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陕西网友发现主流外卖平台上的魏家凉皮全部显示 " 暂停营业 "。媒体求证后得知,这个拥有超 300 家门店的区域连锁餐饮巨头,已经全面退出外卖业务。
这并非魏家凉皮首次与平台 " 决裂 "。2023 年,它就因抽成问题退出美团。然而这一次,它甚至连自有小程序也暂停了外卖功能,成为中国首个主动放弃外卖渠道的连锁快餐品牌!
▲现已搜不到魏家凉皮店面(图源:饿了么截图)
01
高抽成与低利润:餐饮商家难以承受之重
外卖平台的高抽成让商家压力巨大。抽成比例从早期的 5% 一路攀升至 25%-30%。对于魏家凉皮这类客单价不高的快餐而言,扣除佣金、配送费及各种活动成本后,利润所剩无几。若外卖平台抽成 20% 以上,基本吃掉了商户大部分利润。商家为了生存,不得不提高价格或减少分量,否则很难有利润。
平台还频繁要求商家参与优惠活动,不仅压缩利润,更扰乱了品牌自身的价格体系。同时,高昂的配送费也常被消费者误认为都是商家所为,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图源:东莞日报
2025 年外卖市场硝烟再起,京东、美团、淘宝等平台加码补贴,催生出 1 元奶茶、10 元内饭菜的消费狂欢,却让堂食陷入寒冬。商家们被迫参与平台的内卷,不断降低收益以求生存,因为如果不降低收益,就无法获得更多的推广,就会逐渐失去订单。" 不参与就无客,参与就亏本 " 成为许多商家的真实写照。
02
退出平台的底气:优秀的产品力与强大的基本盘
魏家凉皮敢于全面退出外卖,并非盲目冒险,而是基于其强大的基本盘。
魏家凉皮的堂食生意非常火爆,门店经常人满为患。相关讨论帖中,顾客直言:" 人家店里生意好得很,根本不缺外卖钱 "。产品力强、品类丰富,覆盖全天候用餐场景。
合肥一家魏家凉皮门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外卖仅占店内总营收的两成左右,对于生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网友评论(图源:抖音 @元新闻 评论区截图)
在西安等核心市场,门店分布密集的地方——甚至平均不到 1.5 公里就有两家,使得 " 馋 " 可以战胜 " 懒 ",消费者更愿意到店就餐。
▲图源:大众点评
魏家凉皮还拥有强大的直营网络与供应链:拥有近 400 家直营店和十余家上下游产业链公司,以及 30000 平米的中央厨房和自建物流车队。
母公司华荣魏家旗下还拥有魏家便利、魏斯理汉堡、魏客咖啡吧等品牌。魏家凉皮自身也在持续升级堂食体验,开设大店,采用高品质设备,将门店打造成社交空间。
03
餐饮与网约车:平台经济下的共同困境
餐饮人苦 " 高抽成 " 久矣之时,另一个饱受诟病的领域——网约车,近期传来了平台主动 " 降抽成 " 的消息。这背后是司机群体长期不满、行业运力过剩,以及监管介入所带来的结果。
网约车行业近期经历了一场深刻变革:滴滴将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 29% 降至 27%,T3 出行和高德打车也将抽成上限设定为 27%,曹操出行则将抽成比例从 22.7% 下调至 22.5%。
▲多家网约车平台宣布下调抽成(图源:南方 - 都市报)
多年博弈,实体服务提供者的艰难处境和集体声音,与餐饮人的外卖生意何其相似。连锁餐饮放弃外卖平台、网约车行业 " 降佣 ",都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平台与从业者之间的博弈是动态的、长期的。
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外卖行业,平台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如何保障服务提供者的合法权益,都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魏家凉皮下架外卖平台这一事件,是整个餐饮行业的缩影,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餐饮行业未来走向的思考。对于商家而言,过度依赖外卖平台并非长久之计,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要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打造独特的口味和优质的菜品,以吸引顾客主动到店消费;此外,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拓展盈利渠道,也是商家应对市场变化的有效手段。
对于外卖平台来说,也应该反思自身的发展模式。过高的抽成比例和不合理的流量分配机制,不仅会损害商家的利益,长此以往也可能影响平台的长远发展。平台应该与商家建立更加公平、互利的合作关系,通过优化服务、降低成本等方式,实现双方的共赢。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餐饮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只有那些能够顺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的商家和平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期待看到餐饮行业能够找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美食和服务。
文 / 强兆楠
编辑 / 周芝屹
法律顾问:北京市泽文(西安)律师事务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