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 日早盘,天普股份(605255)再度一字涨停,迎来第九个连板。
行情显示,8 月 22 日以来,天普股份股价无视停牌预警一路高歌,累计涨幅达 135.77%,市值达 84.22 亿元,报 62.81 元 / 股。
股价的猛涨与一场收购有关。根据天普股份发布的公告显示,中昊芯英、海南芯繁、方东晖通过协议转让及增资方式取得公司 50.01% 股权,交易完成后杨龚轶凡将成为公司新实际控制人。
业绩增长停滞转型压力巨大
天普股份成立于 1994 年,于 2020 年上市,法定代表人为尤建义。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用高分子材料流体管路系统和密封系统零件及总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涵盖发动机附件系统软管及总成、燃油系统胶管及总成、空调系统软管及总成、动力转向系统软管及总成、其他车身附件系统胶管及模压件等。
这家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二十余年的企业,曾凭借日产全球、日本马自达、丰田等国际车企的供应链认证,被视为汽配行业细分领域的 " 隐形冠军 "。
然而,上市五年,天普股份的业绩表现却与市场预期渐行渐远。上市初期,公司曾凭借 " 国产替代 + 国际认证 " 的双重优势,在 2020 年实现营收 3.04 亿元,归母净利润 0.63 亿元,毛利率达 42.49%。
然而,这种势头未能持续。2021 年至 2025 年,公司营收规模始终在 3 亿至 4 亿元区间波动,2025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 3.44% 至 1.51 亿元,较 2018 年峰值(4.37 亿元)已存在较大差距。
净利润的下降则更为显著。2020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 0.63 亿元降至 0.11 亿元。2025Q2 单季净利润同比暴跌 31.10%,净利率从 2020 年的 20.64% 压缩至如今的 7.48%。即便剔除 2020 年上市首年的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天普股份核心盈利能力的衰退仍不容忽视。
业绩的不断下滑,究其根源与公司产品结构单一不无关系。财报数据显示,天普股份超 85% 的营收依赖汽车发动机附件系统软管及总成,燃油系统胶管占比约 4%,而新能源车型所需的电池冷却管路、热管理系统管路等新产品占比不足 10%。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加速转型,传统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天普股份的核心产品需求承压。2025 年上半年,公司发动机附件系统软管销量同比下滑,而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34%,产品结构与行业趋势的错配直接导致营收增长失速。
面对业绩困境,天普股份选择通过控制权变更引入外部资源。8 月 22 日,公司公告称,中昊芯英、海南芯繁、方东晖通过协议转让及增资方式取得天普控股 50.01% 股权,交易完成后杨龚轶凡将成为新实际控制人。
此次变更被市场解读为 " 借壳 " 或战略重组的前奏,也成为天普股份二次成长的契机。
技术流公司 " 借壳 " 上市
作为这场交易中最大的 " 买家 ",中昊芯英又有什么来头?
公开资料显示,中昊芯英由前谷歌 TPU 核心研发团队成员杨龚轶凡创立于 2020 年,是国内 AI 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 TPU(张量处理器)芯片研发与算力解决方案。2024 年,中昊芯英实现营业收入 5.98 亿元,净利润 0.86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因并购天普股份等战略布局令公司估值从 2023 年的 15.51 亿元飙升至 2025 年 8 月的 44.12 亿元,市场表现强劲。
在技术方面,2023 年,公司量产首款全自研 TPU 芯片 " 刹那 ® ",这款采用 7 纳米工艺,算力密度达 512TOPS(INT8)的芯片,较国际主流 GPU 性能提升 1.5 倍,能耗降低 30%,单位算力成本仅为 GPU 的 50%。目前,已应用于深圳联通智算中心、浙江大学科研平台等。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硬件上,中昊芯英与浪潮信息合作开发基于刹那 ® 芯片的 AI 服务器,拓展算力硬件市场;软件上,深度优化 DeepSeek-V3 等大模型,适配 UE8M0 FP8 精度标准,为游戏 AI 开发提供底层支持;应用层面,公司与艾布鲁共建 " 丝绸云谷 " 低碳算力产业园,探索 AI 在能源与游戏场景的交叉应用。
可以认为,作为国内唯一实现 TPU 架构芯片量产且盈利的企业,技术自主性极强。而就是这样一家技术性企业,也存在不小的资本压力。
据悉,中昊芯英与科德教育等投资方签有对赌协议,需在 2026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上市,否则科德教育有权要求其以年化约 12% 的溢价回购所持股权。
因此,此次收购被视为中昊芯英 " 借壳上市 " 的关键路径。据介绍,收购将以股权转让、增资控股股东、全面邀约收购 " 三步组合拳 " 实现控制权的转移。
股权转让方面,中昊芯英以每股 23.98 元,分别受让天普控股(1.84%)、天昕贸易(6.67%)、实控人尤建义(2.24%)合计 10.75% 股份,总金额约 3.46 亿元;协同方自然人方东晖以同样价格受让普恩投资(3.4%)和天昕贸易(4.6%)合计 8% 股份,耗资 2.57 亿元。
增资方面,中昊芯英、海南芯繁(关联方)、方东晖分别向天普控股增资 6.19 亿、3.95 亿、5.07 亿元,合计 15.2 亿元。增资后,中昊芯英持股 30.52%,海南芯繁持股 19.49%,方东晖持股 24.99%,原实控人尤建义持股 25%。中昊芯英与海南芯繁合计持股 50.01%,触发全面要约义务。
中昊芯英以 23.98 元 / 股的价格,向除尤建义、天普控股、方东晖外的全体公众股东发出全面要约,拟收购 3352 万股,最高需资金 8.04 亿元。要约期限为 30 个自然日,目前仍在进行中。
两相结合 " 甜头 " 多
新实控人、新行业、新业务方向,能否帮助天普股份破局?从资本市场的反馈来看,大多数人持乐观态度,至少从部分资料可看出,这是一场双赢的买卖。
对中昊芯英而言,公司可绕过 IPO 审核周期(通常需 2-3 年),直接获得 A 股上市地位,避免因对赌失败引发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此举被市场视为 " 最现实的破局路径 "。
更为重要的是,天普股份 2025 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达 3015.69 万元(同比增 623.19%),且通过增资协议向天普控股注入的 15.2 亿元中,8.5 亿元将以年利率 3% 的低息借款形式提供给上市公司。这一安排既缓解了中昊芯英的资金压力,又为其芯片研发和算力中心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池。
对天普股份而言,中昊芯英承诺剥离天普股份汽车零部件业务,聚焦算力芯片研发与智算中心运营。这一转型使其从 " 低增长制造业 " 摇身变为 " 高估值科技企业 ",符合当前资本市场对 AI 算力标的的追捧逻辑。8 月 22 日之前,天普股份停牌前市盈率仅 31 倍(汽车零部件行业均值),复牌后连续 9 个涨停,市盈率飙升至 272.54 倍,反映市场对其转型 AI 芯片的强烈预期。
此外,天普股份原有汽车客户资源可与中昊芯英的 AI 芯片技术结合,打造 " 芯片 - 传感器 - 车载系统 " 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成功上市后,还可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等工具募集资金,解决芯片研发的高投入需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