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yward
原创首发|蓝字计划
那个宣称要 " 第四季度盈利 " 被网友说成痴人说梦的蔚来,咸鱼翻身了。
9 月 1 日下午,蔚来发布 8 月份销量数据,蔚来公司 8 月交付新车 31,305 台,同比增长 55.2%,创历史新高。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 10,525 台;乐道品牌交付新车 16,434 台;firefly 萤火虫品牌交付新车 4,346 台。乐道 L90 首个完整交付月交付量破万。
就连蔚来的股价,都在最近一个月里都已经上涨了约 33%,形势一片大好。
蔚来的销量成绩印证了一个关键趋势:大尺寸 SUV 在纯电领域同样具备市场竞争力,这直接冲击了 " 中大型 SUV 必须依赖增程技术 " 的传统市场认知。
实际上,整个八月,纯电车型整体市场都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连之前被誉为 " 增程一哥 " 的理想也开始 " 叛变 " 了。理想 CEO 李想在微博上强调,2025 是理想正式进入纯电 SUV 的一年。
产品方面,8 月初的理想 i8 以激进姿态上市,定价直接对标理想 L8,并提出 " 油电同价 " 理念。而在配置问题引发用户争议后,理想的反应坚决、迅速,直接改配调价,传递出来的核心信息是:" 不成功便成仁 "。
还有更多的此前聚焦增程的车企在迅速作出反应,比如问界,产品路线从 M5、M7 主打增程,到 M9 采用纯电与增程 " 双线并行 " 策略,再到 M8 将纯电版本作为核心产品推出,纯电的问界已经开始成为华为展示其 " 全家桶 " 技术的重要载体。
素有 " 小理想 " 之称的零跑汽车,在 2025 年上半年的月度销量数据中同样呈现明显趋势:零跑 C11 和 C10 的纯电版本销量占比持续上升,其中 C11 改款后纯电销量占比达 80%;近期推出的爆款车型 B01 与 B10,则直接取消了增程版本。
纯电车型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增程 + 中大型 SUV= 卖爆 " 的「万能公式」又被头部车企亲手打破,还有媒体在渲染 " 增程卖不动了 " 的情绪…
难道,增程车真的要完了了?
早有预兆
增程车开始 " 退烧 ",其实早有预兆。从 " 理想车主在高速服务区占用充电桩 " 引发的争议开始,便已显现端倪。
增程车型的核心优势本应是长途出行时可通过加油发电,缓解续航焦虑。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增程车主极少为车辆加油,即便在高速长距离出行场景下,仍选择在服务区充电区与纯电车主共同排队充电。
这种现象已经多次引发过纯电车主不满,围绕着 " 增程车该不该在服务区充电 " 引发的对立和骂战,每年的大小假期都准时上演。
行业共识是 " 加油的补能效率是充电难以企及 ",但增程车主依然坚持用充电这种 " 低效率补能方式 ",还是因为充电比加油便宜太多了。
理想 L8 为例,高速上的充电桩按每度约 1.4 元、理想 L8 的高速电耗 21 kWh/100 km 来算,在同样 500 公里的高速路程上,充电五次的理想 L8 的花费是 147 元。
但如果加油的话,按照部分车主反馈的 7.9 L/100 km 亏电油耗来算,同样 500 公里的路程,光是加 8.1 元每升的 95 油就得花上超过 320 元。
147 元 VS 320 元,这是一笔很轻松就很能算清的经济账。
只是,当车主们用行动选择充电而不是加油时,他们实际上放弃了增程的独特价值,还让增程器从优势变成了负担。
其实,在《汽车公社》等一些媒体对增程车主的调研、采访素材中也能看出,有一部分车主是后悔买增程车的——除加油成本高,其特殊机械结构还带来保养等问题。
比如增程器使用频率越高,维修保养费用就越高。
增程车存在两套不同的动力系统,同时具备了燃油车和纯电车的特性,不仅需要像纯电车一样换空调滤芯、刹车油,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能要换机油、火花塞和发动机的冷却液。
就以每年一次的小保养为例,根据理想官网给出的参考,理想 L8 的增程器保养一次的花费是 799 元;而纯电车常见的保养项目更「换空调滤芯」,只需要 238 元。
另根据理想官方的要求,增程器每 1 万公里需要小保养、2 万公里就要大保养。这就意味着在车子的生命周期里增程器工作的里程数越多,需要保养费就越多。
成本差异下,增程车以纯电模式使用更经济,理想 2024 年数据也印证:车主纯电驱动里程接近燃油驱动的两倍。
在绝对的省钱面前," 加油只需要 5 分钟 " 的优点不香了," 没有续航焦虑 ",也称不上卖点了。
增程被高估?
这时有网友要问了:既然增程那么多缺点,又遭车主嫌弃,那是怎么带飞理想的?
但问题核心是,理想的成功,真的因为增程吗?
