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4 日,在大盘重挫的背景下,A 股的储能概念逆势走强,截至收盘,天宏锂电(873152.BJ)涨 30%,上能电气(300827.SZ)涨超 13%,科陆电子(002121.SZ)、晶澳科技(002459.SZ)、鹏辉能源(300438.SZ)、亿纬锂能(300014.SZ)均录得大涨。
港股的中创新航(03931.HK)跳空大涨 13.81%,瑞浦兰钧(00666.HK)跳空大涨近 7%。
所谓储能,属于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能够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当下,储能能够显著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及微网,是推动双碳发展、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
近一段时间以来,储能行业景气度复苏,种种利好讯息释放,或许是该板块逆势走强的背后驱动因素。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 222GWh,新增备案约 665GWh,同比大幅增长约 120%,主要分布在山东、内蒙古、甘肃、山西等省份。可以看到,国内储能行业放量趋势明显。
海外方面亦如此。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2025 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 226GWh,同比增长 97%。其中前九名均为中国企业,国内企业储能锂电池出货 在全球占比超过 90%。
此外,上半年,我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规模达 163GWh,同比大幅增长 246%,业务覆盖全球 50 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天合光能、阿特斯在内的头部大厂订单接到手软。
下半年,储能产业链出海似乎还在加速。近期,瑞浦兰钧与日本阪和兴业株式会社及其他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协议,正式进入日本储能市场。根据协议,瑞浦兰钧将在两年内向日本市场累计供应超过 1GWh 的储能系统,参与当地电力市场、电网调频及分布式能源项目。
近日,中创新航宣布与印度 Ashok Leyland 达成长期独家合作,双方计划在未来 7 至 10 年内投资超过 5000 亿卢比 ( 约合 404.5 亿元人民币 ) ,共同建设电池制造项目,以满足汽车和储能系统领域的需求。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伴随海外能源转型,新能源占比提升带动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海外储能市场有望迎来需求放量。国产储能产业链具备明显优势,电芯、储能系统环节全球份额持续提升。
储能行业的景气度攀升,也导致去年产能过剩的储能电芯市场,最近突然进入了 " 加价也排不到货 " 的状态,行业供需格局相当紧张。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
业绩层面似乎也能反映出储能赛道的强劲势头。
日前,阳光电源发布半年度财报,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 178.03 亿元,同比增长 127.78%,占总营收的 40.89%,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瑞浦兰钧作为二线储能电池企业的典型代表,其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 18.87GWh,同比增长约 119.3%,规模效应显现。公司第二季度以来,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保持在 90% 以上,7 月份达到 100%,部分产线因兼容性设计实现了超负荷生产。
业绩的强势、储能需求的旺盛,以及海外市场的高增长,在多重因素催化下,储能行业迎来一段发展的 " 甜蜜期 "。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虽然当前一线及部分二线电芯厂 " 满产 ",但三四线电芯厂仍然深陷泥潭,面临着产能出清,行业分化明显。另外,国内储能市场内卷不止,下游同质化竞争依然盛行,部分项目的储能系统价格进一步下挫,这些无疑也给乐观的投资者敲响警钟,行业发展的风险值得重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