在车辆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上,必须较真。为摸清这套监测系统的能力边界,他决定放弃原定行程,用这辆车做一个 " 实验 "。

将这辆车的胎压复位后,他先将右前轮胎压打至 4.0bar,其余三个轮胎胎压打到 2.5bar,行驶一段距离,系统毫无反应。随后他又将右后轮胎压同样打至 4.0bar,继续行驶,系统依然沉默。

由此,他确定这套胎压监测系统 " 不靠谱 ",在没有数字胎压显示的情况下,用户主要依靠轮胎状态和胎压监测系统来判断车辆是否符合行驶条件,但肉眼毕竟不够精准,而这辆车的检测系统在胎压正常时误报欠压,在胎压明显过高时却保持了沉默。

" 这款在近一年卖出近 40 万辆的明星车型,其低配版本竟然在最基础的安全环节存在这样的隐患?"

詹正平对此很难理解,他一直对比亚迪抱有很高的信任,不仅自己购车时选择了该品牌,甚至这次远行租车也特意挑了比亚迪。可正因如此,这次的体验更让他感到愤怒与失望。他迫切地想弄清楚,这套胎压监测系统究竟基于怎样的工作原理与报警逻辑?

不可靠的哨兵

在经历了几轮与比亚迪客服和 4S 店的反复沟通之后,8 月 28 日,比亚迪相关工作人员终于给出了关于这套监测系统的解释。

首先需要明确,TPMS(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

直接式胎压监测利用安装在每个轮胎中的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胎压,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发送至中央接收器,可在仪表盘显示具体数值,并在胎压异常时精准报警,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售价 9 万元以上的车辆会标配该功能。

间接式胎压监测不显示具体数值,而是依靠 ABS 系统的速度传感器比较四个轮胎的转速。当某轮胎气压降低,滚动半径减小,转速变快,系统通过识别这种差异触发报警。

值得注意的是,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通常仅针对胎压过低的情况进行报警。根据比亚迪方面的解释,由于胎压过高时轮胎直径变化较小、车轮之间的转速差异不大,系统往往难以识别。

以詹正平与妻子驾驶车辆从西宁驶往敦煌、德令哈的行程为例,随着海拔与胎温逐渐升高,四个轮胎的胎压同时上升,但因变化趋势一致,轮胎之间的转速差仍然较小,系统未能触发报警。然而实际上,胎压可能早已超出推荐值。但直至某一轮胎发生漏气,产生足够的转速差异时,系统才监测到异常并发出警报。

对于第二次胎压正常却异常报警,比亚迪方面表示,车子的实际行驶环境很复杂,比如转弯或者遇到路面不平,都会影响轮速,这种变化有可能被监测到,就传递给 ECU(行车电脑),都有可能会报。

而对于詹正平将胎压刻意升至 4.0 bar 却未触发报警的测试结果,比亚迪方面解释称,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需在车辆达到一定速度并行驶一定距离后才能激活,静态停放或短途低速行驶状态下,系统功能会受到限制,无法实时响应胎压异常。

对于比亚迪方面的解释,一位零部件企业的 TPMS 工程经理称基本属实,当前的胎压监测系统遵循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 GB 26149-2017《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国标规定了 TPMS 必须具备的基本性能和要求,但并没有强制规定必须使用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车企可以选择直接式或间接式系统,只要其性能符合标准即可。

和讯商业查阅汽车之家发现,在胎压监测功能这一项配置上,高配车型用直接式,低配车型用间接式,是不少车企的普遍做法,比亚迪并非个例。

以 9 万元为分界线,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售价 9 万元以上的车辆会标配直接式胎压监测,但在 9 万元以下的车型里,如秦 L、秦 PLUS、海豹 06 的低配版本、吉利星愿全系,以及宏光 mini、长安 Lumin 等微型车,甚至部分售价超过 9 万元的合资车企中低配车型,采用的仍是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

车企的算盘与车主的烦恼

" 从技术层面实现直接式胎压监测并不存在困难,真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系统成本上,直接式系统需要在每一个轮胎内安装压力传感器,硬件与安装成本都显著更高,而间接式只需在 ESP 系统上增加软件包,无需安装硬件。" 上述工程经理表示。

目前,对于间接式监测系统的车主而言,以北京地区为例,自行加装一套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费用约在 350 元左右,其中约 200 元为硬件成本,150 元为安装费用,部分门店收费可能会更高。

" 对比用户,主机厂在原厂状态下标配同一系统的成本要更低,规模化采购加上生产线上高效集成安装,会极大降低成本,一般可控制在 100-200 元之间。考虑到整车企业庞大的产销规模,在这一配置上所能节省的整体费用相当可观。" 该工程经理表示。

车企节省了成本,用户却不得不面对误报的困扰与安全的不确定性。

缺乏数字显示、仅凭轮速差判定的间接式系统,在复杂路况、多轮同时胎压变化等场景中容易失效或误报。车主无法实时掌握轮胎实际状态,也就难以判断警报真伪,最终只能在信息不对称的驾驶环境中,承担潜在的安全风险。

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用户分享了使用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时的烦恼,其中最常被吐槽的包括 " 误报频繁 "" 报警后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个轮胎出了问题 ",以及 " 只有在胎压严重不足时才会触发警报,无法及时监测到缓慢漏气 " 等问题。

事实上,绝大多数消费者在选车时,注意力往往被辅助驾驶、车身空间、中控屏幕尺寸等更显性的配置所吸引。大家通常会认真体验乘坐空间、试听音响效果、感受座椅舒适度,却很容易忽略藏在配置表角落里的这类安全细节。

因此,胎压监测系统的类型与性能,基本不会影响消费者对车辆产生的 " 初体验好感 "。真正意识到其带来的不便,往往已经是在日常用车的过程之中。也正因如此,不少车企在成本控制的思路下,倾向于在低配车型中采用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

上述工程经理提示,作为消费者,如果车辆是间接式胎压监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弥补其不足:

1. 定期手动检查胎压,建议每月至少一次在轮胎冷却状态下使用胎压表检查所有轮胎(包括备胎)的胎压,并按照车辆 B 柱或油箱盖上的标准值调整;

2. 养成良好驾驶习惯,出发前绕车一周,简单观察轮胎外观是否有明显亏气或扎钉迹象;

3. 了解系统特性,避免误判,知道在更换备胎、换季或激烈驾驶后,报警灯可能会误报,不必过于紧张,但务必停车确认;

4. 如果非常需要实时掌握精确胎压,或经常跑长途高速,可以考虑后期加装一套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

(注:应受访者要求,詹正平为化名)

(责任编辑:徐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轮胎 胎压监测 报警 西宁 翠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