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周立
今年上半年,新希望(000876.SZ)实现营收 516.25 亿元,同比增长 4.13%;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 7.55 亿元、7.0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62%、153.27%,实现扭亏为盈。
营利双增的背后是饲料、养猪、海外产业的全链协同:饲料紧抓扩规模、提效率、降费用的主线,技术攻关再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养猪从冬春季防疫、生产管理改善、育种优化,全面筑牢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降本;在海外则加大资源投入,稳步推进产能建设。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新希望 2025 年上半年各季度都保持了单季盈利,即使面临比上年同期更低的猪价,仍然实现了较好的同比改善。
" 公司各方面业务预计下半年会继续稳步改善,考虑到水产料的销售季节,以及海外新建饲料产能的逐步释放,下半年饲料业务相比上半年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养猪方面,近两个月还是面临价格走低的压力,但下半年养猪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所以预计还能够有一定盈利,最终 2025 年全年业绩相比去年会继续保持良性增长。" 新希望相关人士表示。
图片来源:unsplash
饲料量利齐升,科研助力节粮
根据定期报告,饲料通过贡献近七成营收成为新希望业绩 " 顶梁柱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54.79 亿元,同比增长 7.88%,毛利率同比增长 1.15 个百分点至 5.38%,实现 " 量利双增 "。
从销量来看,新希望饲料销量同比增长 13% 至 1393 万吨,其中外销料销量达 1148 万吨,同比增长 16%,禽料、外销猪料、水产料、反刍料销量均同比增超 10% 以上。" 上半年在国内的大客户定制料、代工料销量同比增长超 20%,助推了饲料业务整体销量的增长。" 新希望提到。
不过,由于国际宏观环境的变化,今年上半年玉米、豆粕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上行,给饲料企业的控本带来一定挑战。
猪好多网数据显示,2025 年,玉米价格自 2 月 7 日(2007 元 / 吨)震荡上涨至 9 月 1 日的 2386 元 / 吨,7 个月涨了 18.88%;豆粕价格从年初 2981 元 / 吨震荡上涨至 5 月 2 日的 3685 元 / 吨,涨幅 23.62%,随后回落至今,但价格仍高于年初。
面对大宗农产品 " 过山车 " 般的行情,新希望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应对:一是加快玉米周转、灵活采用替代性原料、积极对接进口机会;二是针对蛋白类原料,短期灵活抓机会,做好基差采购,长期做好期权应用;三是在小料方面做好国产替代。
作为全球饲料巨头,新希望将 " 科技增效,全链节粮 " 上升至集团战略高度,组建超 500 人的节粮科研团队,从 " 育种、饲料、数字化 " 三大路径发力,提出 " 节粮计划 ",不断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能耗和成本。
8 月 28 日,2024 年度四川省科技奖揭晓,由四川农业大学、新希望六和、特驱集团等联合申报的 " 猪肠道微生物功能及其靶向营养调控技术与应用 " 项目获得了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本次获奖名单中,涉农科研项目(含个人)获得的最高类别奖项。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在国内 100 余家生猪养殖及饲料生产企业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生猪养殖过程中发病率高、饲料转化效率低和猪肉品质差等实际问题。同时,运用该项目技术的示范企业生猪养殖水平整体达国际先进,每年累计可节约饲料用粮 200 万吨以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益。
养猪业务扭亏为盈,育种 +AI 成未来降本方向
在猪价同比走低的行业背景下,贡献三成业绩的猪产业虽然营收微减 2.07% 至 143.69 亿元,但毛利率同比增加 16.60 个百分点至 13.20%。具体来看,2025 年上半年新希望共销售仔猪 205.66 万头,肥猪 639.28 万头,合计 844.94 万头,实现营业收入 108.01 亿元;共屠宰生猪 164.42 万头,实现营业收入 35.68 亿元。
稳定盈利的背后,是降本增效举措之下各项数据的优化提升。
新希望在半年报中强调,在去年完成对疾病高发区域的自有场线改造等防疫措施后,公司继续做好年初的冬春季防疫工作,上半年的重大生猪疫病发病率同比降低了 60% 以上,自育肥场更是实现了从 2 月起保持零红场的良好记录,有力地稳定了生产节奏。
