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杨依婷
编辑 | 包永刚
当地时间 8 月 21 日,外媒爆料称,英伟达已通知部分零部件供应商,暂停生产中国特供 AI 芯片 H20。
8 月 22 日,被问及英伟达是否要求供应商停产时,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 我们已经准备了大量的 H20 芯片,但现在正等待中国客户的采购订单,一旦收到订单,我们就能生产更多。"
从四月到八月,H20 经历了被禁售、解禁、停产的三重反转。
上半年 4 月 16 日,英伟达突然发布通知称,美国政府于 9 日告知,该公司 H20 芯片出口到中国需要许可证,此后又于 14 日告知,这些规定将无限期实施。
而在 7 月 15 日,该事件迎来转机,黄仁勋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采访时宣布:" 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我们的出口许可,我们可以开始发货了,所以我们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 H20。我非常期待能很快发货,对此我非常高兴,这真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H20 经历的波折也反映到了英伟达最新的财报上。
8 月 28 日,英伟达公布了 2026 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截至 2025 年 7 月 27 日)。就财报数据来看,本财季,英伟达营收达 467.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6%;净利润达 264.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59%,略超华尔街预期。其中,英伟达的核心业务数据中心 Q2 营收同比增长 56%,达到 411 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相比之下,第一财季同比增速为 73%。
电话会议上,首席财务官 Colette Kress 表示,第二财季公司未向任何中国客户发货 H20 芯片,使得 H20 销售额减少 40 亿美元,但向中国境外的一位不受限制的客户出售了价值约 6.5 亿美元的 H20 产品,并释放了 1.8 亿美元此前预留的库存。同时表示,若地缘政治环境允许,三季度 H20 芯片出货收入可达 20-50 亿美元。
接近英伟达的李达告诉雷峰网,H20 刚解禁时,市场反馈非常积极," 国内目前对 H20 的需求依然很大,因为这款产品是目前能合规买到的很好的一款产品,不管从训练、推理的角度,还是从性价比上。"
而从上次解禁到此次再度停产,仅仅历时一个月。为何被市场寄予厚望的 H20,在获准出口后仅一个月又再度停产?在戏剧性的反转背后,是 H20 从解禁初就面临的尴尬的市场处境。更多讨论添加作者微信 EATINGNTAE。
H20 为何再度停产?
7 月 3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了英伟达公司,要求英伟达就对华销售的 H20 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此后 8 月 13 日,外媒援引相关知情人士爆料称,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等监管机构已要求包括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证明其订购美国英伟达 H20 人工智能芯片的正当性。知情人士表示,由于监管机构的质疑,一些科技公司计划减少订单。
" 目前市面上对 H20 没有什么需求。首先是非市场化的、政府主导的,例如国企不会有需求;其次,BAT 也在响应国家号召,不会再买新的 H20。同时,国内一些使用 H20 的项目目前处于停滞状态。" 曾与英伟达合作密切的相关负责人郑兴告诉雷峰网。
不过,负责销售的供应链人士仍然看好 H20 的市场,他表示:" 对 H20 的库存消耗不出去的担心有点多余,国内还是有需求的,但至于现在能不能采,什么时候采就不太清楚。"
李达看到的情况是,目前国内的 H20 库存基本上没了。" 从四月开始禁售之后一个月左右,国内的库存基本就清完了,市面上流通的只是一些零零星星的货,但是想要上量,例如 1000 台以上,基本没有。" 此外,李达还透露道," 解禁之后,也基本上没有下新的订单,因为在解禁之前还有很多订单没有交付,恢复之后相当于将这些没有交付的订单进行交付。"
据悉,英伟达此前重新出口 H20 的条件之一是向美国政府上缴其对华芯片收入的 15%,以换取半导体出口许可。但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尚未颁布相关法规以正式确立这一要求。
对此,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 共同创始人 Gene Munster 表示,英伟达若要维持毛利,得把营收分成的成本转嫁给中国客户,需要将价格调涨 18%。但就目前来看,相关从业者表示,英伟达官方价格还没有改变,至于未来会不会变,还不好说。
其实早在当地时间 7 月 19 日,H20 刚解禁初,外媒就曾爆料称,英伟达已告知中国客户,H20 芯片库存有限,并且目前并没有重启生产的计划。彼时,因为需求比预想中强劲,英伟达改变了依赖现有库存的策略,向台积电订购了 30 万片 H20 芯片,补充其已有的 60 万至 70 万片库存。
在损失方面,郑兴认为,H20 此前被美国政府限制出口时造成的损失——计提 55 亿美金,已体现在财报上,此次再次停产,若库存难以消化,估计损失不小。
在库存方面,李达分析道,关键在于怎么去定义该芯片目前处于哪个阶段,是已经做成成品,还是尚未进行切割、封装,总量上不太能确定。若还没有进行封装,就可以重新处理,做成消费级的卡;但如果已经封装完,就会比较麻烦。
在客户层面,郑兴表示,对于 BAT、字节这样的大厂,以前购买 H20 比较多,但一般都会有几条不同的供应线路线同时进行,已经做好替代的准备,如果一条线突然断掉对他们的业务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以前有对 H20 的需求,现在买不了了,也会通过别的办法,比如租 B200,或者买国产芯片,将这块业务补上。
国产 GPU 发展迎契机?
