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莞家妈妈
开学第一天接娃,在等候区时,遇到几位同学家长,聊起了孩子假期兴趣班的话题。
一位家长说:" 我们娃暑假报了 4 个班,舞蹈、游泳、书法还有乐高,天天赶着上课,比上学还忙!"
" 我只给我家娃报了钢琴和奥数,人家老师说学奥数要趁早,晚了不容易开窍。" 另一位家长说。
然后突然就有家长问我," 你家娃报了几个?"
我实话实说:" 就报了个英语启蒙,平时都是可劲疯玩。"
话一出口,几位家同时长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就一个?这也太少了吧!不趁假期学,开学后根本没时间!"
其实吧,也不是我不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只是觉得像我家二宝这样 7-8 岁的男孩,正是撒欢儿玩耍的年纪,不该把整个假期都耗在兴趣班里。
带娃的这些年,尤其是把大宝送进初中以后,我更觉得没有必要把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耗费兴趣班上。
说来,我家大宝早几年,上兴趣班也挺多的,少说十几个,但能坚持到最后的,也就一个编程。
其余那些,说好听点是学兴趣,其实大多是花钱买了教训,真的啥也没留下。
身边也有不少踩过坑的家长,每当提起给娃报兴趣班的事,都后悔不已!
且不说孩子是否真对这些兴趣课程感兴趣,单花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是巨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
教育投资本无可厚非,但对于不适合孩子的兴趣课程,不光浪费钱,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比如,以下这几类时下相当热门的兴趣班,如果要送孩子去学,我劝你慎重考虑 ~
抽象思维训练班(奥数 / 编程)
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是本好事,但也要分对象。比如学龄前的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让他们理解 " 鸡兔同笼 " 或编程的逻辑,是非常困难的。
我家大宝对编程代码感兴趣,所以才能坚持学,如今已经考上了学校的编程特长班。
而我朋友家的女儿,尽管学习 " 数学思维课 " 有 3 年,却改变不了她对数学恐惧的事实。
高强度体能训练班(舞蹈 / 体操)
一位在三甲医院骨科门诊上班的医生朋友透露,说他们科室每年暑假都会接诊不少因下腰、劈叉导致脊髓损伤的幼童。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过,一个 7 岁女童,因舞蹈课下腰训练时摔倒,导致截瘫,被评三级伤残。
现在很多机构人员不够专业,而且为追求高效,会让孩子做一些高难度动作,孩子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所以很容易受伤。
还有更隐蔽的伤害来自心理层面——当孩子被强迫保持标准舞姿,向家长哭喊求助时,可能就失去了童真童趣,还有对运动的天然热爱!
超龄技能 速成班(钢琴 / 围棋)
某钢琴教育家曾痛心指出,在学琴的孩子中,有80% 在进入小学后会出现厌学情绪。
这些孩子每天面对五线谱时,就像面对刑具,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收效却甚微,还把宝贵的远视储备消耗殆尽。
而棋类培训,最常见的" 胜负论 " 教学,更容易让幼儿产生挫败感。
我家大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 6 岁以前,对围棋特别感兴趣,因为赢得轻松。
后随着级别和难度升高,挫败增加,他就渐渐失去了耐心和兴趣,最后甚至都不想碰棋盘。
过度商业化的兴趣班(珠心算 / 全脑开发)
这类课程的共同点,往往用夸张的营销话术给家长们制造焦虑。
一些所谓的 " 全脑开发 ",不过就是让孩子重复训练;而珠心算的快速运算模式,反而可能会阻碍孩子数学思维的形成。
还有更需要警惕的一点,这些商业化机构常常以" 免费试课 " 来吸引家长,实际上可能存在很大的隐患,包括安全问题。
给幼家长们的 3 个选课建议
✅1. 观察孩子兴趣的 " 黄金信号 "
比如孩子对线条和色彩感兴趣,可以报美术兴趣班;孩子喜欢跟着音乐扭动,可试着让其接触舞蹈……这种基于自然兴趣的选择,比跟风报班更可持续!
✅ 2. 优先选择游戏化课程
特别是学龄期前的孩子,游戏是学习的主要方式,要比刻板训练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比如乐高,孩子可通过搭建学习结构知识;戏剧或表演,孩子通过角色扮演培养表达能力。
✅ 3. 警惕 " 沉没成本 " 陷阱
比如,我发现我家孩子对围棋兴趣不再,对弈无法专心,上课也坐立不安,于是果断退课。有时候,及时止损比坚持错误更明智,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有些阴影是一辈子的事!
写在最后
其实咱们给孩子报兴趣班,关键是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千万别盲目跟风。
童年阶段,孩子最需要的是自由玩耍时间,在玩耍中探索世界、培养兴趣、锻炼身体。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不是急着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而是耐心观察其喜好,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
学习和培养兴趣,不是为了赶进度,慢慢来,才能让孩子走得更稳和更远,你觉得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