同时,通过加强一线生产管理,多项生产指标和成本数据持续优化:公司养猪平均窝均断奶数为 11.2 头,较去年均值增加 0.4 头;平均 PSY 达到 25.4,较去年均值增加 0.7;平均断奶成本约 260 元 / 头,较去年底下降约 30 元 / 头;平均育肥成活率达 94%,较去年底增加 2 个百分点;平均料肉比达到 2.66,较去年底降低 0.01。
9 月 1 日,新希望财务总监史涵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到,公司上半年正常运营场线的平均完全成本降至 13.1 元 / 公斤,其中 Q1 是 13.3 元 / 公斤,Q2 为 13 元 / 公斤,7 月西部纵队、中南纵队完全成本降至 12 元 / 公斤左右,部分地区已能低于 12 元 / 公斤。
" 在成本端,我们更多还是去充分管理好内部成本的离散度,除此之外,种猪端的改善对降本有较大影响。" 在问及降本空间,新希望相关负责人在业绩会上提到,到年底正常的成本下降空间还有几毛钱。
在生猪微利时代,育种作为养殖业的 " 芯片 ",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在展会上,不少参会者到新希望六和展台了解其自主研发 " 猪芯片 "。图片来源:新希望六和
2025 年,新希望进一步加强种猪遗传性状改良。在公猪端,逐步替换高日增重性能终端公猪,目前日增重 1000g 以上终端公猪已经在体系内全部覆盖,其中日增重 1200g 以上终端公猪覆盖率达到 57%,由此助力今年上半年日增重较去年均值提高 20g 以上。在母猪端,通过对祖代场线进行纯种猪替换,今年上半年平均窝均活仔数达到 11.9 头,较去年均值增加 0.4 头。
数智化方面,今年以来,无针注射设备在新希望各场线的推广进度达到 57%,且已在各场线得到了高效使用。智能 B 超仪的覆盖率达到 81%,其准确度优于卡尺。公司在南方部分育肥场启动了猪群咳嗽监测系统,及时预警提醒人员干预。
而结合今年初国内爆发的 AI 技术,新希望开发上线了养猪 AI 助手 " 猪小新 ",目前已初步上线了 " 兽医助手 "(解答健康领域常见疑问及流行性腹泻方面的专业问题)和 " 数据问答 "(实时查询与分析 80 多个生产指标)等功能模块,远期目标是打造 24 小时陪伴式专业兽医助手。
育种优化提供更优质的仔猪,数智化助力育肥精细化管理,这也让贡献超六成存栏量的新希望代养农户感受到养猪的 " 黑科技 "。在放养育肥场料塔称重方面,2025 年上半年已覆盖了全体放养户的 57%,其中对规模大、成绩好、合作长的核心放养户的覆盖率达到 86%。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 " 公司 + 农户 " 模式,与超 2000 个养殖户及家庭农场合作,结算代养费 9.65 亿余元,户均获利 60.4 万元。
加大海外资源投入,印尼、埃及成增产重心
扭亏之下,新希望整体资金情况亦有所好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1.53 亿元,同比增长 10.77%;资产负债率从 2024 年底的 69.01% 降至 2025 年 6 月末的 68.78%,同期短期借款从 177.42 亿元降至 162.00 亿元。
在业绩和资金向好之时,众多大型金融机构对公司的支持力度不减,新希望现有各类金融机构授信余约 800 亿元,整体用信比率在 60% 左右,尚有较大提款空间。新希望表示,公司取得的 1-10 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后融资成本不到 3%,与同行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为公司实现穿越周期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由于海外市场饲料吨利润显著高于国内(海外饲料平均吨利润 180 多元,其中猪料吨利润超 300 元),新希望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加大对海外的资源投入,通过对现有工厂新增生产线或车间、新建工厂等方式,推进海外产能建设,支撑海外饲料长远发展。
据悉,在公司重点布局的海外核心国家,如印尼、越南、埃及等国,公司饲料销量都已进入其本国的前四名。截至 2025 年上半年末,海外饲料产能已超过 700 万吨,且目前仍有一批新厂线正在立项或建设,后续还将进一步提升海外饲料产能。此前,新希望曾表示,未来 3-5 年会增加 300 万 ~400 万吨的产能。
在越南,新希望胡志明市饲料厂正在繁忙出货。图片来源:新希望六和
对于未来新增产能的重点区域,新希望方面表示,将优先选择 " 市场空间大、人口基数大、政经环境稳定、饲料容量高、团队基础好 " 的区域,肯定会有很大比例继续落在当前的优势国家,也会考虑一些新的市场开拓,具体地区都持续调查研判,具体落地哪些料种也会结合当地市场需求配置。
除了产能投入外,公司也加大人才方面的投入。公司在上半年一方面通过社招、校招及国内饲料业务调动补充中方干部,另一方面发布本土人才培养及发展指导纲要,促进本土化建设;并先后举办了 " 全球中坚力量培训班 "" 海外水产精英特训班 " 等培训项目,面向海外的中方与外方核心员工提供专项培训,并组织学员在结业后返回各国片区做好分享与再培训,帮助其提升技术管理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