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公园 09-02
大众点评“救火”美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叶二 编辑 | 魏晓

当护城河即将被攻破之际,美团又打起了大众点评的主意。

8 月 23 日,大众点评正式上线了 " 品质外卖 " 频道,口号为 " 真品质,真堂食,真评价 ",相关外卖店支持美团配送。

打开大众点评 APP,用户就可以在首页直观看到 " 品质外卖 " 的入口,同时为迅速打开市场,大众点评还打出了 " 天天 5 折 " 的口号,并发放了大量的优惠券。

显然,当美团主站 APP 已然不如预期般能够在阿里京东的围剿下游刃有余,甚至是有被 " 一波推平 " 之势,曾经偏安一隅的大众点评,也无法独善其身,需要 " 为家分忧 "。

品质外卖,正是切入口。

AI 蓝媒汇注意到,大众点评的外卖页面上,各个店铺均清楚打上了 " 堂食店 " 的标签,同时相关店铺还附有「必吃榜」等标签。并且不同于美团外卖,大众点评首页推荐的餐厅,大部分并非是简餐便当等,而是比较知名的连锁品牌餐饮。换句话说,大众点评的 " 品质外卖 " 频道,正是将其平台上优质的到店餐饮,放到了外卖场景上。

而这也使得美团应对外卖战争,出现了明显的战略分化。

一手,是以大众点评 " 品质外卖 ",直接与京东打擂,稳住自身一线市场,要知道京东进入外卖市场时,瞄向的正是 " 品质外卖 ";另一手,则是美团主站 APP,以 " 神枪手 "、" 拼好饭 " 等来稳固主要份额,以对抗来自阿里的无限子弹。

在这背后,大众点评又一次扮演了 " 救火队员 " 的角色。

过去很长时间,在美团与大众点评收购之后,后者逐步将用户、商户、流量、乃至 UGC 等一应资源全部导入美团 APP,在内部的权重逐步退化为一个 " 小而美 " 的存在,甚至一度被边缘化。

要知道,预期中的美团超级 APP 梦里,基本上是没有大众点评的位置的。

但正如此次外卖大战的发展超出了美团预期一样,现在的美团,即便早就在名字上去掉了点评,即便美团 APP 早就拿走了大众点评的核心资产,但真到打硬仗的时候,可能也得靠大众点评。

争夺 " 品质外卖 "

直到现在,当出门吃饭时,赵可首先打开的仍然是大众点评。

作为一名资深的大众点评用户,过去一年,他在大众点评一共消费了 5000 元,而在美团则仅仅只消费了 1000 元。

到店团购用大众点评,外卖用美团,这正是他的消费习惯。

在他看来," 要说做‘品质外卖’,大众点评是最适合,也更有说服力的。"

一方面,本就是用户的认知中,大众点评适用的就是堂食到店场景,其评分体系大部分都是建立在用户真实评价之上,有十多年的体验与数据积累。另一方面,大众点评有接近 60% 的用户生活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这些地方的居民有更强的消费力。有数据显示,大众点评单个用户创造的收入之高行业罕见——每个日活跃用户每年带来了 667 元左右的收入。

赵可打开自己的大众点评," 品质外卖 " 的页面上,出现的都是他家附近的餐饮品牌," 都去过,或者见到过。"

AI 蓝媒汇注意到,在大众点评推出 " 品质外卖 " 的同时,美团主站 APP 同样给部分店铺打上了 " 堂食店 " 的标签,但不同点在于,美团主站 APP 倾向于 " 全场景覆盖 "," 堂食店 " 只是选择之一。

而大众点评的 " 品质外卖 "," 堂食店 " 则是准入门槛。

这意味着,大众点评的 " 品质外卖 ",正是美团将大众点评的到店业务与到家业务结合起来,从而满足细分用户对于品质外卖升级需求的主战场,同时也能拉拢到店的用户,将其转化为外卖用户。

当然更重要的,则是直接对抗京东。一个事实是,京东入局外卖市场时,正是打出了 " 品质外卖 " 的口号,去吸引用户,去吸引商家。

尤其是在经历补贴大战之后,京东 " 品质外卖 " 已经进入稳扎稳定的常态化运营,美团此时以大众点评入局,正是要与京东争夺 " 品质外卖 " 的用户心智。

有业内人士告诉 AI 蓝媒汇,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意义在于,大众点评的 " 品质外卖 " 相对不容易踩坑,甚至是即便踩坑,出现不符合所谓 " 真品质,真堂食,真评价 " 的情况时,对于美团的冲击,也相对较小。

