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3 日以来,A 股市场启动新一轮上涨态势。截至 8 月末,上证指数接连突破多个关键阻力位,并成功刷新近十年高位,市场赚钱效应持续增强。与 "924" 行情相比,本轮上涨节奏更为稳健,波动较为平缓,整体呈现 " 小幅快走、震荡上行 " 的态势,逐渐展现出市场期待已久的 " 慢牛 " 格局。于是,关于 A 股是否迎来 " 慢牛 " 的讨论也日益增多。
对投资者而言,慢牛行情无疑是较为理想的市场状态——波动降低有助于减少追涨杀跌行为,从而提升投资胜率,降低亏损可能,增强盈利稳定性。然而,去年 9 月 24 日行情的大幅波动仍令人记忆犹新,当前市场是否真正步入可持续的慢牛阶段?
本文将从慢牛行情的基本特征出发,结合国际市场经验与近期 A 股实际表现,对这一议题展开深入分析。
慢牛与疯牛,有何区别
从字面含义可以看出," 慢牛 " 行情的核心特征在于 " 慢 ",与 " 疯牛 "" 水牛 " 等行情剧烈波动的形态存在本质区别。
从资金视角看,慢牛行情通常对应增量资金的缓慢、持续流入,更多来自机构投资者和中长期配置型资金。这类资金的入市,根本动力在于资本市场生态的系统性改善——既包括上市公司盈利保持稳健增长的基本面支撑,也受益于分红水平提升、退市机制完善、监管政策引导长期投资等制度性优化。在这一背景下,市场逐渐形成 " 生态优化→机构资金入市→股价稳步上行 " 的正向循环,奠定行情可持续的基础。
相反,疯牛或水牛行情往往由杠杆资金(如场外配资、融资盘)和散户情绪驱动,依赖 " 资金涌入→股价上涨→情绪升温→更多资金涌入 " 的短期正反馈机制,常缺乏基本面的有力支撑。
从市场表现来看,健康的慢牛行情通常表现为:年化涨幅较为平稳(例如 10% – 20%),波动率较低(如年化波动率多低于 20%),行业轮动有序,资金结构以机构为主(机构交易占比持续提升),估值与盈利增长相匹配。
慢牛行情之所以可持续,核心逻辑在于其根植于经济基本面与企业盈利增长的坚实基础,由机构资金主导形成价值定价体系:通过聚焦企业现金流、ROE 等质量指标,构建 " 优质优价 " 的市场定价机制,推动投资逻辑从 " 资金驱动 " 向 " 价值驱动 " 转型;同时依托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市场迁移的长期趋势,叠加产业升级红利释放,实现资金与实体的良性循环。
此外,机构化主导的市场结构助力降低非理性波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使市场估值与盈利增长保持动态平衡,最终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长期健康格局。
相比之下,水牛或疯牛行情则往往呈现短期指数快速翻倍(如 2015 年创业板指半年涨超 160%)、高波动(年化波动率常超 40%)、高换手(如日均换手率突破 5%)等特征,行情后续常伴随大幅回撤(如 2015 股灾期间创业板指最大回撤 55%)。
疯牛行情之所以不可持续,核心矛盾恰恰在于其脱离经济基本面与企业盈利增长的支撑,由杠杆资金和情绪炒作主导形成估值泡沫:高换手率反映交易短期化与投机化,散户追涨杀跌进一步放大波动;一旦流动性收紧或政策调控介入,高杠杆资金平仓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资产价格急剧反转。此外,题材炒作泛滥使资金过度集中于短期概念,降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目标相悖。
历史经验表明,缺乏盈利支撑的估值扩张终将回归,而健康慢牛依托居民资产配置迁移、机构资金主导及产业升级红利,更能实现市场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美股慢牛的驱动因素分析
在探讨慢牛的实现路径时,美国资本市场的经验尤为值得借鉴。
自 2009 年以来,美股走出了长达十几年的慢牛行情。2009 年初至 2024 年末,标普 500 指数从 903.25 点涨至 5881.63 点,年化涨幅高达 12.42%。这一过程中,三大因素发挥了关键作用:
首先,美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展现出较强韧性,其核心特征体现为温和增长与冲击修复的动态平衡。2009 年以来(除特殊冲击年份外),美国实际 GDP 增速始终围绕 2.2% 的长期中枢水平波动,未出现持续性衰退或过热态势。即便在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与 2020 年新冠疫情冲击下,经济短暂陷入负增长,但均通过政策干预快速回归长期增长路径,未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这一稳定性得益于 " 财政扩张 + 货币调节 " 的双轮驱动机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美国政府通过宽松财政政策对冲需求收缩:2009 年与 2020 年财政赤字率分别升至 9.9% 和 14.9% 的历史高位,有效缓解了总需求的急剧下滑。与此同时,美联储配合实施降息与大规模资产购买等措施,既提供流动性支持又降低融资成本,与财政政策形成逆周期调控合力。这种政策协同不仅减轻了危机冲击力度,更缩短了经济恢复周期,成为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支撑。
