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3 日,金山岭 · 阿那亚,奥迪中国以 " 根于传承 · 进无止境 " 为主题,揭开了 2025 夏季媒体沟通会的序幕。这场沟通会给我的最深感触是:奥迪正在用一种既尊重历史、又锐意革新的方式,在中国市场书写新篇章。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博士与奥迪中国设计中心总监欧德玟的分享,没有浮夸的愿景描绘,而是扎扎实实地落在产品、技术与设计上,清晰勾勒出奥迪未来几年在中国市场的进击路径。
传承是基石,进化是方向
罗英瀚博士的开场,便将 45 周年的 quattro 技术推至聚光灯下。"2025 年,对奥迪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因为今年是奥迪 quattro 技术推出整整 45 周年,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这不仅是技术纪念,更是品牌灵魂的昭示。他分享了一个充满温度的故事:" 当初加入奥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与 quattro 以及它在拉力赛上的表现有关。奥迪 quattro 第一次参加拉力赛是在我的家乡——奥地利,一个比较偏僻的地区,M ü hlviertel 拉力赛。当时的情况非常恶劣,因为是冬天,赛道上覆盖着冰雪和泥沙 ... 而奥迪 quattro 参赛赛车的表现却非常出色,正是那次的表现让我增强了加入奥迪的决心。" 这个故事完美诠释了 quattro 所代表的挑战精神与卓越性能,这份基因正被奥迪小心翼翼地呵护并融入新时代。
面对电气化浪潮,罗英瀚博士坦诚挑战:" 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将我们在燃油车时代积累的技术和品牌哲学,顺利地延续到电气化时代,我们希望把这些传承和积累融入到奥迪的电车型当中。" 他同时透露了一个小遗憾:" 很多年前,我其实有机会购买一辆原装的奥迪 quattro 汽车,但当时没有下定决心。" 这份对品牌经典的热爱与珍视,正是奥迪 " 根于传承 " 的生动注脚。
双线并进 产品矩阵的传承与智电新生
沟通会现场展示的几款车型,是奥迪中国新篇章的实体注解。" 这标志着我们正在中国开启全新篇章。" 罗英瀚博士强调," 我们希望全面更新和升级在中国的产品线,并进一步扩充我们的产品矩阵。这个矩阵不仅包括传统燃油车,也涵盖新能源电动车。" 这意味着奥迪在中国将采取燃油与纯电双轨并行的策略。
燃油车的高效进化: 针对现售燃油车,奥迪在燃油经济性上持续精进。" 目前推出的这两款燃油车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表现得非常高效。我们采用了第五代 EA888 发动机,并可搭载 48V 轻度混合动力系统,从而实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 技术优化而非激进换代,体现了对现有用户价值的尊重。
电动车的本土深耕: 纯电领域,奥迪押注于 PPE 豪华纯电动平台。即将推出的 A6L e-tron,与 Q6L e-tron 一样基于此平台打造。" 得益于该平台,我们有机会进一步增大电池包容量,以实现超过 700 公里的续航里程。" 罗英瀚博士特别承诺:" 在中国,我们将推出纯电动车型,并采用特别适合中国市场的电池技术,确保用户不再有‘里程焦虑’。" 这是对中国市场痛点的精准回应。同时,智能化是另一大亮点:" 目前我们在车辆上已搭载了行业领先的奥迪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是我们与华为共同开发的 ... 此外,在车身的关键位置,我们都配备了激光雷达和多种传感器。" 这清晰表明,奥迪正积极整合本土顶尖科技资源,提升电动时代的竞争力。
罗英瀚博士展望道:" 这些车型标志着奥迪在中国即将开启一个崭新的开端 ... 凭借这些新车型,未来几年里,奥迪在中国一定能开启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这份信心,源于对产品实力的笃定。
设计的哲学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表达
设计中心总监欧德玟的演讲,将 " 传承 " 具象化为视觉语言。他开宗明义:" 设计的演变:源于传承。" 通过展示从 1972 年奥迪 80 到最新长轴距车型的演变图,他阐释道:" 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我们从哪里来,然后才能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深刻影响了奥迪的设计策略。" 我们之所以将这款车进行加长,也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一些特殊需求。我们知道,中国市场对空间和轴距的需求比较大。" 但加长并非简单拉伸," 最终呈现的车型在比例设计上非常符合原有车型的比例 ... 不会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款加长轴距后的车型。"
奥迪设计的全球化协作与本地化实践紧密结合。欧德玟介绍:" 我们的奥迪设计总部位于德国英戈尔施塔特,2012 年,我们在德国之外的国际市场设立了第一个海外设计中心——北京设计中心。2021 年,我们又设立了马里布设计中心。" 之所以选择在北京和马里布分别设立设计中心,是因为我们最重视这两个国际市场:一个代表东方的中国,一个代表西方的美国。" 北京设计中心扮演着关键角色:" 中国设计团队提供的不仅仅是初步的想法,而是会深入观察本地趋势,认真了解并分析本地用户的真实需求 ... 向市场部门提交非常完善的设计提案。" 团队 " 多元化 " 是协作的基石:" 北京团队虽然规模较小,只有 17 人,但在这支小团队中,也有来自全球 6 个不同国家的成员。"