毕竟基于自身的体量,大众点评的进退空间较大。

赵可印象中,就有一例。

两年前,太二酸菜鱼在抖音直播首战告捷后,就因为 " 技术原因 " 在美团 APP 和大众点评被下架。后在九毛九董事长管毅宏朋友圈曝光下,在下架一天之后,太二在美团 APP 上又能够重新搜索到,但大众点评上彼时依然将 " 太二 " 视为无法搜索到的词条。

" 虽说是同一个公司,但毕竟是两个 APP,对外的影响可以不一样。" 赵可说道。

只是当前外卖大战下,阿里京东都在以一个超级 APP 的形式参与竞争,意图以一个 APP 覆盖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景,美团当然也想这么做,其本身同样有个超级 APP 梦想,但此时启用大众点评,已然是不得不为之。

充当 " 救火队员 "

每当美团感受到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大众点评,也就再次进入视野中。

这并非是第一次了。

事实上在十年前,当美团完成与大众点评合并时,拿到后者的核心资产后,大众点评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结。

在美团内部,在将美团 APP 打造成一个超级 APP 的进程中,一方面大众点评是逐步被边缘化的存在,甚至连名字都差点要被改掉。另一方面,大众点评又是很好的现金流,当个 " 小而美 ",不折腾是最好的策略。

据美团内部测算,2021 年在大众点评的佣金收入以及广告收入超过 100 亿元,接近美团到店业务收入的 1/3,经营利润率则是外卖业务的 7 倍。

但从两三年前开始,大众点评又开始折腾了。

这正与抖音的进攻有关。

当抖音裹挟着内容流量,进军本地生活,开始蚕食美团把守的到店腹地,大众点评也做出了反击,试图往内容化、视频化转型,内容团队被要求全面向对标小红书、学习抖音。

2023 年初,团队还发起了 " 春生战役 ",喊出了 " 守正出奇、百战不殆 " 的口号,计划引入 2 万的站外创作者和 10 万的投稿内容。

此次从动作上,大众点评发力 " 品质外卖 ",并拿到了大量的补贴预算,从组织架构上,美团更是早在 4 月 3 日,将点评事业部并入 " 核心本地商业 " 板块,目的就是进一步整合本地生活服务的线上线下资源,以补足了大众点评原本的短板。

曾经美团一直在试图打造一个超级 APP,但现在美团管理层的想法,则是 " 不可能有一个 App 把所有环节都做完,比如做了 A 功能,B 需求的用户可能会觉得我不需要 A"。

在这背后,正是所谓的外卖护城河,有被攻破之势头。

外卖配送基建上,美团引以为傲的运力正在被快速追上,这个曾被认为时间是竞争对手最难逾越的壁垒,已然被打破。数据显示,淘宝闪购的日均活跃骑手已经超过 200 万的规模,对比 4 月增长 3 倍。这一运力规模,已经能够支撑超 1 亿的日订单规模,追上了美团在 2024 年的峰值。

下沉市场上的领先,同样也被拉平。

在县域等下沉市场,美团通过高频次的外卖订单和到店酒旅业务,建立用户消费习惯。曾在预期中,这种高频消费场景形成用户依赖,竞争对手需投入 5 倍资源才能打破。

但随着阿里的疯狂补贴投入,一方面,所谓的基于美团系统化能力下,能够以较低补贴成本,从而稳住市场份额一说,并不成立——刚发布的 Q2 财报显示,美团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 14.9 亿元人民币,同比骤降 89%,相比去年同期,净利润蒸发了 120 亿;另一方面,市场份额说分流也就分流了。

数据显示,外卖市场中,美团的市场份额已经从此前的超 7 成,下降至现在的 44% 左右。饿了么(淘宝闪购)则实现了强势追赶,拿到了 44.5% 的市场份额。

甚至按照现在的节奏来看,阿里显然是要乘胜追击,继续维持对外卖领域的高投入,高补贴。

如果说京东的入局目的只是 " 三分天下 ",而阿里下场,则真的就是要 " 取而代之 "。

这才是美团的核心对手。

这场肉眼可见的外卖持久战中,美团主站 APP,需要集合全部资源,去对抗阿里旗下的淘宝闪购。而至于抗衡京东外卖的担子,或许就彻底交给了大众点评身上。

Lanmeih/ 今日话题

你是大众点评的用户吗?

咱们评论区聊聊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美团 京东 阿里 ugc ai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