其次,美国精准把握互联网深化与人工智能突破两轮技术革命,推动科技板块成为 2009 年以来美股长牛的核心驱动力。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普及阶段,苹果(智能设备)、亚马逊(云计算)等企业以新兴业务重塑行业生态,头部科技股股价显著增长,推动科技板块在标普 500 指数中的权重持续提升。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英伟达、微软、谷歌等企业加速 AI 与大数据布局,相关业务收入呈爆发式增长——以英伟达为例,其年度营收从 2017 年的 97 亿美元飙升至 2024 年的 1305 亿美元。
这种技术迭代与企业成长的叠加效应,使科技板块成为美股核心增长引擎:2023 年以来,美股 15 大科技股对指数涨幅的贡献度高达 72%,既反映出技术革命对资本市场的深刻影响,也得益于美国活跃的创新创业生态与资本市场支持。
最后,企业盈利与股东回报机制相互强化,形成了 " 盈利增长—回购分红—价值提升—资金流入 " 的正向循环,持续推动美股内在价值的提升。美国上市公司具有成熟的分红和回购文化,凭借强劲的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积极通过回购减少股本、提升每股收益,并通过稳定分红吸引长期资金。如数据显示,2024 年标普 500 公司分红 + 回购金额占净利润比例高达 77.74%,不仅增强了股东回报,也构成了美股长期收益的重要来源。这一机制有效吸引了全球资本流入,支撑估值水平,并为企业持续投资和创新提供低成本资本,奠定了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的良性基础。
此外,做空机制也是美股慢牛行情中至关重要的 " 稳定器 " 与 " 净化器 "。一方面,通过抑制过度投机、促进价格发现,迫使股价回归基本面,有效防止泡沫无序膨胀;另一方面,为市场提供对冲工具,增强了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持仓信心,并通过外部监督净化市场环境,共同推动了健康、可持续的长期牛市。
A 股本轮行情的特征分析
反观 A 股,过去十年未能形成持续牛市的核心原因可归结为 ROE(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与资金供需失衡的双重制约,其中 ROE 的长期下滑是主导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
2010 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A 股整体 ROE 水平显著下滑。以万得全 A 指数为例,ROE 从 2010 年的 15.93% 一路下滑至 2024 年的 7.92%。
传导机制上看,ROE 下滑通过 " 盈利恶化—估值折价—资金外流 " 的负循环压制大盘指数。当 ROE 下行导致企业盈利预期恶化时,市场估值中枢下移,投资者风险溢价上升,市场转向追求盈利确定性,高 ROE 与低 ROE 行业估值分化加剧,拖累整体指数。此外,重融资、轻投资的环境下,A 股市场扩容快而承接不足,资金供需失衡加剧了这一困境,形成 " 低 ROE- 资金流出 - 流动性收紧 - 估值进一步下行 " 的恶性循环。
综上,ROE 持续下行通过盈利收缩、资本外流、估值折价三重路径冲击指数,叠加资金供需失衡的放大效应,导致 A 股难以形成长期牛市基础。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前多项迹象表明 A 股可能正站在一轮慢牛行情的新起点上。
从资金结构看,居民 " 存款搬家 " 趋势显著、空间广阔。2025 年 7 月,居民储蓄存款环比减少 1.11 万亿元,非银机构存款则增加 2.15 万亿元,直观反映居民资金正加速向资本市场迁移。当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中现金及存款占比超 50%,股票和基金合计占比不足 10%,显著低于成熟市场水平。在广谱利率下行与房地产投资属性弱化的双重催化下,超额储蓄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银行理财 " 含权量 " 提升、保险资金长线布局、ETF 工具优化流动性供给,共同构建 " 稳健配置 + 弹性博弈 " 的资金结构。这种跨越周期的资金迁移,有望推动 A 股估值体系与国际接轨,实现居民财富增值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双向共赢。
