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二季度的消费电子板块,总体来看属于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边是立讯精密、工业富联等巨头单季度净利润超过 60 亿甚至 120 亿元,同比增长均超 20%;另一边,却有近 20 家企业陷入亏损,其中光峰科技净利润暴跌 1300%,昀冢科技、捷邦科技等中小厂商利润跌幅超过 200%。
行业分化从未如此剧烈。Wind 数据显示,消费电子板块 2025 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到 3231.05 亿元,同比增长 22%;归母净利润 131.25 亿元,同比上升 17%。但若细看,毛利率反而同比下滑 0.8 个百分点至 14.6%。
这表明行业整体虽在回暖,但 " 增收不增利 " 的阴影仍未散去。终端市场竞争激烈,成本管控和高端转型成为活下去的关键。在这场分化大潮中,企业命运为何如此迥异?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两极分化:行业洗牌中的生存博弈
消费电子行业正经历一场残酷的洗牌。龙头企业的业绩表现亮眼,立讯精密单季度净利润 66.44 亿元,同比增长 23.1%;工业富联净利润 121.13 亿元,同比增长 38.6%。这些巨头凭借全球化产能布局、技术积累和客户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过 16 家企业陷入亏损境地,其中光峰科技净利润暴跌 1300%,捷荣技术、奥尼电子等企业盈利跌幅均超过 200%。这种两极分化的背后,是行业从普惠式增长向结构性增长转变的必然结果。
苹果产业链与安卓阵营的分化尤为明显。Canalys 数据显示,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 2.89 亿部,几乎零增长。苹果出货 4480 万台,同比微跌 2%;安卓阵营出货 2.44 亿台,同比略增 0.3%。
苹果链因美国关税政策调整迎来 " 抢出口红利 ",立讯精密、工业富联等提前备货、调整产能布局,尤其印度工厂逐步承接北美订单,带来阶段性业绩支撑。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关税不确定性仍在,链上企业普遍面临 " 订单波动性增强 " 的挑战。
安卓阵营则呈现更为残酷的分化。传音控股尽管收入规模达 290 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滑 57.5%,显示出新兴市场虽然量大但利润稀薄。相反,一些在细分市场实现突破的企业,如快充领域的奥海科技、精密结构件领域的恒铭达,则凭借技术卡位实现逆势增长。
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更加严峻。二季度亏损企业普遍具有三个特征:高度依赖手机单一下游市场、转型投入巨大但尚未兑现、海外订单波动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以捷荣技术为例,净利润同比下滑 55.5%,其主要客户为安卓手机品牌,受行业价格战影响严重。胜利精密虽然营收规模达 16.99 亿元,但净利润暴跌 355.5%,转型汽车电子的盈利尚未扭转亏损现状。这些企业正面临 " 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 " 的两难境地。行业洗牌正在加速,缺乏技术壁垒和生态位的中小企业,或将被迫退出市场。
未来出路: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布局的双轮驱动
面对行业分化加剧,消费电子企业如何突围?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布局成为关键出路。IDC 预测 2025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仅增长 2.3%,天花板清晰可见。消费电子公司若想持续增长必须拓展产品边界、提升技术含量、加快全球化布局。
AI 驱动下的 IoT 设备成为最大亮点。安克创新营收 128.67 亿元,同比增长 33.3%,净利润增速保持在 33.8%。其无线音频、智能家居类产品在海外电商持续畅销,印证了 " 产品创新 + 品牌出海 " 逻辑的有效性。
另一路径是 AI 算力硬件。虽然不是所有消费电子公司都能切入服务器、交换机等领域,但如奥海科技、领益智造等通过切入数据中心电源、散热模组等细分环节,也实现业绩提升。领益智造 Q2 营收 121.3 亿元,尽管净利润率不高,但规模效应显著。这些案例表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转型,是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必经之路。
技术升级是提升毛利率的关键。工业富联在云计算服务器和 AI 模组制造中持续提升技术集成度,第二季度整体服务器营收增长超 50%,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 150%,AI 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 60%。业界关注的 GB200 系列产品实现量产爬坡,良率持续改善,出货量逐季攀升。歌尔股份虽营收同比略降 7%,但净利润实现 14.17 亿元,同比增长 15.7%,其 VR/AR 业务逐步回暖,北美大客户新品周期带来新的预期。在声学、光学、电池等细分零组件领域,中国企业也在加快进口替代。这表明,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附加值,才能摆脱价格战的泥潭。
全球化布局是应对风险的必要举措。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导致供应链重构,印度、东南亚成为新的制造中心。工业富联印度工厂产能占比已超过 20%,立讯精密越南基地开始量产 TWS 耳机。这种 " 中国 +1" 的布局策略,贴近了新兴市场。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本地化运营能力。传音控股在非洲市场的成功,不仅靠性价比,更靠深入本地渠道的建设和售后服务的完善。未来,消费电子企业的竞争,将是全球运营能力的综合比拼。
行业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些能够抓住 AIoT 机遇、持续技术创新、实现全球化运营的企业,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胜出。而对于仍然依赖单一客户、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时间已经不多。消费电子行业的盛宴还未结束,只是换了一批人就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