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工场 09-01
我们复盘了会稽山的“网红路”,发现“黄酒复兴”还为时尚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8 月以来的牛市,给了黄酒行业一个久违的 " 高光时刻 "。

会稽山(601579.SH)的市值一度超过古越龙山(600059.SH),成为新的黄酒市值 " 一哥 "。资本市场的追捧,让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绍兴酒企,被重新推到了聚光灯下。

更吸引眼球的是,私募大佬葛卫东在二季度现身股东名单。他的入股被视为 " 聪明钱 " 的下注,一度让市场相信黄酒真的迎来了 " 复兴 "。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季度,热闹的泡沫就被业绩的冷水浇灭。

会稽山 8 月 22 日公告的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约 8.17 亿元,同比增长 11.03%,但归母净利润 9400 万元,同比仅增加 3.41%。如果将单季拆开看,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仅 13.4 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扣非后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甚至出现亏损,与一季度的风光形成了刺眼对比。

支出结构揭示了问题的根源。上半年销售费用高达 2.15 亿元,同比大增逾 54%,几乎吞噬掉一半毛利。短视频投放、跨界联名、包装年轻化,这些看似 " 新国潮 " 的打法,一度被行业解读为黄酒找到了新增长曲线,却没能转化为可持续的利润。

过去一年,会稽山在抖音、小红书上频繁亮相,并与抖音超头部达人白冰、明星吴彦祖等合作。今年 "618" 期间," 一日一熏 " 气泡黄酒全网 GMV 突破 5000 万元,同比增长 400%。此外," 一日一熏 " 系列产品包揽了抖音《618 酒水热卖金榜之黄酒榜》TOP1 至 TOP3。

今年一季度,会稽山靠在网络平台高频曝光继续 " 出圈 "。无论是联名古茗奶茶、气泡黄酒,还是在短视频平台频频制造话题,都让这家传统黄酒企业狠狠抓住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注意力。

社交媒体的热度,迅速转化为资本市场的乐观预期。股价拉升之下,会稽山市值一度超过百亿元,超越行业龙头古越龙山,成为新的 " 黄酒市值一哥 "。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葛卫东的入股动作备受关注。在 A 股,他以嗅觉敏锐、偏爱阶段性题材而闻名,此前曾多次精准押中成长股。会稽山被 " 聪明钱 " 加持,让市场一度认为黄酒真的迎来了 " 第二春 "。

" 黄酒复兴 ",近三年来在资本市场被反复提起。它之所以成立,是因为黄酒的体量小,稍有边际改善,就能被放大解读。但如果从产业逻辑来看,它更像一个伪命题。

会稽山二季度财报表明,当流量红利遇到复购不足和高额费用时," 黄酒复兴 " 的故事瞬间变得苍白。这种打法能带来一时关注,却难以沉淀为品牌护城河。

相比之下,白酒在过去二十年的崛起,依托的是品牌溢价和渠道下沉。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能持续提升价格和利润,是因为它们牢牢掌握了宴请、商务、礼赠等刚性消费场景。而黄酒无论如何包装年轻化,却始终没能突破 " 区域性 + 季节性 " 的消费局限。

今年上半年,浙江大本营市场为会稽山贡献了主要的营收增长,而作为其核心市场的上海地区,却出现业绩下滑的现象。

换句话说,会稽山的 " 出圈 ",更多依赖 " 买流量 "。年轻消费者可能因为好奇尝试过一次 " 国潮黄酒 ",但缺乏持续复购的动力。对他们而言,以会稽山为代表的黄酒,依旧停留在 " 养生 "、" 节令 " 甚至 " 父辈饮品 " 的印象中,很难像啤酒那样成为日常社交场景里的常备之选。

这也暴露了黄酒企业的根本困境:所谓的 " 黄酒复兴 ",更多依赖于营销造势,而不是产品力或消费习惯的改变。

此外,半年报显示,会稽山收入的主要来源,依然是传统黄酒产品。

会稽山并非没有尝试过突破。早在 2016 年,公司就推出定价集中在 300 元 -800 元 / 瓶 " 国酿 1958" 等高端产品,价格直追中档白酒。但这些产品始终没有形成规模。

会稽山的纯正三年、纯正五年、三年陈等产品,市场售价多在 10-30 元价格带。这一价格带也是黄酒的主销价格带。

相比之下,白酒龙头在二季度同样面对消费低迷,却依然能通过控货和产品结构优化来稳住利润。这就是行业差距。

会稽山的遭遇,折射出整个黄酒行业的尴尬:一方面,需要通过 " 年轻化 " 寻求增量,另一方面却缺乏像白酒那样可持续、带来盈利的高端化路径。

黄酒的真正困境,在于定位模糊。它既想借助养生属性,打通中老年消费;又试图通过国潮包装,吸引年轻群体。结果是两头摇摆,难以形成清晰心智。而这也是会稽山无法兑现资本预期的根源所在。

某种意义上,资本追逐会稽山的动机,与几年前 " 国潮 "、" 养生经济 " 的题材炒作如出一辙——它们可以带来股价上的短期狂欢,却难以形成企业经营的长期逻辑。

并且,2022 年就已经掀起过一次 " 黄酒复兴 " 的炒作潮。那一年,李宁品牌创始人李宁投资并推出 " 十二阅 " 黄酒。会稽山、古越龙山股价双双接近翻倍,市值合计接近 200 亿元。

如今三年过去,故事被重新包装了一遍,但核心逻辑并没有改变。

" 黄酒复兴 " 也许能在市场上反复成为话题,但如果利润难以持续兑现,这个命题终将被不断 " 证伪 "。真正的产业复兴,意味着消费习惯的根本转变和产品结构的重塑。而真正的长期价值,仍然要靠企业找到稳定的消费场景和清晰的品牌定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抖音 资本市场 短视频 a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