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赵春武正式掌舵华润啤酒,直面 " 啤强白弱 " 转型挑战。
文 | 新消费财研社
9 月 3 日,华润啤酒宣布重要人事调整。原公司总裁赵春武由总裁调任为董事会主席,并获委任为公司财务委员会主席。同时,非执行董事郭巍获委任为公司财务委员会成员。此次调整后,总裁职位暂时空缺,赵春武将承担过渡期间的总裁工作与责任。
这一人事安排正值华润啤酒发布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后不久。这份财报显示出华润啤酒呈现 " 啤强白弱 " 的显著分化态势——其啤酒业务依托高端化战略持续增长;而此前由侯孝海主导、耗资 123 亿元收购的白酒业务,依然未能达到预期,反而对整体盈利形成拖累。
这也标志着,在侯孝海于 7 月离任后,华润啤酒正式进入赵春武全面领导的时代,他将肩负起推动公司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的使命,也面临着 " 啤 + 白 " 双轮驱动战略的显著分化与整合难题。
华润啤酒开启赵春武时代
战略延续与转型挑战并存
赵春武的正式接任,标志着华润啤酒侯孝海时代的彻底落幕。
侯孝海在 2016 年执掌华润啤酒后,以 "3+3+3" 九年战略推动转型,八年间将公司营收从 286.94 亿元推至 386.35 亿元,归母净利润暴涨近八倍。但是,他主导的白酒跨界拓展却未能复制成功。
2025 年 6 月 27 日,侯孝海以 " 投入更多个人时间 " 为由辞任,赵春武开始承担过渡期职责,直到如今正式 " 转正 "。
公开资料显示,赵春武是华润啤酒内部培养提拔的高管,拥有深厚的啤酒行业背景和技术管理经验。他长期在华润啤酒体系内工作,在担任总裁之前,曾历任公司首席财务官、副总经理等重要职务,深度参与并推动了公司的 "3+3+3" 战略实施,尤其是在啤酒产品高端化、产能优化及精细化运营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2023 年 3 月,赵春武接替侯孝海出任公司总裁,成为华润啤酒日常经营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他主导下,公司啤酒业务持续聚焦高端化战略,并积极拓展新渠道。自此,赵春武将主导华润啤酒未来的战略方向,特别是应对当前 " 啤强白弱 " 的挑战。
赵春武在华润啤酒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现任管理层对于下一步发展有着高度共识,将延续和发扬侯孝海时期的战略,不会有太大改动。
但市场面临的挑战已然升级,啤酒高端化面临百威、嘉士伯等国际品牌的持续竞争;白酒业务整合迫在眉睫;三只松鼠等消费品企业纷纷布局精酿啤酒,跨界竞争也在加剧。
最大的 " 烫手山芋 " 来自于白酒业务。当前白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25 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同比下降 5.8%,政务消费收紧、商务宴请复苏乏力、消费者日趋理性导致高端白酒渠道库存积压严重。在此背景下,赵春武如何平衡啤酒主业优势与白酒业务转型,成为检验其领导能力的关键考题。
业内人士认为,赵春武在啤酒渠道深耕 20 余年的经验,或将影响公司白酒业务未来的渠道策略调整方向,市场正密切关注华润啤酒是否会在战略重心上做出调整,以实现 " 啤 + 白 " 战略的真正协同。
啤酒白酒业绩分化加剧
金沙酒业营收降超三成,白酒百亿投入 " 打水漂 "?
华润啤酒上半年业绩表现呈现明显分化,啤酒业务依托高端化战略持续增长,而白酒业务则成为拖累。
2025年半年报显示,华润啤酒实现总营业收入 239.42 亿元,较去年同期微增 0.8%;归属于股东净利润达 57.89 亿元,同比提升 23%。其中,上半年啤酒销量约 648.7 万千升,同比增长 2.2%;未经审计的营业额达 231.61 亿元,同比增长 2.6%。高端啤酒产品表现突出,次高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呈中至高单位数增长,普高档及以上销量同比增幅超 10%。
公司啤酒业务的增长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持续的高端化推动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 0.4%;二是原材料采购成本有所节约。两者共同作用使啤酒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 2.5 个百分点至 48.3%。
产品布局上,"4+4" 双品牌体系成效显著,雪花销量增长超 70%,喜力在高基数下仍保持超 20% 的增长,红爵销量实现翻倍。
从这些表现来看,啤酒高端化或许尚未进入 " 中场休息 " 阶段,中高端产品的增长也带动了啤酒业务平均售价的小幅同比提升。赵春武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啤酒行业要学习从 " 大 " 变 " 小 " 的能力,即满足消费者小众、多元化和高端化需求的能力。
然而,尽管公司啤酒业务保持稳健发展,白酒板块却依然不太争气。
最新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华润啤酒的白酒业务营收仅 7.81 亿元,同比骤降 33.7%,在总营收中占比不足 4%,却消耗了集团超百亿元的战略投入。
白酒业务核心经营数据对比
这一困境的根源在于啤酒与白酒商业模式存在本质差异。啤酒依赖高频次、快周转的走量模式,而高端白酒更讲究品牌价值传递和客情关系维护。华润试图通过现有啤酒渠道推广白酒产品的策略,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正如某经销商所言:" 白酒销售需要完全不同的资源储备和运营能力,啤酒的规模化打法在高端白酒市场根本行不通。"
具体来看,白酒业务的结构性问题尤为突出。当前营收高度依赖单一大单品 " 摘要 ",该产品贡献了近八成收入,但市场表现持续疲软。
数据显示,摘要(53 度 500ml)的批发价已从年初的 450 元以上跌至 372 元,部分电商渠道售价甚至低至 390 元,严重偏离 1399 元的官方指导价。这种价格倒挂现象不仅损害了品牌价值,更导致经销商信心受挫。
回溯华润的白酒布局,其 " 豪赌 " 代价不菲。2021-2023 年间,集团先后斥资 13 亿元控股景芝白酒、123 亿元收购金沙酒业 55.19% 股权,并间接控制金种子酒,三大项目合计投入超 135 亿元。但被收购企业普遍未能实现预期增长:金种子酒营业利润连续三年下滑,股价跌幅达 62%;景芝白酒业绩持续低迷;金沙酒业更是在两年内三次更换董事长。
酒业营销专家肖竹青分析指出,华润白酒业务遇挫存在多重因素。首先,收购时机欠佳,恰逢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其次,缺乏专业的白酒运营团队,现有销售体系难以触达高端消费群体;再者,面临茅台、五粮液等强势对手的激烈竞争。肖竹青特别强调,中高端白酒需要情感价值和圈层营销,这与啤酒的快消品运作逻辑存在根本区别。
面对白酒业务的严峻形势,华润啤酒管理层并未放弃。赵春武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随着政策变化,白酒也有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副总裁魏强表示,下半年将重点聚焦三大举措,一是重塑摘要、金沙两大核心品牌的价格体系,严格管控市场费用;二是借助啤酒渠道优势,重点拓展中档光瓶酒和宴席消费场景;三是密切关注中秋、春节等关键节点,以及茅台等标杆产品的价格走势。
不过,这些措施能否扭转颓势,仍需经受市场检验。
◆ ◆ ◆ ◆ ◆ ◆ END ◆ ◆ ◆ ◆ ◆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