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 业绩发布后,外卖大战参战方开启了 " 汇报艺术 " 比拼。
美团很直白,预计外卖和本地生活业务第三季度将出现亏损,但公司增长质量和效率领先同行。
这里是先打预防针,二季度利润 " 断崖式 " 下滑,三季度直接进入亏损模式。
阿里很鸡贼,在 8 月前三周,即时零售投入带动淘宝 app 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 25%。
阿里强调外卖对主业电商的提振作用,但这种效果是在第三季度才显现,且闭口不谈外卖业务本身的亏损。
京东很委婉,外卖业务不是追求一两个月的短期成绩,我们希望长期做下去,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
管理层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对数据进行选择性解读,加上美团与京东的利润断崖式下降,无论是股价表现与市场声量。
阿里似乎成为了外卖大战的赢家。
参战方当然深知,无论是选择性宣传优势,逃避自身劣势,他们还将继续面对竞争,股价只是预期与短期情绪影响的结果。
从 Q2 业绩数据以及管理层的宣传策略中,我们可以对外卖大战中一些似是而非的市场结论,进行证实或证伪。
从这些证实或证伪中,我们则可以对外卖大战终局,进行下一轮预测。
1、美团没有护城河?
外卖公司没有护城河,几乎是这场外卖大战刚一开始,就流行市面的结论。
Q2 业绩发布后,阿里股价大涨,美团股价大跌甚于京东,但其实京东利润下降幅度更大。
作为外卖大战的防守方,美团 Q2 总收入增长了 11.7%,包含外卖业务在内的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同比增长 7.7%,环比增长 1.6%。
美团外卖业务中的配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2.8%,环比下降 8%。管理层坦言,这是提高了对骑手补贴。
也就是说,美团在大战中优先关注骑手,这是外卖履约交付的最关键环节,也是阿里和京东必须花代价补齐的短板。
从每日单量来看,美团的基本盘没有动摇,只是将利润补贴给了骑手。只要稳住了骑手,依靠精细化运营,美团可以守住基本盘。
如果阿里持续补贴商家与骑手,美团每日单量并不是没有可能被超越,但付出的代价极大。
毕竟目前各方的经营现金流依然为正,大家还有很多 " 子弹 " 可以打。
美团有护城河,阿里目前还在 " 河 " 中,如何上岸是未知数。
2、阿里砸钱效果更好?
京东进入外卖是 " 以攻为守 ",提防美团闪购业务蚕食京东 " 次日达 " 电商业务;阿里进入电商,出发点似乎很模糊:
淘宝每年耗费巨资营销买流量,不如补贴到外卖业务上,而外卖的高频次流量,反过来又可以增加淘宝业务机会。
这个逻辑上没有问题,数据上目前尚未显现。
不考虑已出售业务,阿里 Q2 总收入同比增长 10%,其中最为重要的电商业务同比仅增长 9%,即时零售业务同比增长 12%。
阿里亏损不少,包含电商业务和即时零售业务在内的中国电商业务 EBITA 同比下降 21%。
从数据上看,阿里即时零售收入仅 132 亿元,亏损预计 100 亿元以上;京东新业务收入 138.5 亿元,亏损也在 100 亿元以上。
外卖业务的发力,阿里电商业务的同比增长,对比历史增长幅度并不突出,反倒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幅度更为显著。
阿里在 Q2 业绩会上,谈了很多外卖业务对电商业务的提振作用,但唯独没提外卖业务本身的亏损,以及对外卖业务进行投入的机会成本。
更为关键的是,阿里大力补贴是 6 月底开始,且补贴幅度比美团、京东都要大,因此第三季度外卖亏损将进一步显现。
3、美团依靠即时零售,蚕食了京东和阿里的电商份额?
如果将给予骑手的补贴加回,美团总营业收入的增长很可观,而京东去年零售收入是波动下降趋势。
美团对京东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京东 Q2 季度的反攻,至少让营业收入重回增长路线。
阿里电商业务规模大,创造利润多,此前几乎是整个阿里系唯一赚钱的板块,在拼多多的崛起后,已经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美团营业收入总量,只有阿里电商的三分之一,且美团即时零售品类,与阿里电商的品类重合度不高,因此对阿里的影响不太明显。
资本市场笑谈,阿里这么多年打不赢拼多多,最后发现美团好打一点。
阿里的股价增长更多来源于云以及 AI 业务的加持,外卖业务则更多是打通了阿里各板块的流量与会员数据。
长期来看,阿里依靠外卖业务为切入口,激活电商增长动力,绝对会有收获。
但这种投入的性价比以及天花板,仍然有待时间评估。
拉第 4 个群了,欢迎来自互联网、银行、券商、基金、保险、AMC、房企的朋友
大家心平气和地聊一些独家消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