从 H20 初次被禁售起,就有外界传言称,这段时间,国产 GPU 出现爆单的情况。不过从业者称,这主要是因为国产 GPU 的产能限制,供货比较紧张。
就在近日,国产 AI 芯片上市公司寒武纪发布了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寒武纪实现营收 28.8 亿元,同比大增 43.48 倍,归母净利润从去年 -5.3 亿元,一举扭亏到 10.4 亿元。
与此同时,在股市方面,国产 AI 芯片概念股也屡创新高。其中,最耀眼的当属寒武纪,截止发稿,寒武纪股价最高达到 1595.88 元 / 股,超越贵州茅台,成为 A 股市场单价最贵的股票。
"H20 再次停产,国产芯片肯定能卖的更好,国家毕竟在扶持,且资本市场也在推动这几家公司的股价,国产化一定是大趋势,没法阻挡。" 但李达也坦言道," 目前国内 GPU 的供应能力完全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国内市场对高性能 GPU 的需求一年超过几百万张,未来的模型越来越大,往多模态发展,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
郑兴对此也表示:" 国内 GPU 的产能不是想扩就能扩,目前先进产能依旧十分紧俏。" 若想扩大产线,一是会受到设备影响,目前国外的设备进不来;二要看工艺的良品率能否提高," 像华为的产品,售价高,可以弥补良品率不高的问题,不会让他亏太多,但如果售价又没那么高,良品率又低,就会有很多问题。"
此外,国内多家 AI 芯片公司都在研发性能对标 H20 的卡,但受制程原因一直难产。" 看过相关资料,但没有实际测过。如果只是比较某个参数的性能,国产卡可能达到 H20 的性能,但实际场景中,不仅看硬件的性能,还有软件的生态,以及各种配套,就连英伟达自己的产品,跑新模型时也会有不少问题,更何况是兼容英伟达生态的产品。" 李达表示。
对于接下来英伟达将在中国推出的产品,目前比较确定的是 RTX6000D,该芯片基于 Blackwell 架构,主要用于 AI 推理任务,其售价将低于 H20。有知情人士称,英伟达计划在 9 月向中国客户交付少量 RTX6000D 样品。
此外,也有传言称英伟达将为中国打造一款比 H20 性能更强的芯片—— B30A。" 现在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可能英伟达内部的人都不太清楚,因为他有好几个方案,不知道哪个方案会被美国政府通过批准。" 熟悉英伟达的李达对此表示。
不管英伟达未来将推出哪款产品,李达坦言依然看好英伟达新产品在中国的市场的表现," 毕竟英伟达的产品不管是技术优势、各方面性能优势,它的确摆在那个地方。"
郑兴也对此表示,性能决定市场," 性能强的话大家还是会买、会抢 "。关于英伟达下一代产品的更多讨论,欢迎添加作者微信 EATINGNTAE。
注,文中李达、郑兴均为化名
【封面图片来源:网站名rfi,所有者:Dado Ruvic】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