灯光会说话,座舱懂人心:设计的温度与科技
欧德玟详细解读了奥迪设计的核心 DNA 与创新亮点。首先便是以人为本的内核," 我们认为,设计或者说用户体验,应始于内在感受。因此,我们的设计是从内部开始的,确保车内与车外、驾驶员与乘客的体验是一体一致的。" 他提出 " 由材料驱动设计 ",并展示了创新的软包材质如何提升豪华感与舒适度。
灯光的情感表达: " 灯光对奥迪来说非常重要。奥迪的灯光一向名声在外。" 欧德玟重点介绍了革命性的数字 OLED 尾灯技术:" 在奥迪 Q6L e-tron 家族和奥迪 A5L 家族这两款车型中,我们配备了数字 OLED 尾灯技术,并支持进一步个性化定制,用户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个性化数字签名,从而展现驾驶者本人的性格特点 ... 能以动画的形式呈现。" 他特别提到技术突破的来之不易:" 因为它挑战了许多规则边界 ... 通过积极拓展边界,推动相关规定的调整与完善。"
数字舞台:专属中国的智能互联: 内饰设计上," 数字舞台 "(Digital Stage)概念是焦点。" 中间这一层有几个不同的屏幕,左侧是为驾驶员设计的全景显示屏,右侧是为副驾驶设计的屏幕和娱乐空间。" 更关键的是其本地化深度:" 整个 UI 是完全从头重新设计的 ... 其设计风格和理念贯穿于车内所有屏幕。在这一设计中,我们也做了大量中国化、本地化的调整 ... 中国的 UI 与全球其他任何地区的 UI 都完全不同。" 这是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的数字体验。
直面挑战 战略定力与本土洞察
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罗英瀚博士坦言:" 当前中国市场环境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众多新势力品牌,都已全面加入其中 ... 奥迪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但他强调品牌 DNA 的力量:" 我们有信心在中国市场,无论是未来十年,还是更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确保奥迪的设计和品牌始终屹立不倒。" 核心是 " 保证我们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 "。
关于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罗英瀚博士高度评价中国市场:" 中国是全球系统整合、经济整合和市场整合做得最好的地区。这里的系统是全球最先进的,其他任何地区都无法与之相比。" 他透露了技术反哺的规划:" 我们也在努力,希望将中国已经上路的先进系统,逐步搭载到欧洲的车型上。" 他总结当前是 " 挑战与机遇并存 " 的时期。
针对产品更新频率,罗英瀚博士并不十分看好 " 快消品式 " 的迭代:" 奥迪的做法,并不是每 12 个月就推出一款新车,或者频繁进行改款 ... 我们也不可能采取‘快消品式’的快速迭代策略。" 他以 A6 为例:" 我们最新的 A6 车型,其前代 A6 在市场上销售了大约 8 年时间 ...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现在再看那款 A6,我们仍然会觉得它的设计很不错。" 未来重点将转向软件:" 我们接下来的关注重心 ... 会将更多投入转向 OTA 和软件升级方面。通过 OTA 和软件更新,让我们的新车型能够更好地应对当前快速迭代的市场挑战。"
家庭需求的理解: 关于中国消费者看重的家庭用车需求,欧德玟首先肯定了奥迪的基础:" 奥迪在家庭用车领域其实有着深厚的基础。例如,我们的 Q7 车型 ... 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和市场效果。" 他深刻理解中国市场特殊性:" 在中国,家庭用车往往需要更多地考虑三代人共同出行的需求,一辆车可能需要同时容纳六到七人。" 他指出现有及未来基于 PPE 平台的车型(如 Q6L e-tron, A6L e-tron)" 其整体尺寸和空间布局都非常契合家庭用车的需求 ",并强调 " 尺寸绝不是家庭用车的唯一考量因素 ",未来会 " 进一步深入研究用户的具体定位、真实使用场景以及潜在需求 "。
根于传承 · 进无止境
金山岭的这场沟通,没有惊天动地的革命宣言,却清晰地传递了奥迪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定力与务实步伐。" 根于传承 · 进无止境 ",这八个字是总结,更是承诺。罗英瀚博士对 quattro 故事的深情回顾,欧德玟对设计演变与灯光科技的深入阐释,都印证了传承是奥迪的宝贵财富。而 PPE 平台上的长续航电动车、专为中国优化的数字座舱、与华为共研的智能驾驶,则彰显了其拥抱变革、深耕本土的决心。在快节奏与高烈度的中国汽车市场,奥迪选择了一条稳健进化的道路——尊重历史积淀,聚焦产品创新,深化本地协作。正如罗英瀚博士所言," 挑战很多,但机会同样巨大 "。奥迪的这份清醒与笃定,或许正是其在中国市场开启 " 更加辉煌新篇章 " 的关键钥匙。
(图 / 文 网通社 陆宏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