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一场关于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和企业命运的大洗牌正在上演。
9 月 1 日,两个数字让整个汽车圈为之一震:蔚来 8 月销量 31305 台,理想 28529 台。这是自 2022 年 11 月以来,蔚来首次在月度销量上反超理想。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一反转来得如此迅速而彻底。就在一年前,理想还是新势力中的绝对王者,李想的增程路线被奉为圭臬,而李斌则又一次被网友们调侃为 " 最惨的男人 "。如今风水轮流转,命运的天平开始向另一边倾斜。
01 增程神话的破灭
理想汽车的成功,曾经被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商业奇迹。
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专注家用大型 SUV,以及独特的增程技术路线,理想在一片红海中杀出血路。" 冰箱、彩电、大沙发 " 的配置组合,击中了中国家庭用户的痛点,让理想在 2023 年率先实现盈利,成为新势力中的佼佼者。
但成功往往蕴含着失败的种子。
当理想车主在高速服务区与纯电车主争抢充电桩时,增程技术的价值悖论就已经显现。理论上,增程车应该通过加油来解决续航焦虑,但现实中,车主更愿意排队充电也不愿意加油——充电成本仅为加油的一半。
以理想 L8 为例,500 公里高速路程,充电费用约 147 元,而加油则需要 320 元。面对如此明显的成本差异,增程器从优势变成了累赘,从卖点变成了痛点。
更要命的是,增程技术的门槛并不高。当零跑、问界等竞争对手纷纷推出同样配置、更低价格的产品时,理想的护城河迅速被填平。零跑汽车 8 月交付 57066 台,连续 6 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第一,其成功密码正是 " 模仿理想的配置,抛弃理想的增程 "。
02 纯电转型的代价
意识到危机的李想,决定押注纯电转型。但这条路走得并不顺畅。
首先是理想 MEGA 的惨败。这款承载着理想纯电梦想的 MPV,因为激进的造型设计遭遇市场冷遇,至今仍是李想心中的痛。
接着是理想 i8 的争议。作为理想转型纯电的关键车型,i8 从发布之初就争议不断:32 万起的定价被指过高,Pro 版连冰箱都不配置被用户吐槽,上市 24 小时大定转化率仅 10%。
更让李想难堪的是,i8 不得不在上市一周后紧急调整配置——这种 " 听劝模式 " 在理想历史上极为罕见,也从侧面反映了公司在纯电转型中的迷茫。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乐道 L90 的成功。同样定位六座 SUV,L90 以 17.98 万元的起售价直接 " 田忌赛马 ",比 i8 便宜 15 万元。更关键的是,L90 全系标配 " 冰箱彩电大沙发 ",彻底贯彻了理想曾经的产品理念。
市场用脚投票:L90 上市当天销售系统被挤爆,首月交付破万;而 i8 至今仍在爬坡期挣扎。
03 蔚来的涅槃重生
如果说理想是在自我颠覆中迷失方向,那么蔚来则是在坚持中找到了出路。
换电模式曾经被质疑为 " 伪需求 ",但李斌咬牙坚持。截至 2025 年,蔚来已建成 3239 座换电站、2757 座超充站,拥有全球最大的换电网络。当纯电车续航普遍突破 600 公里,快充时间缩短至 18 分钟时,蔚来的 " 电区房 " 反而成了稀缺资源。
更重要的转变是商业策略。曾经高高在上的蔚来,开始放下身段拥抱性价比。乐道品牌的推出,让蔚来获得了向下探索市场的机会;新 ES8 比上代便宜 8 万元的定价,展现了李斌 " 活下来最重要 " 的务实态度。
这种转变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8 月份,乐道品牌交付 16434 台,占蔚来总销量的 52.4%;蔚来股价在一个月内上涨 33%,重返千亿市值俱乐部。
04 技术路线的大分化
在这场此消彼长的较量背后,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路线的大分化。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纯电车增速达到 46.2%,而增程车增速仅为 16.5%。7 月份,纯电车销量 73.6 万辆,同比增长 44.8%;增程车仅 10.9 万辆,还下滑了 6.2%。
技术进步是最根本的推动力。800V 高压快充技术加速普及,电池成本大幅下降," 油电同价 " 甚至 " 电比油便宜 " 成为新常态。当纯电车在成本、性能、体验上全面追平甚至超越增程车时,增程技术存在的意义确实需要重新审视。
李斌的判断可能是对的:" 增程大三排 SUV 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纯电大三排 SUV 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
05 企业基因的较量
从更深层次看,理想与蔚来的此番较量,也是两种企业基因的碰撞。
理想的基因是效率至上。李想善于在既定框架内做到极致,增程技术如此," 冰箱彩电大沙发 " 的配置逻辑亦如此。但当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时,这种基因往往成为包袱。
蔚来的基因是创新驱动。李斌更愿意在不确定中寻找机会,换电模式是如此,服务体系亦如此。虽然试错成本更高,但一旦走通,护城河也更深。
当新能源汽车进入下半场,技术迭代加速,用户需求多元化,蔚来的基因优势开始显现,而理想的效率优势反而成了转身的阻力。
06 结语
从 " 最惨的男人 " 到 " 后来者居上 ",李斌用了 6 年时间证明坚持的价值。从行业标杆到增长乏力,李想也只用了 1 年时间体验命运的无常。
这场较量远未结束。理想手握 1000 亿现金流,技术积累深厚,仍有翻盘机会。蔚来虽然暂时领先,但要真正实现四季度盈利,还需要更多的市场验证。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瞬息万变的赛道上,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永远的变化。适者生存,不仅是自然法则,更是商业铁律。
在新能源的下半场,所有玩家都需要重新证明自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