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发布了沪市公司 2025 半年报披露情况,并清晰呈现出沪市在资本运作与市场生态构建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在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沪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为上市公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ETF 产品繁荣,资金加速汇聚
ETF 产品已成为资金入市的重要通道,截至 8 月底,沪市 ETF 规模超 3.7 万亿元,境内占比超七成,5 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元。其中,股票 ETF 规模约 2.6 万亿元,债券 ETF 规模约 4500 亿元。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 3500 亿元,沪深 300、中证 A500、上证 180ETF 等重要宽基 ETF 成为机构投资者重要的长期配置工具。
与此同时,沪市 ETF 产品加速提质扩容,上半年,新上市 ETF 共 96 只,募集规模合计 788 亿元,已超 2024 年全年水平。其中,50 只宽基 ETF 上市,包含 16 只科创综指 ETF,规模合计近 200 亿元;8 只上证 180ETF 上市,规模合计超 220 亿元;首批中证 A500 增强 ETF、科创综指增强 ETF 等的推出,让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选择更加丰富。
科创板指数产品更是引导长期资金向 " 新 " 集聚,今年以来,科创板共推出科创综指、科创民企等 7 条指数,指数总数已达 32 条。截至 8 月底,科创板已上市 ETF 共 93 只,总规模达 2876 亿元,其中科创 50 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 2000 亿元,较年初增长超 8%。以科创板 ETF 为代表的指数化产品成为吸引资金向新质生产力积聚、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工具,中长期投资者对科创板 ETF 的配置力度大幅提升,截至 6 月底合计配置规模已超 400 亿元。
并购重组活跃,政策落地生根
自 " 并购六条 " 发布以来,沪市并购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2025 年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 378 家次,同比增长 23%,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 55 家次,同比增长 224%,合计交易金额超 1600 亿元,远超去年同期。
一批创新示范性案例相继落地,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交易完成,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通过注册,恒力重工注入松发股份完成交割。千亿级交易持续涌现,中国神华收购控股股东旗下煤炭电力资产,持续夯实主业竞争力;沪杭甬发行吸并镇洋发展,优质高速公路资产通过并购回 A。跨境并购成果不断,瀚蓝环境私有化港股公司粤丰环保已交割,至正股份跨境换股收购 AAMI 过会,新奥股份拟发行 H 股私有化新奥能源持续推进。产业并购和股东注资持续发力,内蒙华电收购股东风电资产,拓展绿电领域;中盐化工收购内蒙大型天然碱矿,巩固核心资源,夯实资产质量。
" 科创板八条 ""1+6" 改革措施渐次落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能级再上新台阶。" 科创板八条 " 推动产业整合成并购重组主线,自发布以来新增产业并购超 130 单,已披露交易金额超 400 亿元。其中,44 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交易数超过 " 科创板八条 " 发布前各年之和的 2 倍。
头部公司产业链整合提速,芯联集成发行股份购买芯联越州交易已注册生效并完成标的过户,成为 " 科创板八条 " 以来首单落地的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重组交易;华虹公司筹划发行股份购买华力微控制权,在解决同业竞争的同时,扩充自身 12 英寸产能,体现对特色工艺晶圆代工行业的坚定信心。
科创板 "1+6" 政策精准赋能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自发布以来新增受理 15 家企业 IPO 申请,其中 4 家系未盈利企业;在适用第五套标准方面,1 家企业获得受理,2 家前期已申报企业获得注册生效。与此同时,32 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展现良好发展动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37.79%,净利润大幅减亏 71.23 亿元。
市场人士表示,ETF 产品的繁荣为市场带来了充足的资金活水,而活跃的并购重组则推动了产业整合与升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活力,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生态。同时,政策的落地生根为资本运作和市场生态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引导市场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各领域协同发展。这种良性循环为沪市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沪市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记者 张纹 上海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编辑 邓文盈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