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证券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比亚迪的业绩可能已在 2025 年第二季度触底。尽管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短期盈利承压,但其在技术升级上的持续投入和海外市场的迅猛扩张,正为 2026 年可能到来的盈利拐点蓄积动能。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该行分析师 Joel Ying 和 Ethan Zhang 在 9 月 1 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比亚迪第二季度的业绩表现低于市场预期,盈利能力显著受挫。期内毛利率(GPM)降至 16.3%,为 2022 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点;营业利润率(OPM)更是跌至 1.4%,创下过去五年来的新低。
分析师认为,这主要归因于公司为应对竞争而提前向经销商支付的激励措施、产能增长未能与业务规模同步所带来的负向经营杠杆效应,以及持续飙升的研发支出。
然而,这被视为一个战略调整的阵痛期。野村认为,比亚迪正通过庞大的研发投入为 2026 年的技术平台重大升级蓄力,同时其海外市场的扩张势头异常强劲,正成为对冲国内市场压力的关键引擎。尽管野村下调了盈利预测及目标价至 133 元人民币,但维持 " 买入 " 评级,明确指出 2026 年将是公司重拾增长动能、迎来盈利拐点的关键年份。截止发稿,比亚迪股价下跌 3.82% 至 109 元,据目标价有 22% 的上涨空间。
二季度业绩承压,盈利能力创多年新低
根据野村的报告,比亚迪在 2025 年第二季度面临严峻挑战。当季,公司营业利润率仅为 1.4%,同比大幅下滑 3.9 个百分点,环比下滑 1.9 个百分点,是至少过去五年来的最低水平。毛利率降至 16.3%,同样承压。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有几方面。首先,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提前支付了经销商返利。其次,随着产能快速扩张,其业务规模的增长速度未能跟上,导致经营杠杆效应呈负向。此外,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持续增加,第二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71%,环比增长 8%,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数据显示,比亚迪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 64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30%,环比下降 31%。野村根据测算指出,其单车利润已急剧下降至低于 5000 元人民币,这是过去三年来的最低水平,清晰地反映了公司在该季度所面临的经营困境。
国内市场策略受挫,静待 2026 年战略转型
野村表示,比亚迪 2025 年推行的 " 智能驾驶平权 " 活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市场反馈再次印证,在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在 20 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大众市场,价格仍然是比智能驾驶功能更能吸引消费者的决定性因素。
报告认为,一系列关键的交通事故也提升了消费者对 L2 级辅助驾驶系统局限性的认知,使其对车型的价值贡献变得有限。与此同时,政府推动的 " 反内卷 " 导向也限制了比亚迪利用其市场定价能力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基于以上原因,野村预计比亚迪在 2025 年剩余时间里,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将仅实现 " 渐进式改善 "。不过,报告强调,从 2025 年的挑战中吸取的教训,将使公司为 2026 年的关键战略做好充分准备。作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市场期待比亚迪在 2026 年扭转局势。
海外扩张成亮点,强劲增长对冲国内风险
在国内市场面临挑战的同时,比亚迪的海外业务正成为其增长的 " 新引擎 "。报告形容海外销售 " 前来救场 "(come to the rescue),并有望帮助公司实现进一步增长。
数据显示,比亚迪 2025 年上半年海外销量达到 46.4 万辆,前 7 个月累计销量达 54.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28% 和 133%。随着公司在巴西的第二家海外工厂于 2025 年 7 月开始量产,以及用于出口的滚装船队规模增至 8 艘(截至 2025 年 8 月底),其海外增长潜力正进一步释放。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2025 年前 7 个月,比亚迪在欧盟的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 251%,达到 5.8 万辆。野村预计,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比亚迪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强其全球布局,这些努力最终将在长期内结出硕果。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 " 买入 " 评级
综合考虑国内市场的挑战和海外市场的积极前景,野村下调了比亚迪在 2025 至 2027 财年的核心财务预测。其中,乘用车销量预测下调了 10-11%,总收入预测下调了 9%,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预测均下调了 2%。
因此,该行对比亚迪 2025 至 2027 财年的净利润预测也相应下调了 27-30%。调整后,野村预计比亚迪在 2024 至 2027 财年期间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 15%,盈利复合年增长率为 18%。
尽管下调了预测和目标价,野村依然维持对比亚迪的 " 买入 " 评级。报告的结论是,虽然 2025 年的 " 智能驾驶平权 " 策略未能奏效,市场情绪短期内难有实质性改善,但比亚迪在 2026 年有望凭借新的战略和海外市场的持续拓展实现转机,并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的地位。该行给出的 133 元新目标价,对应 23 倍的 2026 年预测市盈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