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大阅兵。
今天上学的娃们,从一年级到高三,无一例外都集体观看了阅兵仪式。
阅兵仪式结束,家长们的心情从短暂的兴奋,逐渐回归到现实的忧虑。
开学三天,每天都有吃瓜的新闻。
一是两三点放学;二是语数英老师全换;三是教辅禁止进校园。
最新鲜热辣敏感的,不方便写文的都在视频里面,先看视频,其他的慢慢再聊。
放学这件事,之前艾莎妈妈也跟大家聊过了
只要家长放低要求,在学校待到五六点都没问题,最晚可以到 6 点 20 分。
但这里面托管的分类跟效果,就很考验家长的选择了。
那第二件事,则是换老师的问题。
如你所见,目前教师流动,基本是每个学校都面临的问题。
只不过,有些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完善,老带新机制成熟,新生力量强大,会在学校层面给足家长信息,及时缓解焦虑。
但也有部分学校,陷入家长质疑—家长不配合—学校举步维艰,动不动就被投诉的恶性循环。
做个小调查,你家学校,今年换老师了吗?评论区见哦。
重头戏是第三件事——关于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的问题。
给大家梳理下时间轴。
8 月底,广东陆续传言,今年学校不统一买教辅
9 月 1 日,广州明确有学校收到通知,不买教辅
9 月 1 日,深圳教育官方说,免费发目录内教辅
9 月 2 日,深圳家长一封,诚恳诉求书流传网络
9 月 3 日,广东省教育厅发文,15 问 15 答安抚家长
我们先来看下教育厅文件指示:
1)小学一二年级没必要使用教辅材料,也严禁学校或教师推荐课后教辅材料
2)但学生如学有余力,可根据自己学习需求携带自购的相关学习材料到校。
说成人话大概就是,我觉得不用买,也不建议你买,我更不会推荐你买,但你如果自己非要买,非要带进学校,我也拦不住你。
目前,家长议论纷纷,艾莎妈妈的小红书都被攻陷了,他们的心态大致分为两类。
一方面,当下读一二年级,确确实实需要家长自己在家承担的更多了,也更考验家长的时间安排能力。
另一方面,分化是必然的。到了三年级,有人未必认全 26 个英语字母,但也有人已经通过 KET 甚至 PET 的考试。
如果要问艾莎妈妈,这几天这些事,对我们家长来说有什么启发。我可能想说两点。
1)重新思考家庭跟学校的关系。包括双方投入比例,包括购买学区房的成本衡量;
2)重新思考鸡娃跟不鸡娃你会遇到的上限跟下限。如果没有先天的鸡娃优势,不建议当下过分投入鸡娃事业。包括不仅限于:全家一条心,经济实力在线,时间精力跟得上,情绪稳定 ...
有些家庭,不鸡娃纯属浪费先天条件;有些家庭,鸡娃属于鸡飞狗跳 ...
好了,鸡汤就不说了,反正这东西没有标准答案,随心就好。
但如果你想跟艾莎妈妈当面聊,当下买房与鸡娃的困惑,随时欢迎。
艾莎妈妈的范畴包括不仅限于
对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了解;
房产升学政策、小升初择校、中考政策了解;
实地去过足够多的学校,包括公办民办国际校;
新房价格体系,开发商营销节奏,城市供地规划了解;
二手房价格体系,哪个学校对口哪个盘,哪个盘哪个户型多少钱,深入了解;
更多关于艾莎妈妈介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