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 09-05
过度指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银教授:刷到一个帖子,一个女生说自己丢过几次手机,但老公很包容,不指责,还安慰她 " 正好换新的 "。

有一次丢了手机,后来又找到了,打电话告诉老公,老公说:" 嚯,我都帮你选好新手机了。"

女生觉得很幸福,说原来丢了东西是可以不挨骂的。这个帖子引起评论里的很多共鸣,说自己弄丢东西,是要挨骂的。

挨骂,就是被过度指责,很多家庭里都有一位 " 过度指责者 "。

过度指责,本质上是焦虑情绪的发泄。

焦虑者容易陷在恐慌或烦躁的情绪里出不来,他们一般具有三个特征:

1、不停地描述问题,或者让问题在脑子里反复盘旋。

2、开始假设,如果问题变得更严重,会发生什么,然后陷入更大的恐慌和烦躁。他们做这种假设并不是为了评估风险,只是单纯因为烦躁。

3、反复问自己或者问别人「怎么办怎么办」,但不去思考具体的可执行方案。面对他人提出的解决方案,全部否定并质疑。

焦虑者厌恶不确定性,无法接受损失,厌恶付出解决问题的成本,只喜欢散发负面情绪,并希望问题瞬间被解决。

比如孩子的自行车被偷了,有些家长会很烦躁,他们认为,平白无故损失一辆车,是无法接受的。

这种烦躁的情绪,可能会传递给所有家庭成员,尽管其他人并没有做错什么。

过度指责,通常是一套组合拳:

先从这件事本身切入,发表一个无逻辑的观点:" 一天天就知道打球,有什么好打的?如果不打球,车子就不会丢!"

然后是话题发散:" 学习又不行!上次考了几分?"

接着是人身攻击:" 这样下去可怎么办?什么都干不好,我看你是废了。"

最后无限翻旧账:" 上次 xxxx,那笔账还没跟你算!"

此时可能有正常人提出解决方案:先去找一找,如果找不到,就去买辆新的。

焦虑的家长会否定方案并质疑:去哪里找?哪有时间找?凭什么要再花一遍冤枉钱?就算去买,也要花时间,这几天没车骑怎么办?

焦虑者无法接受损失,回避解决方案,不停地重复问题和指责,困在圆圈里出不来。

但是,人活着就一定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需要付出成本。这是客观规律。

挣钱的意义并不只是在于正常消费,应对风险也是最大的价值体现。

这种人自己弄丢自行车,会责怪自己吗?不,他还是会责怪别人。

比如:" 如果不是当时接你的电话,我就不会弄丢!"

这种缺乏因果关系的逻辑,是无限往上追溯并责怪每个环节出现过的人,甚至会责怪发明自行车的人:" 如果德国人德莱斯没有在 1817 年发明自行车,那么世界上就没有自行车,我也不会弄丢自行车。"

我昨天看完那篇帖子,在微博写了一句话:

东西丢了,就去找一找,找不到就买个新的。不要对丢东西的家人施加情绪压迫。人的一生总要弄丢一些东西,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东西丢了可以买,安全感丢了很难找回。

这种恐慌烦躁的焦虑情绪,其实是可以通过训练来缓解的。

找一张纸,问自己三个问题并写出答案。

1、我现在遇到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的一般后果是什么,最坏后果是什么?

3、我现在能做的有哪些?不该做的有哪些?

第一问是对问题的梳理,你需要知道具体面对的是什么,而不是虚空打靶,胡乱扫射。

第二问是对后果的评估。任何问题都需要做评估。你需要面对后果,因为后果是即将到来的客观存在。

第三问是最重要的。缓解焦虑的唯一办法是列出可执行方案,并执行。

有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你只是不想付出额外的成本;

问题并不会因为你不想付出成本就自动消失。

有些问题哪怕没有很好的结果,但你为之付出努力,最后接受后果时也会更平静。

注意,方案是要可执行的,那种「我要去火星静一静」的方案就别写上去了。

这三个问答写下来,就是你的锦囊妙计。如果焦虑再次来袭,你就拿出这张纸,去看,去做,告诉自己,你是有体系有章法的,不需要再靠过度指责他人来缓解恐慌。

哪怕先指责后解决,那也算是半条汉子。最怕的是永远焦虑,永远不积极解决,只有指责和发泄,说实话这是一种精神疾病,而且可能会传染给别人。

这里的「精神疾病」不是贬义词,是客观且中性的描述。

用缺陷来无限纵容自己,是忽视人的主体性。

不是所有的缺陷都不可攻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家长会 活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