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 " 智能机器人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 的呼声日益高涨。特斯拉(TSLA.US)近期公布了雄心勃勃的 " 宏图计划 4",更是大胆预言其未来约 80% 的价值将来自 Optimus 人形机器人。
在 AI 技术飞速发展与资本大力助推的双重驱动下,智能机器人正加速 " 进化 ",目前已步入融入人类社会的初步阶段。
近期港股机器人上市企业已相继披露了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从业绩报看,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朗。
商业化步伐提速,走向 " 自我造血 " 阶段
港股市场有多家智能机器人概念企业,主营业务从事机器人业务的企业不多,主要有优必选 ( 09880.HK ) 、越疆 ( 02432.HK ) 、极智嘉 ( 02590.HK ) 、微创机器人 ( 02252.HK ) 和地平线机器人 ( 09660.HK ) 。
2025 年以来,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宽,进一步渗透至工业、教育、医疗、消费及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市场接受度显著提高,这对机器人厂商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今年上半年,上述机器人厂商的商业化拓展得到进一步提速,收入规模均实现显著的增长。
如下图所示,这五家机器人厂商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增长率均达到双位数,其中越疆 27.1% 的增幅排名末位,微创机器人以 77% 的增幅位居首位。
财华社总结了这五家机器人厂商收入增长的原因:
1)微创机器人:多个产品商业化快速拓展,海外市场表现尤为显著;
2)极智嘉:深化客户合作并拓展新客户,客户需求强劲;
3)地平线机器人:自动驾驶加速落地,自主品牌车企销量强劲增长;
4)越疆:市场需求旺盛,协作机器人产品渗透率提升;
5)优必选:商业布局拓展及推出多款新产品。
由此可见,下游市场的强劲需求,叠加企业新产品与新技术的成功商业化,已成为推动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
此现象也说明,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从 " 技术探索 " 全面迈向 " 商业落地 " 的爆发期。增长不再依赖于单一技术突破或政策补贴,而是由真实的市场需求、成功的商业化策略、清晰的应用场景和全球化的视野共同驱动。
以具身机器人赛道为例,今年以来头部企业频获订单。
在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近期中标了中国移动旗下子公司 1.2 亿元的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后,优必选在今年 7 月也中标了 9051.15 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这些订单具有标志性意义,表明大型国企与特定行业已开始愿意为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付费,极大地提振了资本市场与产业界对行业前景的信心。
随着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费用率持续摊薄,主要机器人企业正快速向盈亏平衡点靠拢。
今年上半年,除了地平线仍深陷巨额亏损且亏损有所扩大外,其余四家企业的亏损均录得不同程度的收窄。其中,极智嘉期内亏损约 4800 万元 ( 单位人民币,下同 ) ,同比大幅减少 91.3%,其经调整 EBITDA 更是实现转正,为 1162.1 万元;越疆亏损上半年的收窄超三成,离盈亏平衡线近了一步。
这是当前中国机器人行业一个非常积极且关键的信号,深刻地揭示了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未来走向,印证了行业正从 " 烧钱研发 " 走向 " 自我造血 " 的健康阶段,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行业静待 "ChatGPT" 时刻
与过去几年不同的是,今年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技术的突破,而是更加积极地探索商业化落地场景。
除了初创公司外,英伟达 ( NVDA.US ) 、OpenAI、微软 ( MSFT.US ) 、特斯拉等国际领先科技巨头以及国内的百度 ( 09888.HK ) 、小米 ( 01810.HK ) 、阿里 ( 09988.HK ) 、小鹏 ( 09868.HK ) 等厂商不惜砸重金布局机器人赛道,在软硬件领域不断推动机器人行业迈上更高的高度。
然而,尽管当前 AI 大模型的算力日益强大,但无论是在 B 端还是 C 端场景,机器人仍多限于执行相对简单和重复的任务,其产业化的通用能力仍有待突破。换言之,机器人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大脑 " 的水平还需要提高和增强。
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华泰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表示,从产业趋势上看,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卡点在于硬件的降本和非标化,以及大脑的智能。在软件层面,尚未出现机器人大脑的 "ChatGPT" 时刻。
该行认为,未来需重点关注机器人的大脑 "Scaling Law" 的智能涌现,有望真正意义上推动人形机器人的正向飞轮启动,产业开启非线性提速。机器人不仅需要大语言模型赋能,更须具备自主移动或行动能力的具身智能载体。
近日,宇树机器人王兴兴也表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应用的核心瓶颈在于 AI 技术尚未突破临界点,AI 领域可能随时出现突破性进展,技术跃迁十分常见。
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多数机器人上市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均加大了研发投入,例如地平线机器人研发开支同比激增 62% 至 23 亿元。
另外,极智嘉在今年上半年加大了具身智能方向研发投入,通过 AI+ 机器人技术,实现通过软件算法层对机器人的柔性调度。优必选表示持续致力于推动发展 " 仿人大脑 "、" 仿人小脑 "、" 高性能肢体 " 等关键技术群,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单机自主和群体协同的螺旋式进化。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当前市场融资环境相对有利,机器人上市企业纷纷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以增强研发实力。
今年以来,优必选、越疆、地平线机器人及微创机器人均进行了配股融资。其中地平线机器人今年 6 月宣布配售 6.81 亿股,筹资超 47 亿港元,公司计划用于优化资本结构、支持公司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包括业务扩张、研发投资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总结
总体来看,2025 年上半年港股机器人板块的业绩清晰传递出行业向好的积极信号:收入稳健增长、亏损持续收窄、商业化落地加速。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跨越从技术研发到规模盈利的关键门槛。
然而,真正的 "ChatGPT 时刻 " 尚未到来,当前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仍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任务。
未来,唯有在 " 大脑 " 与 " 身体 " 的协同进化上实现突破,才能真正开启人形机器人的黄金时代。
这条路虽远,但行则将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