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A 股 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有 11 家公司首发上会,其中各有 1 家被暂缓表决和取消审核,其余 9 家全部过会。这一首发上会公司数量创下 2024 年 2 月以来月度新高。
在 IPO 终止方面,8 月 A 股共有 6 家公司 IPO 终止,数量继续处于相对低点。在已首发过会后的 IPO 公司中,有 13 家公司在注册端进展较为缓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港股 IPO 市场是 8 月 IPO 市场的最大亮点,递表公司数回升至 40 家,同时首次披露拟赴港上市的 A 股公司数续创 2025 年以来月度新高。在 " 打新 " 市场,有 3 家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超 1 倍;截至目前,2025 年上市首日涨幅超 1 倍的新股数仅有 4 家。
8 月 11 家公司首发上会
Wind(万得)数据显示,A 股 IPO 市场 2025 年 8 月共迎来 11 家公司首发上会,包括来自上证主板的丰倍生物,创业板的纳百川,科创板的恒坤新材、泰金新能、节卡股份和奕斯伟,以及北交所的精创电气、大鹏工业、南特科技、科马材料和中诚咨询,这一首发上会数创下 2024 年 2 月以来月度新高。
在上述 11 家上会企业中,泰金新能被暂缓表决,节卡股份则在上会前取消了审核,其余 9 家公司全部过会。
泰金新能主要从事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上交所上市委在现场向泰金新能问询了两个问题:一是要求说明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二是要求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验收期延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在业绩下滑风险方面,招股书显示,泰金新能 2024 年末的合同负债为 14.65 亿元,分别低于 2022 年末的 15.70 亿元和 2023 年末的 23.83 亿元。与此同时,泰金新能的主要产品中,收入占比最高的电解成套装备在 2023 年和 2024 年获得订单金额持续同比下降,且在 2024 年下降幅度较大。
在产品验收期延长方面,泰金新能电解成套装备的平均验收周期在 2022~2023 年为 7 至 12 个月,2024 年则延长至超过 1 年。泰金新能解释称,是受 2024 年以来锂电铜箔行业变化影响,下游铜箔企业项目建设、投产有所放缓。
2025 年 8 月,A 股市场共有 8 家新股上市,所有新股上市首日均收涨,且涨幅均超过 1 倍,涨幅最高的广东建科上市首日收涨 418.45%。
8 月 6 家公司终止 IPO
8 月,A 股市场三大交易所公布的 IPO 终止项目有 6 家,分别是拟于上证主板上市的福建德尔,以及拟于北交所上市的盛富莱、楚大智能、阳光精机、温多利和锐思环保,这一数量与 7 月持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上述 6 家已终止 IPO 的公司中,除了福建德尔于 2024 年获得受理外,其余 5 家均于 2024 年之前获得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8 月终止 IPO 的都是此前尚未上会的公司,而在此之前,部分终止 IPO 的是此前已经过会的公司。
在注册端,IPO 节奏仍然较快。8 月首发过会的 9 家公司中,就有 5 家公司在当月已经提交注册,其中奕斯伟在 8 月 29 日已经注册生效。
不过,在 A 股 IPO 市场所有已过会企业中,来自深交所主板的湖南兵器、世盟股份、耀坤液压和誉帆科技分别于 2023 年 9 月、2023 年 10 月、2024 年 1 月和 2023 年 11 月过会后,以及通力股份在 2023 年 11 月提交注册后,均尚无实质进展;来自创业板的博华科技、珠海赛纬和容汇锂业分别于 2023 年 1 月、2023 年 9 月和 2023 年 6 月过会,此后便无实质进展;来自科创板的北京通美和思哲睿分别于 2022 年 8 月和 2023 年 6 月提交注册,此后也无实质进展;来自北交所的扬德环能、金则利和宇星股份分别于 2023 年 10 月、2024 年 1 月和 2024 年 1 月提交注册,此后亦没有了实质进展。
在上会前的 IPO 公司中,目前 A 股三大交易所中,仅有拟于科创板上市的恒润达生 IPO 实质进展仍停留在 2023 年之前,恒润达生在 2022 年 11 月份进入 " 已问询 " 状态后便没有了下文。
8 月,A 股 IPO 市场共新受理 2 家公司,即拟于科创板上市的长进光子和联讯仪器。
具体来看,长进光子主要从事特种光纤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长进光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08 亿元、1.45 亿元、1.92 亿元及 0.45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72.59 万元、5186.08 万元、7181.92 万元及 1397.11 万元。
联讯仪器主要从事电子测量仪器和半导体测试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财务数据方面,2022~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联讯仪器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14 亿元、2.76 亿元、7.89 亿元及 2.01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45.79 万元、-6270.36 万元、1.32 亿元及 1751.45 万元。
7 家公司获境外上市批文
在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方面,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首次公开发行及全流通)(截至 2025 年 8 月 29 日)》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 29 日,共有 223 家在进行境外发行证券备案,其中有 171 家拟赴港交所上市,48 家拟赴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4 家拟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
8 月,共有 7 家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批文,分别是 Mininglamp Technology(明略科技)、Hesai Group(禾赛科技)、海伟电子、奇瑞汽车、长风药业、轩竹生物和同仁堂医养,这一数量较 7 月有所增加。其中,作为激光雷达龙头的禾赛科技此前已在 2023 年登陆纳斯达克,此次拟于港交所上市。
在港股市场,8 月共有 40 家公司递表港交所,这一数字较 7 月的 21 家大幅回升。值得一提的是,上述 40 家递表公司中,包括军信股份、卧龙电气、星环科技、立讯精密、胜宏科技、均胜电子、先导智能、山推股份、迈威生物和可孚医疗等 10 家 A 股上市公司。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8 月总共有 25 家 A 股上市公司首次公告拟赴港 IPO,分别是圣邦股份、晶合集成、科兴制药、万辰集团、华依科技、阳光电源、北京君正、珀莱雅、新国都、富瀚微、米奥会展、华海清科、东诚药业、极米科技、万兴科技、普源精电、露笑科技、顺灏股份、美锦能源、卓创资讯、若羽臣、天味食品、天下秀、华勤技术和中坚科技。这一数量续创年内各月度的新高,A 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继续提速。
Wind 数据显示,8 月港股共有 6 家公司成功上市,较 7 月的 9 家有所减少。6 家公司中,东阳光药通过吸收合并介绍上市,另外 5 家公司上市首日全部上涨。尤其是佳鑫国际资源、银诺医药 -B 和中慧生物 -B,上市首日涨幅均超过 1 倍,分别达到 177.84%、206.48% 和 157.98%,这也是 2025 年以来上市首日涨幅最高的前三只新股。
事实上,2025 年以来,港股市场总共仅有 4 只新股在上市首日涨幅超 1 倍。可见,港股新股市场的 " 打新 " 赚钱效应骤升。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