政策层面,持续优化市场生态。新 " 国九条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引导保险、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加大配置;上市公司分红机制与退市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从 " 重融资 " 向 " 重回报 " 转变,为慢牛行情奠定制度基础。
数据上看,长期资金正成为增量主力,保险资金与银行理财构成稳健配置核心。截至 2025 年 6 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 30.67 万亿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约 2%-3%;保险资金运用余额 36.23 万亿元,权益资产占比 12%-13%。政策引导下,2025 年起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 30% 将用于投资 A 股,预计每年带来约 3600 亿至 4000 亿元增量资金,将持续优化市场资金结构。此外,杠杆风险整体可控,当前两融余额超过 2 万亿元,场外配资规模有限,市场资金属性更趋稳健。
结果来看,市场运行开始呈现典型的 " 慢牛 " 特征。2025 年 6 月 23 日以来,上证指数从 3360 点起步,相继突破 3400 点、3500 点、3600 点、3700 点、3800 点整数关口,两市成交额中枢从约 1.2 万亿元提升至 2.8 万亿元左右,形成 " 指数上涨—资金流入—成交放量 " 的正反馈。行业轮动有序,从高股息板块逐步过渡至科技成长领域,未出现全面过热,与历史上散户主导的脉冲式行情形成明显差异。
当然,站在中长期视角,慢牛行情更根本的支撑因素还在于经济与盈利基本面的修复,以及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带动上市公司 ROE 中枢持续上移。
当前这一逻辑正得到数据验证。在逆周期政策持续发力下,宏观经济呈现稳健复苏,2025 年上半年 GDP 同比增长 5.3%,1-7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 6.3%,显示生产韧性增强。需求端同步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回升,CPI 亦逐步企稳转正。更值得关注的是,结构上新动能加速成长,2024 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9%,今年 1-7 月进一步升至 9.5%,电力设备、新能源汽车出口等保持高速增长,AI 服务器和数智消费市场迅速扩张等,表明产业升级正从政策驱动迈向内生增长,为股市盈利修复和结构优化提供持续动力。
需注意的是,PPI 持续负增长仍对企业利润带来阶段性压力,外加外需波动也可能影响出口表现,但总体来看,经济修复与结构优化共振,仍将持续夯实慢牛行情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与历史上依赖杠杆与情绪的短期行情不同,本轮市场上涨根植于经济基本面修复与企业价值重估的双重逻辑,呈现出 " 估值合理、波动收敛、结构优化 " 的健康特质。当前 A 股市场在资金结构、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的多重驱动下,已展现出慢牛行情的核心特征:机构资金主导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居民资产配置迁移提供长期增量,政策制度优化夯实发展基础,产业升级动能为盈利修复注入持续动力。
展望未来,随着数十万亿级居民储蓄通过专业资管渠道持续入市,叠加注册制深化与退市机制完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但需清醒认识到,慢牛行情的巩固仍需企业 ROE 中枢稳步回升的验证,以及外部需求波动、产业链升级节奏等变量的积极配合。投资者应秉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聚焦产业升级核心方向,在市场震荡中把握优质资产的配置机会,耐心等待价值显现。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 iFinD 提供支持】
本文由公众号 " 星图金融研究院 " 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