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电动汽车在华销量因定价过高及缺乏驾驶辅助功能而面临挑战。
盖世汽车讯 据日经新闻报道,本田电动汽车在华销量因定价过高及缺乏驾驶辅助功能陷入停滞,这使得这家日本车企难以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树立品牌影响力。
图片来源:本田汽车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本田在华电动车销量同比下滑 2%,仅为 2,900 辆。尽管该公司今年春季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两款全新 SUV ——本田 S7 和 P7,仍未能扭转这一局面。
据悉,本田 S7 和 P7 SUV 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两款新车型均基于中国本土研发的专用平台打造,是本田 " 烨 " 系列的首批车型。该系列本应在本田 "2035 年在华销售新车全电动化 " 的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第二季度的销量数据来看,本田是日本车企中唯一一家在华电动车销量出现下滑的企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田同期在华电动车销量同比激增 57%,达 2.6 万辆;日产同期在华电动车销量更是同比暴涨 160% 至 1.6 万辆。
出现上述情况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定价。本田 S7 的初始定价为 25.99 万元(约合 36,335 美元),但上市仅一个月,本田便被迫将其降价 6 万元,降幅达 23%。本田称此次调价是 " 为了让消费者更易购买 ",但消费者对此反应冷淡。
车辆性能也受到市场审视。尽管本田 S7 的续航里程达 650 公里,优于特斯拉 Model Y 的 593 公里,但在深受中国消费者重视的驾驶辅助技术方面却存在短板。本田 S7 与 P7 搭载了本田自研的 "Honda Sensing 360+"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支持公路车道变更等功能。
然而,本田 S7 和 P7 在公路及一般道路上均未配备 " 脱手驾驶 " 功能——该功能在中国市场已较为普及。由于缺少竞争对手普遍提供的 " 领航辅助驾驶(NOA)" 功能,业内认为本田这两款车型在技术上较为落后。
相比之下,丰田汽车与日产汽车则凭借高性价比推动了电动车销量增长。丰田于今年 3 月份在华推出的 bZ3X 车型,定价 10.98 万元,今年第二季度在华销量达 1.7 万辆。该款车型还通过与中国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Momenta 合作,搭载了 NOA 功能。
日产于今年 4 月份推出的 N7 轿车,定价 11.99 万元,同样集成了 Momenta 的技术,上市首月便收获 1.7 万辆订单。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 Ivan Espinosa 表示,这款车型的成功得益于 " 深度贴合中国市场需求 "。
丰田汽车与日产汽车均早已在中国市场采取具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鉴于中国本土车企几乎每月都会推出新款电动车,这两家日本车企担忧,若新车型无法迅速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自身恐将被中国市场淘汰。
本田此前已在华推出多款电动车,例如 2022 年推出的 e:N 系列,以及去年面向年轻消费者推出的经济型车型 " 灵悉 L"。但包括 " 烨 " 品牌在内的这些电动车型,均未能实现 " 月销量过万 " 的目标,市场热度有限。
本田 " 烨 " 品牌将引入 Momenta 的驾驶辅助功能。鉴于中国拥有独特的交通环境,本田中国区运营负责人五十岚雅行表示:" 与研发实力雄厚的 Momenta 合作,开展联合研发并推动技术商业化,将成为我们未来的竞争优势。"
本田还计划顺应中国市场 " 注重驾驶乐趣 " 的趋势。该公司拟为车辆搭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人工智能系统,实现 " 驾驶员与车机对话交互 " ——这一功能在中国车企的车型中已日益普及。
同时,本田也正在中国市场努力提升价格竞争力。该公司计划在其第三轮于中国市场推出的新电动车中,首次采用磷酸铁锂(LFP)电池。由于这类电池无需使用稀有金属,成本更低,有助于降低车辆整体生产成本。
过去二十余年间,本田在华已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信任度。而在电动车领域,该公司需在定价与功能上更贴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迅速崛起。据悉,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 33%,达 214 万辆,全球排名从去年上半年的第十位升至第七位;中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吉利则从第十一位升至第八位。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比亚迪和吉利上半年的销量首次同时超越日产,而日产在 2025 年上半年期间已跌出全球最畅销汽车制造商前十榜单。
然而,在中国市场,价格战正不断加剧。比亚迪 7 月在中国的销量仅微增至 34 万辆,较此前的两位数增长大幅放缓。随着竞争对手纷纷推出低价电动汽车涌入市场,车企较难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