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八十多年前,抗日烽火燃遍华夏大地,无数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八十多年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依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在中国的版图上,一南一北两座桥梁成为了中华儿女抵御外敌入侵的见证。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独山县融媒体中心开设【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薪火映黔山】专栏,推出系列报道,追寻抗战历史足迹,重温难忘岁月回忆,感受精神传承力量,见证山区时代蝶变,从历史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暖阳熠熠,流水泱泱。深河桥畔,独山县麻万镇麻抹社区深河组里一片宁静,一栋栋民居排列有序,干净的道路旁草木错落,色彩饱满的红色文化墙绘随处可见 ……
" 你们看这墙上的画,画的是我们独山的红色故事,不仅弘扬了先烈们英勇奋战的精神,也美化了我们的家园,这红色美丽村庄住着真舒心!" 村民蒙治帮站在红色文化墙前,望着整洁的村道。
蒙治帮介绍,过去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土路坑洼不平,没有公共活动场地,生活污水顺着墙根漫流,夏天腥臭扑鼻。" 深河桥抗战遗址就在我们社区边上,每天有那么多游客往返路过,脏乱差的社区环境让我脸红得很。" 蒙治帮说,当时的他作为村干部,也曾多次组织村民商量对策,并向上级反映情况,但受限于资金和条件,始终没能彻底解决,这成了他任职期间的一桩遗憾。
2023 年,麻抹社区入选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这个消息让蒙治帮心中瞬间火热了起来,他知道这个村庄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蜕变机会。
不久后,随着资金陆续投入,村里也来了很多新面孔,他们带着各类机械走进这个村庄,规划、绘图、施工 …… 历经一年多的改造建设,麻抹社区全面完成水管网改造、道路硬化升级以及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真是给我们社区带来了大变化,环境变得干净整洁、亮眼舒心,游客们到深河桥抗战遗址参观后,总爱到我们社区走走。" 蒙治帮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看着社区越来越红火,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环境美了,大家又开始着手发展产业,借助这红色村庄的火红势头,让日子过得更富裕,让红色美丽村庄的 " 红火劲儿 " 越来越足。
漫步麻抹社区,地垄间,村民们正忙碌穿梭在瓜架之间,俯身掐尖、引蔓,精心打理着攀爬的冬瓜藤,青绿的瓜影在枝叶间轻轻晃动;作坊里," 老手艺人 " 徐有国正如往常一样,端坐于木案前,搓棕、剪棕、导线,不多时,一把棕扫把便在手中初现雏形 ……
" 现在我们社区里,地垄里种着冬瓜、小葱、瓜蒌、油桐,作坊里做着手工粽子、棕扫把,不管是种地还是做手艺,大家都有活儿干、有钱赚,日子踏实得很。" 麻抹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潘健说,各具特色的产业在这个红色美丽村庄里星罗棋布、遍地开花,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归,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 社区的蜕变、产业的红火,始终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浸润和托举。这份深厚的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坐标,更是发展坐标,我们既要守护好红色记忆、赓续红色基因,更要让这份独特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把红色优势变成富民实效。" 麻抹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岑义学的话,点明了发展的核心思路。
为多角度展示红色文化,麻抹社区以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阵地为载体,结合本地资源和红色文化背景,推出了综合、产业、旅游、研学等多条路线,让光荣历史、英雄事迹更加鲜活起来,进一步增强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如今,循着红色路线的指引,参观者的脚步从深河桥抗战遗址开始延伸,在陈列馆内缓缓踱步,目光掠过玻璃展柜里的旧军帽,指尖轻触展墙上泛黄的照片;脚步迈向户外拓展基地,教练带领学员们体验各式各样的训练项目,学员们的汗水与笑容里满是青春的朝气和不服输的韧劲;停驻在麻抹社区的稻田画边," 红色麻抹 抗战古桥 " 画面徐徐铺展,红色记忆与田园风光巧妙融合,引得游人驻足凝望。
" 我们在用好深河桥抗战遗址等现有红色资源的同时,也一直在顺着历史脉络往下深挖,通过一点点地搜集、整理,让那些曾被时光尘封的战斗故事、英雄事迹重新浮现出来,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岑义学说。
为丰富红色美丽村庄内涵,麻抹社区党总支每月依托 " 三会一课 "、院坝会等,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读红色经典、学红色历史、看红色电影等活动,并通过集中培训、模拟讲解、实战解说等方式,培养本地 " 红色讲解员 "4 人,实现 " 有红色故事讲、有人讲红色故事、讲得好红色故事 " 一体推进;县委党校、县文联、县档案馆等县直单位联合开展摸排,对辖区历史人文资源进行全面挖掘,认定历史文化资源 7 处,挖掘红色故事 43 个,并结合史实史料创作村歌、诗词等文艺作品 45 个,做到有地可寻、有史可讲、有事可说。
现在,站在麻抹社区眺望深河桥抗战遗址,深河桥仍静静驻守在这片土地。这座石桥,一头连着烽火连天的过往,一头牵着生机勃勃的今朝。80 年前,这里是西南战场阻击日军的关键阵地,深河桥边的枪炮声曾震彻山谷;如今,硝烟散尽处,红色旅游逐渐火热,特色种植、手作工坊等产业发展兴旺,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青山长青,独山大地处处朝气蓬勃。
独山融媒 孟瑾 谢煜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