如果真是增程带来的成功,那么同价位的纯电 SUV 理想 i8 理应卖不动。但从销量数据看,理想 L8 与 i8 的差距并不显著,后者在价格调整后也非常受欢迎,官方乐观地预计能维持月售 6000-8000 台。
这就说明理想的爆款密码并不在于增程,而在于产品配置和空间体验,比如 " 冰箱彩电大沙发 ", 精准击中了家庭用户的需求。
这个逻辑的合理性,零跑汽车已经用成绩验证了。根据汽车博主孙少军的数据,零跑在刚过去的 8 月,交付了 57066 台车,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还连续 6 个月位居新势力车企销量第一。
零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说白了,它主要是靠 " 模仿理想 " 成功的,但模仿的是 " 冰箱彩电大沙发 " 的配置逻辑,不是增程技术。
从开头提到的数据就能看出来,现在零跑卖得最好的 C10、C11 等车型,都用上了 " 冰箱彩电大沙发 " 的随机排列组合,但目前只有少数老款车型还保留增程动力,销售主力和新款产品都是纯电车型。
除了零跑,乐道 L90 也印证了这一点。它不仅把 " 冰箱彩电大沙发 " 作为标配,在冰箱配置上甚至比理想 i8 更出色 —— 全系标配、容积更大、温区更精细、交互更智能,还贴心地为家庭用户设计了 "1 分钟拆洗 " 功能,堪称 " 冰箱卷王 "。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理想 8 月的销量会同比下降 40.7%、环比下降 7.2%,还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滑,在新势力中的排名被蔚来、零跑、小鹏反超:
市场上有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车型,太多太好了。在大家都能做出 " 冰箱彩电大沙发 ",还卖得更便宜的时代,理想的卖点,不再有稀缺性。
其实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例子 —— 特斯拉 Model Y。
它每个月销量接近 4 万辆,常年是不用加定语的中大型车年度销冠,而且从诞生之初就坚持纯电,对所有混动形式都不屑一顾。
但这并不妨碍 Model Y 卖得好。对买 Model Y 的消费者来说,这辆车能提供的情绪价值、安全性、全球车型属性,以及马斯克带来的品牌文化光环,都能轻松盖过 " 增程和纯电谁更能缓解续航焦虑 " 的差异。
或许真相是,对大部分人来说增程动力所带来的续航优势,本质只是购车前想 " 追求完美 " 的伪需求。但实际用车时,不仅这种 " 续航优势 " 会被便宜的谷电价格抵消,还很容易被更便宜的 " 冰箱彩电大沙发 " 车型替代。
更别说,现在纯电车的续航能力,已经不比增程车差了。
纯电车的反攻
现在打开懂车帝的纯电车型销量排行榜就能发现,除了吉利星愿这种主打城区短途出行的小型电车,10 万元以上的纯电车里,基本都普及了 70 度以上的大电池,CLTC 续航也都超过 600 公里,完全能满足一周以上的日常通勤,以及 400 公里半径的短途出行需求。
在充电速度方面,800V 高压快充技术正在加速普及,彻底改变了过去充电慢的补能体验。
像极氪 007GT、岚图知音、比亚迪海豹、零跑 C11 等车型,直接把过去只有高端车才有的 800V 快充配置,下放到了 20 万以内的价格区间。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5 年新车的平均快充时间已经缩短到 18 分钟,比去年快了 5 分钟。
从用户体验来看,18 分钟充满电,和 5 分钟加满油,没有本质区别。
再加上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充电难 " 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缓解。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到今年 3 月底,国内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已经达到 1374.9 万台,同比增长 47.6%,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设施覆盖率更是达到了 98%。
所以大家能发现,今年以来纯电和增程车主抢充电桩的矛盾缓和了不少,主要就是因为充电桩足够多,不用再抢了。
如果说技术进步削弱了增程车的体验优势,那么价格变化则给了它致命一击。
商汤绝影 CFO 张毅君认为,2025 年上半年纯电动车增速强劲的直接原因有二:技术升级、价格下调。
在过去几年,像比亚迪这种同一车型具备纯电和 DM-i 两种动力形式的,纯电的价格总要贵两三万元以上 ,这就让不少人更倾向于选择混动的版本。
但现在不一样了。" 油电同价 " 甚至 " 电比油便宜 " 已经成了新常态,理想就是最好的例子,理想 i8 的起步价直接和增程版理想 L8 看齐,调价之后甚至比 L8 还便宜。
还有乐道 L90,直接把起售价拉到 30 万以内,新款蔚来 ES8 也以 30 万起步…… 当增程车最后的 " 性价比 " 标签也被纯电车型夺走时,它的市场空间自然就被进一步挤压了。
李斌说:" 增程大三排 SUV 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纯电大三排 SUV 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 这确实是现在的大势。
时代的洪流
按理说,增程车在市区通勤时用纯电,能享受 3 毛一度谷电的低成本;长途出行时加油,靠 " 汽油 " 彻底解决续航焦虑,这样的车型应该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首选。
尤其是 2024 年,增程车销量增速高达 78.7%,当时很多人都乐观地认为,2025 年肯定是增程车的天下。
但最终,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
2025 年上半年,增程车的增速大幅下降到 16.5%,被纯电车的 46.2%、插混车的 31.1% 远远甩在后面。另外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2025 年 1-7 月,纯电车型占新能源车批发销量的 61.5%,而增程车型仅占 9.0%。
如果只看单月数据,情况更糟。整个 7 月,纯电车型卖出了 73.6 万辆,同比增长 44.8%;增程车只卖出 10.9 万辆,同比还下滑了 6.2%。
即将到来的八月数据,肯定也不会太乐观。看着这么惨淡的数据,再加上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很容易让人得出 " 增程车已经完蛋了 " 的结论。
但是再看回同属混动品种的插混车,又保持着非常不错的势头。
毕竟在春运等场景中,在一眼看不到头的堵车长龙里,坐在一个混合动力的车子里,一台发动机和一个油箱带来的安全感,还是要比遍地的充电桩更强一些。
因此,增程车的情况依然复杂,混合动力的未来依然迷离,现在那些一棍子全打死的结论,睁眼说瞎话的即视感还是太强。
唯独可以确定的是,增程车的高光时刻,已经过去了。
历史文章
Review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